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闰月清明不上坟”?清明节的这些行为,你们那有吗?

 你好泸州 2023-04-05 发布于四川

文字|王木木

图片|王木

癸卯年,清明节,无雨。

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缅怀亲人的传统节日。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起,并列传统四大节日。

回乡扫墓,这个行为,在我们这里,被称为“上坟或挂纸”。

往年,每到清明节,一家人总是会回乡拜祭老祖宗,今年却是例外。

民间有“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临门”之说,姑且不论这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反正有些习俗,老一辈的人这样说,年轻一辈的也就跟着这样做了。

老父亲年过七十,去年就宣布:“老话说得——'人过七十不上坟’,以后的春节、清明,上坟、挂纸这些事情,就由你们小辈子去做了。”

今年清明节,家人没有回乡扫墓。

尽管没有回乡扫墓,但是,有一个动作,却是要做的。这个行为,老父亲把它称为——'(音)饭’(王木木不是研究民俗的专业人士,只是个人觉得,'叫饭’应该是这个'叫’字,因为'叫’,就是喊的意思)。

其实,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多少都有一丝祭祀的性质在里面。

个人认为,最能体现祭祀性质的一个行为就是'叫饭’。归纳起来,就是'叫’过世的亲人回来吃饭的意思。

如果要正式一点,可以把'叫饭’,理解成一种仪式。

在我们家族里,无论到了什么重要节日,在开饭前,都要先进行'叫饭’。

'叫饭’的时候,家里当家的男主人,会先在饭桌上摆上碗筷,几小份菜品,燃香点烛;然后打开家门,燃烧纸钱,按辈分把过世的亲人的名字,挨个念一遍,末尾再说一声:“今天是XX节了,大家来了随便吃,不要客气。”

在这个过程里,家有小孩子的,要避开。

等香烛纸钱全部燃烧完,'叫饭’也就算结束了。这个时候,把桌上的碗筷收拾完毕,另外再摆一桌,家人或者亲朋好友才开饭。


以前是曾祖父这样做,后来是爷爷这样做,再后来是老父亲,到了去年,老父亲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我弟弟。

问过老父亲,这种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不是只有自家才有?老父亲也说不出所以然。(翻了翻族谱,王木木祖上,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移居过来的。不知道'叫饭’这种行为,是一个家族的习俗,还是大部分人家都有的习俗?)


今天上午,在沱江边,居然发现很多人在放生。

放生,是一种祈福行为。

以前见过在春节放生的,但在清明节放生,还是第一次见到。

枯水季节的沱江,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裸露出的河床乱石遍布。

几位女士拎着装有鱼的塑料袋和桶子,小心翼翼地行至江边。到了江边,她们找到合适的位置站定后,便心无旁念双手合十,闭眼面向江面,口中念念有词一番,然后将袋子和桶子里面的鱼,一条条放入江水中。


特意观察了一下,她们没有放生不适合的鱼类,放生的全部都是个子鲫鱼、花鲢、草鱼。

这样的放生,应该属于文明放生吧?

'闰月清明不上坟’、'叫饭’、放生...这些清明节的习俗或者忌讳,在你们那里有没有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