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丨辛峰:对这个世界一往情深——读余华《活着》有感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3-04-05 发布于山东

■书籍名片

书名:活着

作者:余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一直以来,余华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活着》这部小说中,福贵这个人物是中国千百年来劳苦大众直面人生苦难的典型,这个在少年时期历经富贵,花天酒地甚至穷奢极欲的花花公子当终于因赌博输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当他生命中的物质拥有被命运的大手剥夺之后,余下来的日子才是能够让他看清生命本质的时间。

的确,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困惑许多人一辈子的问题,也是许多人至死都没有明白的人生命题。我们这样辛苦地活着,接受着命运之中突如其来的种种幸或不幸的摆布,被围困其中又无能为力,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呀?

福贵输掉了家产、土地、房屋,当他彻彻底底地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之时,他身上原本的狂妄和骄纵之气也跟随着那些曾经的财富一去不还了。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父亲虽然口口声声骂着他,却仍然费尽心思地在教育他,让他挑着铜钱担子去还赌债,接受苦难的教育,明白生活的担子究竟有多重。

而母亲依然爱着他,妻子更是不离不弃,女儿乖巧懂事。

在丢失了物质财富的时候,福贵才真正地认识到了亲情和爱情的美好,在感动和自责中,他的人生道路正在回到正轨上来,他内心中那些曾经盘桓不去的贪欲开始被一种生命的良善所清洗。

就在这时候,命运把他抛进了乱世战争的汪洋大海,枪林弹雨、忍饥挨饿他依然没有死,那是因为他的内心之中始终有一个家在呼唤着他。

动乱社会的残酷生死考验更加明确地让他懂得了活着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死亡又是一件多么容易、甚至随时随刻都可能到来的事。

活着,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眼中,就是让生命延续下去,让香火流传下去,让生命中那最简单也最可贵的亲情和爱情延续下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在文章中经历了一双儿女、女婿与妻子的相继死去之后。福贵依然能够坐在田头对着作者说:“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有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

与其说死亡在余华的笔下被写得波澜不惊、一往情深,还不如说是福贵的命运在岁月的长河中自己讲述着自己。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万千农民正在用自己的肉身和骨头,波澜不惊地向我们呈现着自己直面生死的态度:一往情深。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那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一往情深,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往情深。这情之中饱含着我们对生命的信仰、对这血肉之躯的宗教般的热爱,我们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追求和向往。

(已载4月6日《德州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