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笔记:大学城地铁站前的广场

 df7086 2023-04-06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大学城地铁站是地铁9号线在接近终点站之前的一站,就传统的市中心而言,这里已经是远到了天边的郊外。来一趟回一趟,走走停停,地铁不持续上一两个小时是断然不够的。城里的人们来这里往往是为了前往广富林文化遗址和广富林郊野公园,再远一点还有佘山、月亮湖等等。这里的人们去城里,则是为了办事,为了体会一下上海之为上海的现代化气氛。节假日的时候,在这里乘降的乘客主体无疑还是学生,是大学城众多占地面积广大的大学的学生。

大学城地铁站站前广场不在站前,而在站后。假设将地铁站所在一侧的广场定为站前,将隔着马路的这一侧定为站后的话。

如果不是天桥连通的话,这站后的位置上叫作九峰源书法广场的广场,被马路隔开,就无论如何不会有眼前的热闹了。

眼前的热闹的发源地,就是天桥那边的地铁站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的人流。大学城站说是地铁站,其实不在地下,而是空中,是高架路、高架站。出站以后不下到地面上,而是在半空中和站台一个高度上就出门,出门跨过天桥,顺着楼梯电梯就到了广场上。因为人流旺盛,大学城地铁站开向天桥的站口有两个,两个站口出来的人都从天桥上经过,来到马路这边的广场上。

广场上有通往各个大学的公交车,公交车上车的秩序是排队,排队的秩序良好,每个年轻人都是拿着手机低着头,亦步亦趋地前行。这趟车上不去了就下一趟,无怨无悔,少有加塞和争执,学生们都能很自觉地将公交车排队上车作为学校秩序和认识不认识的同学关系的延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有带动作用的风景。

单单是这样的风景当然还远不足以形成地铁站前广场的热闹,这样的热闹还同时由众多其他的部分组成。

比如天桥下面那一排格式一致的小房子前,或多或少都有人在购买的各种食物摊档。水煎包、油煎饺,圆形的、长条形的,牛肉的、猪肉的,更有一种四方形的土豆包,里面没有肉只有蔬菜和土豆,却是味道香甜鲜美盖过了有肉馅的其他制作。一般人也就买上三个五个,如果一个学生买得太多了,卖货的就会善意地提醒说够了吧,不少啦。

相比坐下吃一碗面条或者馄饨,这种食物是可以买了以后一边走一边吃的,最受欢迎,因为不耽误时间,可以在路途上解决吃饭问题。因为地铁是禁止饮食的,所以学生们一般都是从地铁上下以后,就近在这里买了吃的,一边吃一边骑上共享单车回学校。

还在距离地铁站一个街区之外,我就已经注意到了成群结队的学生络绎不绝地骑着各色共享单车鱼贯而过的现象,就知道反方向就一定是地铁站了。

大学城地铁站不在任何一个学校的门口,而在生活区中,周围有三湘四季、绿地蔷薇、誉品、龙湖、星辰园等众多小区,广场旁边还有生活广场与财富广场等综合商业设施。学生们前往主城区和从主城区回来,往返地铁站,远一点的大多都是公交车,近一点的就是共享单车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骑车吃东西总是不如先走着吃了以后再去骑车来得方便。于是穿过广场的时候就成了边走边吃的普遍现场。学生们或者单独一个人,或者是一对情侣,慢慢地斜穿广场,躲避着骑着儿童自行车没头苍蝇一样乱撞的孩子,躲过扔飞盘的少年仓促的抛掷,偶尔再回上一脚滚到了自己脚边的皮球,或者干脆就在围着树的仿大理石台面的池子上坐下,吃完了再走。一般来说几把有限的长椅上总是座无虚席的,脚下往往还有前面吃了东西的人随手扔下的垃圾,所以也就不在大多数人的考虑范围内了。

这时候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广场这些稚嫩的、年轻的、兴奋的、愉悦的面孔,照耀着他们奔跑的、跳跃的、呼喊的、脸色红润的、汗流浃背的、乐得弯下了腰的姿态,就显得间或有那么几个的白发者点缀其中的时候,对比过于鲜明了。大学生对自己其实刚刚脱离开不久的孩子状态,按说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是在这样的场景气氛里,好像他们突然有了一点回味的意趣。老年人则是一幅一切都已经不在话下,都在意料之中,都果然如此的天下事不过尔尔的木然。一直到看得久了,才会逐渐松弛下来,沉浸到由喧嚣组成的自我宁静中去。

大学城地铁站广场的平均年龄一定是三十岁之下的,其朝气所在,在整个城市的社会面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每个人生命中这一瞬间的情态的自然表现,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其实生命并无其他更高的目的,这个瞬间就是目的本身的深刻观感。所谓在生活中望见美,就应该是指这样的时候吧。每一个按照自己的逻辑在这个广场场合里相遇的的人,共同在一个时空里的人,都是这幅祥和画面的参与者,他们共同创造了这样一种让人看着不愿意再离开的人间景象。

这种朝气蓬勃的景象应该不是设计之初的想象,而是使用过程中的自然而然。一座新城规划设计和建造之后能不能让生活其间的人表现出生活之美来,肯定是有其经过证明了的诸多元素的。比如适当的空闲空间,适度的紧凑与适度的功能结合等等。这是建筑学家们的事情,属于专业的范畴,而任何专业人士都不能确定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普遍表现。

这种普遍表现,一定是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度的综合背景支撑下的耦合结果。虽然不是我们听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就必然会出门见到很多不好的,也不是我们听到了什么好消息出门就一定会有无数的好等着的。但是在某个时空中耦合出来的这种怡然的生活之美,也肯定就是社会幸福指数的一种重要表现。

想象前面三年这种场景的不可能,也就可以明白,回归正常的逻辑,让各行各业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健康而不扭曲的原则尽情生长,也才能耦合出来更多这样的美的场景、美的瞬间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