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七十一年同事好友李山川的人生警语名言/林宪君(四川)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4-06 发布于吉林


  十一年同事好友李山川的人生警语名                                                          


  /林宪君四川           

我的同事兼好友李山川,从1952年四川省团校成立,我俩即在一起共事;在一个单位同呼吸共命运。例如,1953年,同到梁平县搞统购统销;1954年,同在成都牛市口从事团校教学;1955年,同随团校搬迁重庆;1957年,同时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又同时被送到峨边县沙坪农场劳动教养;1966年和1976年,我二人又先后返回了原单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我二人又一路同行去北京中央团校学习取经;1979年,我俩右派冤案又同时平反改正,他去了资料室,我重返讲台,当了“政治经济学”教员。

数十年来,我俩命运相同,患难与共,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同在一个单位娶妻生子,组建家庭;我37岁当上了父亲,他50开外,方“回眸时看小於菟”,喜得贵子李云一!

有人调侃我们: “被整了二十二年,耽误了播种季节,收获的是晚秋作物,父子如同爷孙!”是的!“阳谋”陷井,“引蛇出洞”,冤狱遍及国中,命运捉弄了我们。我为鱼肉,人为刀俎,任人宰割,如鸡鸭身处点杀的牢笼。民族的悲剧,时代的不幸,不仅令许多无辜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右派平反改正后,还演绎出了无数畸形的家庭。

1979年,右派改正,时光已流逝了22年,1957年划为右派的未婚小青年已进入中年,错过了择偶的最佳年龄。改正后的老右,有的还在感恩戴德,涕泪纵横,回到人民队伍已经知足不再结婚;有的家庭破碎,又重组新家安度晚年;有的已过天命之年,自惭形秽,只有找个寡妇带来子女当现成父亲;有的人贫困如洗,孤苦伶仃,茕茕孑立,独自蹉跎一生;有的人找了农村妇女,两地分居,生活拮据,度日如年……右派虽然平反改正,孤独凄苦的岁月,依然伴随终身。

如今,“右派改正”已过去了44年,全国划的55万多名右派已日渐凋零,残存于世者均进入耄耋之年,这个陨落的群体,大多体弱多病,人命危浅,处于风烛残年。我们四川省团校划的八个右派,黄泽宇、冯玉梓、徐汝新、廖申明、李瑞东、黄中力等6人均已作古,只有我和李山川二人,还恋恋不舍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顽强的滞留人间。

四川团校这71年的历史,我俩同为见证人;虽然身居成渝两地,仍在同一个单位领取养老金;同在一个单位享受退休职工的福利;同在企盼落入手中的馅饼;同在温暖的阳光下怡养天年;同样的关心社会进步;同样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1978年12月四川团校三个老右在北京,左起黄中力、李山川、林宪君

自从1995年,李山川随团校搬迁去了成都龙泉驿,我俩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寥若晨星。但是,我每次到成都,都要专程去龙泉驿找他聊天。去年出席团校70周年校庆,我俩在疫情严密防控下见了一面,说不完甜酸苦辣的人生经历,道不尽悲欢离合的难友之情。

今年二月底,我去成都探亲访友,又到龙泉驿看望了李山川,我送了他一本故人旧事文学社编辑的《故人旧事2020》一书,其中有我在疫情期间写的50个小故事;他送了我两本自己编写的《山川警语》和少儿读物《小幽默小笑话》,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共享快乐人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分别时刻,他不顾年迈体弱,恋恋不舍,情意绵绵,将我送到了车站。

回想1954年团校开学,他是班主任,我是辅导员,在他领导下,我俩配合默契,组织学员完成学业,倾注了热血青春。记得第二学期学员毕业,我和李山川到车站送别学员,丰都县的团委书记况守伦站在畅篷卡车上,拉着我俩的手,恋恋不舍哭成了泪人。

多年来与李山川的交往,深知他是一个“热水瓶性格”的人,内热而外凉;是一个宽厚仁慈,内柔外刚的人;是一个渴望自由,嫉恶如仇的人……我佩服他的处事为人,深受他的影响,与他志同道合,结为知心。

中年时代的李山川

李山川大我四岁,学历比我高,经历比我多,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他热爱诗歌、古典文学和民间故事;更加热爱祖国名胜古迹、壮丽山川,故取名为“山川”。闲暇之余,我俩常漫步在成都牛市口乡间小路上,听他浑厚的男中音,向我娓娓道来许多引人入胜的民间小故事。

今天下午,我正在翻阅李山川编著这本《山川警语》,忽然想起他讲的几个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深,彷彿就在眼前。

其一,我们在成都牛市口校园附近散步,他向我讲了“蜀中才子”李调元的故事。生于乾隆年间的李调元,自幼就智力超群,聪明过人,五岁熟读《四书五经》,过目不忘,七岁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李调元不但诗文两绝,而且尤善对联,不久便闻名乡里,留下许多佳话,传诵至今。

有一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排行老五的李调元已经五岁,人称五弟。这天,新婚不久的三嫂,见李调元在门口吃粽子,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个对联给他对,三嫂指着李调元说: “五月五日,五弟门前吃粽子”叫他对下联。岂料,小小年纪的李调元,思维敏捷,对答如流,他说: “三更三点,三嫂床上冲糍粑!”三嫂一听,此话系闺中男女作爱的暗语,立即脸红筋胀,羞愧难当,在这个小弟面前狼狈不堪,羊肉没吃到,反惹了一身臊,从此再也不敢逗他玩。

其二,1954年,我第一次听李山川讲到解缙的故事。解缙是明朝第一才子,十八岁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他春风满面,得意归来,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喜极而返的解学士,一不小心在大街上滑倒绊了一跤,街上的人群见状,便不怀好意的捧腹大笑!解缙羞愧万分,狼狈不堪,从地上爬起来,立即口吟一首《春雨》打油诗,回敬那些嘲笑他的人,诗曰: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其三,李山川在成都牛市口还向我讲了一个轻浮无聊,自讨没趣的艄公。相传,古代有个艄公,曾读过几年诗书,但屡试不中,名落孙山。他郁郁不得志,便抛弃了读书当官的念头,继承父业当了个撑船的艄公,在河边以撑渡船过河为生。他每天将两岸来往过河的行人,划船送到对岸河边,挣几个小钱艰难度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位艄公已从年轻书生变成了白发老翁。

虽然每天在河边辛勤推小船,他心中仍然念念不忘当年舞文弄墨的书生生活,尤其爱找人对对联,从中获得文人那种精神层面的喜悦与快感。

一天,河边来了两个年轻的读书人,准备进京赶考,路过河边。二人刚登上摆渡船,远处传来娇滴滴的呼叫声: “艄公,等我一下!慢些开船。”艄公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妇,香汗淋淋奔向前来,艄公已魂不守舍,春心荡漾,仔细一瞧还是一位孕妇呢!他技痒难熬,便想找个借口与女子搭讪,做个对联游戏,刁难她一番。

于是,艄公当着三位登船人的面,沾沾自喜的说道: “今儿上船,我出个对联给大家对,如果对上了下联,就免收船费,如果对不出来,就请另登他船。”

两位进京赶考的学子,成竹在胸,立即微笑点头应允,那位少妇抬头向远方一瞧,方圆几里只有这艘渡船,心中虽然有些为难,也只有硬着头皮子答应。

艄公又卖关子说: “我的对联中,必须有尖尖和圆圆几个字,否则无效”。稍公开口吟道: “篙儿尖尖,船儿圆圆,渡船求生活,来往都挣钱。”书生甲接着吟道: “笔儿尖尖,砚儿圆圆,下笔如有神,定是文状元。”书生乙也不甘落后,立刻接联: “箭儿尖尖,弓儿圆圆,操场夺魁首,钦命武状元。”

三人对完了,最后轮到这位美女孕妇,艄公与两位书生都想看她的笑话,等她出洋相。不料,这位三寸金莲小脚尖尖,肚儿圆圆的少妇,还真有两刷子,她已不再羞羞答答,而是不慌不忙,壮起胆子吟道: “脚儿尖尖,肚儿圆圆,一胎生三子,文武两状元,老大不挣气,河边撑小船。”几句话便把三个人挖苦了一遍,说毕,便颐指气使的对老艄公说: “开船吧!”

此刻,两位书生呆若木鸡,脸色铁青,二人自我炫耀了一番,发觉被女子戏弄了,原来文武状元还是那位孕妇未出生的儿子呢!更为气愤的是老艄公,不仅没占到孕妇的便宜,反而被嘲讽为不争气的大儿子,只有忍气吞声,自讨没趣将孕妇送上了岸。

李山川这些小故事,都是劝人为善的警语箴言,喻示人们不要随意取笑他人,否则偷鸡不成还倒蚀一把米。

左李山川右林宪君

今天我翻阅李山川这本《山川警语》,通篇都是至理名言,警句格言。此书文如其人,展示了他一生的价值理念、刚正不阿的性格、为人处事的风格。例如“我生性不折腰,堂堂正正做人,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坎坷磨难,忍辱负重前行,不求明哲保身,只为人类文明!”“人可有傲骨,不可有傲气,人要有尊严,不可有奴颜。”“常修做人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做人处事要管住嘴,不乱讲乱说,不人云亦云,”“得意时不放肆,失意时莫烦恼。”“谦虚能使人的心灵更加纯洁美丽”等等……

《山川警语》洋洋数十万言,内容丰富,发人深省,文字循循善诱,知识面广,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一书在手,可使人品德高尚;可使生活充满阳光;可助人冲破困境;可引人通往成功之门。

当我读着《山川警语》上的文字,不由自主地想起明代五本传世短篇小说“三言两拍”,即冯梦龙和凌濛初创作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其中的故事,喻意深远,发人猛醒,从中可获得不少教益,汲取许多为人处事的妙方,李山川的《山川警语》,亦堪称为人处事的精髓,劝人为善的妙方。

李山川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为人低调,谦虚自律,从不张扬;他从不嘲笑有生理缺陷的残疾人;从不凌强欺弱,鄙视穷人;从不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从不狂妄自大吹嘘炫耀!这些都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我们相处多年,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获益匪浅。

2023.3.24李山川家中

李山川今年已93岁高龄,仍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谈吐不减当年。我俩并肩而坐,侃侃而谈,追今抚昔,共享晚年温馨时光。念及我俩七十多年的患难友谊,命运多舛、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谨以此文遥祝他健康长寿,超越期颐之年!

2023.4.3



作家档案

林宪君  汉族  大专毕业   四川省团校副教授,民革党员。1935.1.5生于山东牟平抗日根据地,9岁参加儿童团,12岁参加童子军,终生从事共青团教育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起,在家里开始写各种题材《小故事》三百余篇,至今已88岁,仍乐此不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