分享

长期肝血亏虚,可能造成肝硬化!中医护肝三宝:养肝血、补肝肾

 别看我文摘 2023-04-05 发布于福建

魏先生吃完饭忽然吐血,晕倒,家人害怕挪动身体加重病情,于是立即拨打120急救。

医生问诊得知,魏先生早年工作需要经常应酬,喝酒就成了家常便饭,单位体检经常出现血脂高,酒精肝,慢性胃溃疡伴糜烂等,退休后,女儿为了父亲身体健康,会定期买护肝片。

报告显示,魏先生肝细胞因早年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不健康,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加之长期服用护肝片,肝脏的代谢已经超负荷,目前的治疗方案都只能缓解病情,并不能彻底治愈,真是悔不当初啊!

文章图片1

一、到底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原因是肝细胞长期受损,肝脏原本的组织器官出现变性、坏死和增生,使肝脏的结构受到破坏,体积不断缩小,质地变硬,甚至在肝脏表面和切面呈结节状。

常见的肝硬化有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和寄生虫性肝硬化。

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携带的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尤其是乙肝和丙肝患者是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人群。

文章图片2

除了肝炎病毒,药物和化学物质导致的肝中毒主要引起的是坏死后性肝硬化,灭火器中的四氯化碳、杀虫剂中的砷、农药中残留的黄磷,过量服用含有辛可芬的解热镇痛抗炎,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类化学毒物中毒。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其代谢过程离不开胆汁的辅助作用,当胆汁分泌出现淤积,就会造成胆管堵塞,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细胞损伤,肝脏甚至会被胆汁染成绿色,造成胆汁性肝硬化。

淤血性肝硬化也称心源性肝硬化,是由慢性心衰或肝脏长期淤血导致的,至于寄生虫性肝硬化,主要由日本血吸虫病引起。

我们常说的一类肝硬化,就是门脉性肝硬化。

文章图片3

在肝硬化早期,如果祛除病因,肝细胞是可以通过再生能力得到恢复的,肝功能也会随之改善。

当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肝细胞的损伤已经改变了肝脏结构,即使祛除病因,肝细胞也不能恢复,只能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到了肝硬化晚期,大部分肝功能衰竭,肝细胞基本没有了再生能力,患者可能因肝性脑病、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或者合并肝癌继发感染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并不只出现在肝硬化晚期,门脉高压、黄疸、肝功能衰竭在肝硬化不同阶段都有体现。

文章图片4

当门静脉压升高到30-50cm水柱后,就会出现脾肿大、消化功能不全、腹水和建立侧支循环,侧支循环极容易导致患者吐血,便血,在肚脐除形成血管团(又称海蛇头)。

二、肝血虚和肝硬化有什么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肝脏在胚胎时具有造血功能,而从中医角度,肝同样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

当肝血虚,其血液的濡养功能就会减退或消失,身体表现出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干眼症)看不清东西,指甲干枯没有光泽,夜间多梦等不适,肝血虚到一定程度,会影响肝气,肝气不畅,则胸闷气短,经常叹气。

而肝脏最重要的的贮藏和调节功能和濡养是同时进行的,肝可以帮助胆汁排泄,乳汁分泌,女性月经量,甚至男性精液的排出,一旦肝功失疏泄,也会因虚致实,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和淤血性肝硬化。

文章图片5

除了肝炎病毒、毒副作用导致的坏死后性肝硬化和寄生虫性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是最常见的肝硬化原因之一。

酒精中的乙醇不仅可以引起病理活性反应,影响肝细胞膜的性状,还能在肝内合成乙酸,乙酸合成既增加了耗氧量,使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又会导致过多的酸性物质在肝细胞内堆积,造成肝脂肪变性。

除了酒精在肝内完成的直接伤害,酗酒者还经常患有慢性胃炎,影响食物消化,营养不良可以加重肝细胞脂肪变、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

慢性酒精中毒直接影响脾胃,间接影响肝脏,不仅从中医角度解释了肝脾相互影响,同时符合现代生化理论。

文章图片6

三、防治肝血虚可以从日常着手

肝脏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肝脏损伤达到60%及以上才有可能确诊肝硬化,但此时肝细胞的损伤已经不可逆,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平时也会注意远离对肝脏有毒害的化学物质,保持心情舒畅,还会购买护肝片等保健品,中医常讲究“药食同源”,还可以从日常饮食入手。

薏仁中含有的薏仁酯和薏仁多糖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炒薏仁可以促进身体水液代谢,祛除身体湿气,是消水利肿的首选。

文章图片7

山药能补肾精,而精血同源,尤其是被称为道地药材的河南淮山药,对肝脏同样有补养作用,山药中含有的皂甙还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动脉硬化。

龟苓膏性凉,不仅可以凉血解毒,还能祛除肝火疏肝理气,保持肝脏的气机通畅才能从根源上防止肝脏淤血、胆汁淤积。

文章图片8

除了日常的养肝护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也为我们的健康上了保险,当身体出现不适,如肝掌(手掌脚掌出现坚硬的斑块)、蜘蛛痣(面部、胸部、颈部的毛细血管像蜘蛛网呈放射状分布)、乏力,甚至眼白皮肤变黄久不褪色时,请立即就医

健康不能马虎,学习更多健康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音乔.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核心方剂及其作用机制[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02-28].

[2]奚骏,胡晓凤,朱敏芳,等.疏肝健脾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3(1):22-25.

[3]王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J].医疗装备,2023(3):96-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