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翎,不会被遗忘

 冬不拉拉 2023-04-06 发布于安徽

·李 辉·

路翎,不会被遗忘

  路翎(1923-1994),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等,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

  1982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来到北京。上海的王戎先生到北京来,为了让我尽快在北京打开工作局面,便带着我拜访他的几位朋友,其中一位就是住在芳草地一个大杂院里的路翎。

  初见路翎,心中疑惑,面前难道就是当年曾被朋友们称作美男子的路翎?此时他还不到60岁,却只能无力地靠在桌边,借支撑物的力量站起来。他脸上的肌肉松弛了,折成一道道深深皱纹。他一下子没有认出他的老友王戎,记忆力已随着那蹉跎岁月逝去,留下些淡淡的痕迹。那双曾经明亮、漂亮得让朋友们赞叹的大眼睛也没有神采,只是呆滞地缓缓环顾周围,同时用简单而含糊的话,回答老友热情的问语。

  在来看望路翎之前,王戎就听说了路翎的身体状况,早已做好了精神准备。但当他看到路翎以这样一副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还是呆住了。他不愿意让自己这种伤感刺激路翎,便强装笑脸与之交谈。等我们从路翎家中出来,走在破烂不堪、狭窄的胡同里,他不住地在擦眼泪。

路翎,不会被遗忘

1984年岁末作代会,徐放、绿原与路翎

  我在上海念书的几年时间里,常在贾植芳先生家里遇到王戎,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更没有见过他落泪。此刻,我开始明白路翎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开始明白,路翎在经历过磨难之后,身上真是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正是在身体和精神渐渐恢复正常的日子里,路翎进入一生中最后一次创作高潮。那些日子里,我开始了和他的接触,先是因为我在《北京晚报》副刊做编辑,不时去约稿。后来,为了撰写《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也常去访问他,从他那里收集一些资料。每次到他那里,都发现他在伏案写作。他写的最多最快的是小说。短短的时间里,一篇篇小说,包括中篇和长篇,相继创作出来。可是,我偶尔翻阅它们,却产生不出兴奋和欣喜。很明显,他的思维、心理状况,已不允许他架构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这一形式了。每当他兴致勃勃地拿出小说手稿给我看,我心里就不由得掠过一阵阵悲哀。

  对他,我不便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只能用一些空洞的话鼓励他,让他不至于失去创作的热情。

路翎,不会被遗忘

八十年代路翎与杜高

  20 世纪 80 年代,路翎给我写过十多封书信,寄过不同的散文,主题包括扫地、谈他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等。这些书信留存了一代人的历史。那些年,我喜欢路翎的短小篇章。它们清新、细腻,作者用一种难得的平静,描述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市井生活的观察。

  他写得最多的是当扫地工三年的生活。我记得他寄给我的第一批文章,几乎都与扫地工生活有关。首先发表的是《天亮前的扫地》。发表这篇文章时,我特地从路翎那里要来一些照片,请丁聪配上一幅插图。画的上方是路翎的肖像,他眉头紧锁、嘴巴紧抿,满脸悲愤与疑惑;画的下方,是路翎的背影。他在冬日黎明之前,穿着厚厚的棉衣,系着围巾,手持扫帚,在清扫胡同里的垃圾。尽管路翎写得委婉、温馨,但丁聪显然读出了文章背后所隐含的悲哀。

  路翎晚年话不多,因为他表达很难,但是他的文字表达还是值得我们搜集和研究的。让我们重新关注和认识现代文学史上这样一个天才式的作家。路翎写作不单纯为了发表,这也是作家现在很少有的状态。在特殊情形下,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人,他的写作不是为了急于发表。因此,他恰恰有一种更纯粹的创作动机。

  路翎,不会被遗忘。无论在历史场景中,还是在文学史的叙述中。   (摘自《名人传记》2023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