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国的一首情词,全词含蓄委婉,深蕴不露,不着情字却处处见情

 云端书馆 2023-04-05 发布于河北

王安国,王安石四弟。自幼聪慧,操笔为文皆有条理,年十二时,出其所作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叹。

王安国诗歌多为寄情山水之作,艺术上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

王安国亦擅词,并能打破词的香艳传统,将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融入词中。如下面这一首《清平乐·春晚》,全词含蓄委婉,深蕴不露,不着情字却处处见情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宋代〕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这首词的大意是: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小词写恋情,从女子角度着笔者较多。此词则相反,它写一位男子骑马旅行,中途偶见幽阁绣阁,遂想入非非,产生了单相思。

羁旅行役,是宋词中常见的题材,然均着眼于离愁别绪,风味凄苦,情怀孤寂。此词虽写旅情,却能于幽静凄清中透露出一丝甜蜜的意味,读之如饮醇醪,沁人心脾。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画桥”的雕饰华丽、“流水”的碧漪滮滮,本是一片明媚清秀的风光,却被那遭雨打落、碎散遍地的落英,平添了几分凄艳,原该开朗轻快的心境也因此随之低沉下来。

“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向晚夕晖笼罩出满眼的苍渺昏茫,陡然间一道月波映透雾霭,交织出薄薄惨灰。

“破”是催送黄昏的瞬间之始,策马将行,源自别时玉闺伊人的幽香在鼻,竟是缠缠绕绕地相送至此,情深款款、恋恋不去。

然而余香余香,固是残留未消,亦是流散将尽。这一“帘”之隔,早注定了香已不得而全。思虑及此,登时心旌摇摇,不忍猝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写他在门前“徘徊不语”。万分冲动意欲再见伊人一面,却也万分清醒终究难免一别,相见争如不见。

然而步伐可以不迈、言语可以吞声,那颗苦苦相忆的心却要如何禁锢深锁?纵使强而为之,亦只能于寤时千方百计忘怀所以,又如何缚得住寐中一缕“梦魂”的相思欲寻?

但此后关山阻隔、江水重重,这飘浮虚弱的梦魂,孰能辨别方向飞渡归此?且不说将来更行更远的无尽岁月,便在“今夜”,就已经是彷徨“何处去”了。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看着暮春飘落四散的杨花,产生一种奇想:我的梦魂如果能像杨花那样飞入洞房就好了;然而人非杨花,只有失望地哀叹。

“犹解”两字背后,正倾诉着他的深深感叹——人不如花!人不如花!杨花尚能托风飞“入洞房”,而自己却连梦魂也无从来去。

这首词通篇以男方为视角,构思细腻,造语工丽,且含蓄委婉,深蕴不露,不着情字而处处见情,回肠荡气,缠绵不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