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老师要带领我们继续深入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要通过几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来了解黑暗的大时代以及老舍的创作意图。 李老师最先呈现的是关于高妈的一个片段。 “今儿个的事,先生既没说什么,算了就算了,何必呢。也不是我攀个大,你还是小兄弟呢,容易挂火。一点也不必,火气壮当不了吃饭。象你这么老实巴焦的,安安顿顿的在这儿混些日子,总比满天打油飞去强。我一点也不是向着他们说话,我是为你,在一块儿都怪好的!”她喘了口气:“得,明儿见;甭犯牛劲,我是直心眼,有一句说一句!” 祥子的右肘很疼,半夜也没睡着。颠算了七开八得,他觉得她的话有理。 “这段话是高妈在祥子拉车摔了曹先生后劝导他,让他不要那么放在心上说的一段话。她说话就像机关炮似的,谁能给我们分析分析她的人物形象?”李老师简单地勾连原著,便将目光落在我们身上。“梁力玮。”“我觉得从她说的'我是直心眼,有一句说一句’中可以看出她也确实是'直心眼’。”“好的。都知道'直心眼’是什么意思吧?这里是指心直口快的人。典型的京味词汇!”“我还读出高妈的热心善良。”刘楷源说。李老师点头,说:“高妈这段话也充分体现了'京味儿语言’。现在谁能给我们读一下?注意'儿化音’。那就——温茗雅!”温茗雅十分流利地读完了这段话,儿化音也读的很好。“接下来——有点难度,谁能用南京话来读?”李老师看着我们。阮雅婷举起了手。她可是读得“很有味儿”,而且还把智慧地几个词给换掉了:“今儿个”换成“今天”;“攀个大”换成“充老大”;“安安顿顿”换成“安分”;“满天打油飞去”换成“到处瞎混”;“甭犯牛劲”换成“不要犟”;“得”换成“行赖”。 紧接着,李老师也用徐州话读了一遍,他把“满天打油飞”换成了“乱窜”,很好玩。不过,李老师说,用徐州话读呀,高妈憨厚了很多,精明劲却少了些。我们充分感受到老舍的京味语言的魅力。 “高妈是真心关心祥子的,表面上是在责怪祥子,说他犯牛劲,不知变通,实则是表露出对他更深的关怀。再来看虎妞,她也是直爽、嘴快的,但是她们两又有什么不同呢?”韩一豪说:“在第九章,虎妞说:'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从这里——她面对祥子的态度可以看出她虽然也关心祥子,但是自私的,而且她还说高妈是个'小妖精似的小老妈’,可见他认为祥子是属于她的一件'物品’似的东西。”“很好。这样一比较,我们就发现虎妞比高妈泼辣、凶悍了。” 随后,李老师又点开了下一页PPT: 他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朵上戴着一对破耳帽儿。 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的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的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明儿个要是不这么冷呀,咱们早着点出车。对不对?” 他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这是小马儿的一段话。他是老马苦命的孙子。谁来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他的人物形象?林言旭——”“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体贴、孝顺的孩子,还说要把爷爷拉回家去。”李老师赞许地点点头,“非常好。这么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和爷爷一起拉车扶持着生活,这就是当时穷苦人家孩子的命运。” “高妈与小马都是那个社会的底层。老舍是如何塑造他们的?” 我们纷纷发言,指出老舍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典型事例等方法塑造人物。 接着李老师又给我们呈现了两位作威作福的人物—— 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回来了。小福子的“人”是个军官。他到处都安一份很简单的家,花个一百二百的弄个年轻的姑娘,再买份儿大号的铺板与两张椅子,便能快乐的过些日子。等军队调遣到别处,他撒手一走,连人带铺板放在原处。花这么一百二百的,过一年半载,并不吃亏,单说缝缝洗洗衣服,作饭,等等的小事,要是雇个仆人,连吃带挣的月间不也得花个十块八块的吗?这么娶个姑娘呢,既是仆人,又能陪着睡觉,而且准保干净没病。高兴呢,给她裁件花布大衫,块儿多钱的事。不高兴呢,教她光眼子在家里蹲着,她也没什么办法。等到他开了差呢,他一点也不可惜那份铺板与一两把椅子,因为欠下的两个月房租得由她想法子给上,把铺板什么折卖了还许不够还这笔账的呢。 “上面这段话介绍的是小福子'嫁’的军官。这第一句话里有一个标点符号用的特别精妙,说'小福子的「人」是个军官’。大家如何理解这个“人”?我们义愤填膺地说,这个军官就是个彻彻底底的败类、人渣,只是小福子被临时托付的一个“人”。他对她毫无感情可言,就是个衣冠禽兽。 李老师顿了顿,问我们这里用什么方法写军官的。我们想到了典型事例法和以小见大法。“没错,这里只写了小福子被军官坑了,是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我们能够由小福子联想到更多被压迫、被侮辱的女性。” “还有一个片段,是关于夏先生的。大家来读一读。”李老师说着切换了PPT。 这回他上工的地方是在雍和宫附近。主人姓夏,五十多岁,知书明礼;家里有太太和十二个儿女。最近娶了个姨太太,不敢让家中知道,所以特意的挑个僻静地方另组织了个小家庭。 夏先生一生的使命似乎就是鞠躬尽瘁的把所有的精力与金钱全敬献给姨太太;此外,他没有任何生活与享受。他的钱必须借着姨太太的手才会出去,他自己不会花,更说不到给人——据说,他的原配夫人与十二个儿女住在保定,有时候连着四五个月得不到他的一个小钱。 我原先读这一部分并没有特别注意,只是觉得夏太太不正经。没想到,夏先生也如此不堪! 大家读完就忍不住讨论起来,说他与那个军官一样都是败类中的败类,人渣中的人渣。大家气愤,夏先生是在衙门上班的官员,本应为人民服务,作者却说他——'他一生的使命似乎就是鞠躬尽瘁的把所有的精力与金钱全敬献给姨太太’,而他的原配夫人与十二个儿女四五个月都得不到他的一个小钱。作者还极具讽刺意味地说他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更加体现了他的冷漠无情、玩忽职守、耽于享乐,完全没有任何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的贡献。” 李老师让我们思考,从这几个人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社会呢。 我想,片段中的四个人物分为底层和上层,他们的生存状态竟然有如此大的悬殊。同学们都说,高妈和小马儿就是弱势群体的代表,穷苦可怜。而夏先生与军官作威作福,将快乐建立在穷人的痛苦上。 “高妈与小马一个是寡妇,一个是孤儿,老马是失去儿子的老人,是'独’,要自己挣命。儒家先贤们在《礼记》构想了幸福的大同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那样的一个社会与大同社会完全是反过来的!老舍写这本书的时候,会有多么痛苦啊。他看不到一点希望,只能任这穷苦人儿一点点苦到尘埃里……”李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陷入深思。 “老舍塑造这几个小人物,除了勾勒出一个黑暗腐朽的社会外,对于表现祥子的形象还有什么作用呢?” 李老师与我们一起交流:高妈与祥子都在曹先生家做工,她的精明智慧可以衬托祥子的憨厚固执;小马与老马的悲惨命运就是祥子明天的命运。他们告诉祥子,这条路走不通。而军官与夏先生间接地压迫了祥子,他们以自己'兽行’暗示祥子往“兽”的路上走。祥子最终由“人”成“兽”,甚至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下课后,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心里也久久难以平静。再次翻开《骆驼祥子》,这段话引入眼帘,一字一顿地打在心上——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域,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儿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