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水听潮||艾戈:陆水路3号②

 九天揽月v6ruyz 2023-04-06 发布于湖北

陆水路3号②

谨以此篇纪念我从乡下进城30周年,权作《遥远的青石桥》续篇

——作者

- 正文 -

04

处理完祖父的后事,我再回到单位上班时,已是正月十六。葛厂长为人厚道,在我奔丧回家之际,曾给过我五十元钱,说是代表单位略表心意。想起我刚到人造板厂时,最初的几天,吃住都在葛厂长家,领导的关心让我心存感激。

年初开工后,二楼宝丽板生产线开始投入试生产。从武汉请来的两位师傅,一直被葛厂长奉为上宾,两位师傅所受的待遇不薄。每次来时,总是烟酒招待;每次走时,少不了红包相送。人造板厂的起死回生命悬宝丽板生产线,葛厂长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当时的建材市场,宝丽板作为一种装饰用材料,广泛用于室内装修,销路很好。宝丽板生产工艺看起来很简单:三夹板上涂上一层粘合剂,贴上宝丽花纹纸,再涂上一层乳胶漆,经辗压后烘干。不知是由于工艺不成熟还是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很不稳定。有师傅现场指导,质量会好一些,师傅一走,废品就增多。

技术与工艺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这并不妨碍宝丽板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工人们需要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希望看到人造板厂复产的成果,开工总比停工显得有生气。有时半夜里车间灯火通明,给人的感觉是一派欣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段时间,厂门前车水马龙,进出货车辆络绎不绝,确实很鼓舞人心。表面上的红红火火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关注,粮食局多位领导亲临现场进行了视察。

人造板厂的经营业务虽说已从米面食品厂剥离,资产也有了基本的划分,但一直没有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其生存空间显得不尴不尬。米面食品厂一心甩掉人造板车间亏损的包袱,而不愿承担其遗留债务;人造板厂急于独立当然希望轻装上阵,但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粮食局分管工业的江局长亲自督阵,连续召开了几次协调会议,对问题的解决最终定下基调:积极做好清产核资,尽快处理分家事宜。

清产核资的工作并不困难,分家的结果由领导签字后,最终由我落实到会计账务处理。领到新的营业执照后,重新建立账册,一切就像新的开始。为了提升人造板厂的经营管理能力,粮食局专门委派了一位新厂长。葛厂长原先一直扮演着临时负责人的角色,新厂长走马上任后,葛厂长的职务面临重新定位,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

新任厂长王利,三十多岁,原是粮食局审计股的副股长。我在茶庵粮管所工作时,他下基层检查,我们有过一次见面。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酒桌上,他特别能侃,官场酒局的那一套敬酒说辞,经他之口,有如天花乱坠。席间,他无疑是众目的焦点。热闹场面的核心人物,理所当然会给人留下难忘印象。除了以前的这点印象,我对王厂长的了解更多来自于周围同事的介绍。听年长的工人们说,王厂长早年与他们都曾是米面食品厂面粉车间的工友。不难猜想,王厂长能从众工友中脱颖而出走上局机关的审计岗位,除了伶俐的口才,一定也有出众的能力。

厂长与会计在小企业里是一对关系紧密的搭档,做到知己知彼,有利于工作上的合作。我对王厂长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而王厂长对我的了解,可能全部来自他的妹妹。王厂长的妹妹是厂里的出纳,我们同一间办公室,她坐我对面。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调到人造板厂时间更短,涉世不深,没有城府,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简直就似一张白纸。

单位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克服两个难点:一个是戒备,一个是隔阂。戒备是必要的,但戒备过度又容易造成隔阂。如何平衡,就是处事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基本的做人准则。我另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不出风头,不惹是非;不搞帮派,对等协作。这样的性格,比较适合财务工作。

与葛厂长相比,新来的王厂长要高调得多。“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一个性格张扬的年轻人来说,火越旺显得越有成就感。如何烧好三把火,这里面大有学问。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将职工利益放在心上,可以争取民心。启动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工效挂钩,适当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是新厂长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这也符合当时国企改制的大方向,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资改革势在必行。由工会主席牵头,召开职代会进行讨论,工资调整方案搞得风声水起,有模有样。

第二件事是进行人事调整。人造板厂与米面食品厂分离后,新办了营业执照。既然已是独立法人单位,那么健全机构设置、进行人事任免就成了当务之急。王厂长在局机关工作多年,对机关的一套处事程序颇有心得。上任伊始,便以蒲[人]字第01号红头文件下发了任免书。有人升职了,满心欢喜;葛厂长退居副职,郁郁寡欢。

第三件事:建立岗位责任制。厂里的生产经营是工作的重点,各岗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分工。王厂长负责全局工作,兼管销售。葛厂长对内部事务比较熟悉,主抓生产。这样的分工,职责还算合理。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销售经理、车间主任、会计人员等,也都按岗定责,各司其职。

三把火烧起来,可以看得出,王长厂的思路还是蛮清晰。王厂长性格外向,擅长沟通,厂里的一帮兄弟紧紧团结在这位新来的老大哥周围,整天忙得不亦乐乎。随着生产走上正轨,业务不断扩大,厂里新进了不少同事。粮食局财务股陈股长似乎也看好人造板厂的光明前景,居然将市粮校刚毕业的大儿子送了进来。

一时间,厂里生机勃勃,尽是年轻男女,人气极旺。王厂长绝不是等闲之辈,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上任没多久,便带着两个年轻女孩,挺进武汉。女孩在业务拓展中的优势到底多大不好说,但葛厂长和工会主席对此事颇有微词。

厂里虽说进行了工资改革,我的工资也涨到了将近两百元,但仍然不够用。物价的上涨远远超过工资的上涨,无论怎样省吃俭用,总感觉处在穷困潦倒的边缘。好的是我单身一人,无牵无挂,一人吃饱便全家不饿。

05

长期处于贫困线上,当然做梦都希望天上掉馅饼。突然有一天,大姐从洪湖打来电话:么伯要带一位买主到厂里看看那台刨床。春节期间,一家人闲聊的时候,我曾向父亲谈起过厂里那台报废刨床的事。我只是随便聊聊,没想到父亲真的当了回事,他非常热心地把这事告诉了在镇机械厂工作的堂伯父。

早已报废的刨床丢在车间的一角,没人关注过它,谁都想不到它还有什么价值。是我的到来,才向它投去了青睐的目光。在我眼里,它没有使用价值,却具有交换价值。王厂长上任没多久,我就向他报告过此事,他对卖掉这个废物也持肯定态度。卖掉后多少是一笔收入,盘活了资产,何乐不为。

应该说买家是诚心的,不然不会大老远从江北的小镇跑到江南的蒲圻。我带着买主亲临四四六厂,来人仔细察看了那台维修后的刨床主体,表达了购买意向。我对机械类的东西一窍不通,他说值就值。只要买价超出厂里的底价,差价就是对我的回报。厂领导视报废的刨床为废物,而买主则按市价做了评估,开价超万元,这大大超出我的预料。面对突如其来的横财,我陡然意识到这个废物的宝贵。可我既不能喜形于色,又不好漫天加价,只表示价格方面还要商量领导。故弄玄虚地讨价还价后,最后达成一致,双方都比较满意。

晚上我约好范生,向他报告了这一重大喜讯。我非常兴奋,对即将到手的财富满怀憧憬。范生也满心欢喜,答应全力助我完成此笔交易。为了筹集支付四四六厂的两千元维修费,当晚,我们找到在工厂任出纳的女同学,随便编了一个理由,女同学慷慨相助,答应借款一千元。这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在财校读书时,我们并没有什么交往,毕业之后能念及同学之情,实在难得。不幸的是,半年之后,她竟惨死于男友的毒手,想来让人痛心。另一千元,我找到陆水油厂的马继新同学,也如愿解决。

第二天,我到货运市场租来大货车,直接开到四四六厂。多次进出,我早已是四四六厂维修车间的熟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非常顺利。刨床体长五米多,高八十公分,俨然一个庞然大物。维修车间高大的起重设备,将刨床轻轻吊起,缓缓放下,就象我心中的石头慢慢落地。回到人造板厂,剩余的部件装车,倒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全凭车间的一帮兄弟手抬肩扛,拼尽气力。看着范生押送货车渐行渐远,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没费什么事就完成了一笔买卖,表面上很得意。因为年轻,我根本考虑不到自己的行动是多么莽撞,万一货送到后结不来款怎么办?这种风险是存在的,当时社会上的经济诈骗很多,有的地方政府甚至鼓励本地企业到外地行骗,并启动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保架护航。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成堆,与很多企业信用缺失有着直接关系。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应该慎重才是,可我没想那么多。宛如初生牛犊,我无所畏惧。

范生把货送到的第二天就回来了,对家乡企业的接待感到非常满意。说实在的,货款没有拿到,我心里的石头还是难以落下。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与大姐保持着电话联系。这是一个让人担心的过程,货款一天不到帐,就让人一天不得安心。好在有父亲和大姐可以帮我,钱虽然没有及时带回,但对方同意把货款通过大姐所在的银行汇出。

我处理完报废刨床后,两位厂长才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向领导及时做了汇报,他们欣然接受已成事实的交易,只是催我赶紧上交货款。之前我有过口头请示,他们对报废资产的变卖是同意的,只要价款能及时入帐他们就很满意。国有企业的资产处置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但作为已经报废的资产,变卖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为了不留后患,我还是及时补写了资产变卖报告,交给厂长作了签批。几天后,父亲将票汇留下的尾款亲自送来,我适当进行了打理,此事算划上完满句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完成此笔交易后留给我最大的感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父亲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果说我真的捡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那一定是小时候听多了父亲的唠叨。事实上,我的这笔意外收获,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国有中小企业处于改制之中,大量国有资产正通过各种渠道逐步化为私有。

有了一笔意外收入,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节约生活开支,我与范生每天中午用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充饥。在米面食品厂家属院的一个老婆婆家,混迹在一堆河南的民工中,白开水与馒头的滋味实在难以下咽。苦日子终于有了尽头,心底泛起无限希望。

06

厂里的业务表面上越来越红火,除了已经开工的宝丽板生产线,稻壳板生产线也在筹备重新开工。稻壳板车间虽然停工许久,但生产设备基本完好。新调来一位副厂长,带来了全新的生产工艺,重新启动稻壳板生产线,用原有的设备生产竹夹板。

竹夹板多用于建筑模板,也可用于室内陆板装饰,厂里几间办公室地板就是用竹夹板装修的。新来的副厂长姓龚,年纪也只有三十多岁,原来在官塘镇林场的一家竹夹板厂负责,为了调到城里来,宁愿屈就副职。关于竹夹板生产方面的事,基本上由龚厂长说了算。

过不多久,又调进一位负责经营的副厂长。一个困窘的小厂慢慢有了起色,领导班子越来越大。有时召开厂办公会议,新装修的会议室里,居然济济一堂。由办公室主任整理的会议纪要,所列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了一大串名单。与我当初刚进人造板厂时的气息奄奄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看起来一切都走上正轨,其实险象环生。资金是个大问题,银行贷款是重大包袱,每月仅利息就要支付银行几万元,根本没法还,只能将利息转为新增贷款。厂里的生产经营必须有一定的周转金,经常是东挪西借。为了资金的事,王厂长到处找关系,拆东墙补西墙。我有时带了财务专用章,夜里随王厂长到一些局长家串门,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拆借的资金,所付的利息远高于银行贷款利息,一切都迫不得已。

为了借款,王厂长可谓煞费苦心。我曾与他一起到相邻的嘉鱼县商业局,求助过他的好朋友。也曾长途奔波,找过龚厂长在沙市的同学。龚厂长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沙市混得不错。王厂长捕捉到这一信息后便打起了主意,决定到沙市走一趟。

厂里有一台尼桑面包车,是王厂长上任不久花四万多元买的二手货。车况不是很好,隔不了几天便要维修。司机是粮食局局长的外甥女婿,原来在家开农用拖拉机,驾驶小汽车不是很熟练。本来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但为了和局领导搞好关系,王厂长似乎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知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是基于朋友的感情,此次出差王厂长另外带了一位司机朋友。加上司机朋友的老婆,一共六人,塞了满满一车,启程奔赴沙市。

我在出纳处借了五千元差旅费,一路上的费用开支由我经手。与领导一起出差,即使是提包的角色,也让人深感荣幸。这是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出远门,我的心情有点像刚飞出笼子的小鸟。与其说是出差,不如说是集体出游。人多热闹,一路有说有笑,旅途一点也不寂寞。

途经武汉,我们到驻汉门市部做了短暂停留。人造板厂在武汉设有门市部,被我们笑称“汉办”。汉办负责人是经商老手,既能察言观色,又会溜须拍马。其助手是陈股长的儿子,小伙子在车间没干几天,就被安排到了驻汉门市部,由此可见王厂长深通用人之术。领导用人,一般都是人尽其才。经商的人头脑灵活,心领神会是他们最大优点。对领导的大驾光临,招待方面当然不敢怠慢。我按王厂长的旨意顺便对门市部的台帐进行了检查,对各类板材进行了盘点。我用实际行动证明:领导们一路风尘仆仆,一切都是为了工作。

当天下午,我们就赶到了沙市,在红门路的一家宾馆住了下来。晚上由龚厂长的同学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东道主身材高大,方头阔脸,总戴着一副墨镜,很有香港影视明星派头。特别是吸烟打火的样子,极具警匪片中黑道大哥的神韵。我不知道他的具体工作,但他能轻松答应借王厂长五万块钱,足见这位大哥的实力。我们不虚此行,出差的目的就是找钱,任务完成,心情自然轻松。

晚饭后,在酒店的舞厅里,王厂长与司机朋友的老婆翩翩起舞。那是一位漂亮的少妇,会眉目传情,笑脸如花。舞厅内气氛热烈,旋转的灯光,激情的舞伴,在光与影的摇曳下,如梦如幻。受酒精的刺激,我纵情登台,伴着乐队悠扬的旋律,高歌了一曲非常流行的《涛声依旧》,献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在坐宾客。寂寞的旅途,要的就是取乐助兴,不在于音色的好坏,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就会引起共鸣。

第二天,我们到荆州古城转了转。荆州与沙市已基本连成一体,沙市是湖北新兴的现代化轻工业城市,而荆州则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荆州古城墙是其中最具代表也是最有分量的古迹之一。对我来说,这个地方值得好好看一看。当年大姐考上荆州财校后,古城荆州就成了父母经常牵挂的地方。

为了领略古城墙风采,东门和大北门是一定要去的。呈现在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坚固完整,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登上城楼,俯视城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据导游介绍:砖城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烧有文字。在东门城楼的马道上还可以见到部分已采取保护措施的文字砖,文字砖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时间。文字砖是荆州古城墙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档案实证,同时也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在古城荆州,有许多古迹都是跟三国故事有关的。人们常说的俗语“大意失荆州”,其典故就出自这里。作为楚文化的发源中心之一,荆州古城的周围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属于国宝级的文物有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

要目睹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就不得不去一趟荆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展厅分为主体陈列楼和珍品馆两大部分,推出了《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汉文化展》、《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凤凰山168号汉墓展》等七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题展览,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荆州出土文物的精品,展示了荆楚文化的璀璨风采。

同行的龚厂长毕业于荆州林学院,在古城的许多角落,都曾留下过青春的足迹,此次故地重游,感慨良多。司机顺便将车开到了龚厂长曾经的校园,站在校门外,龚厂长含情伫立。对岁月的缅怀,每个人都有难忘的记忆。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无疑是生命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程,我理解龚厂长此时的心情。

07

离开古城荆州,我们继续向宜昌进发。汉宜(武汉——宜昌)高速公路还没有建成通车,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颠簸起伏,让人胆战心惊。王厂长带来的司机朋友挑起重任,替换了我们自己的司机。为了防备司机分散精力,王厂长不失时机地主动将烟点燃,放到司机的嘴里。王厂长有个习惯,长途出差从来不坐副驾的位置,也不坐汽车的后排。不难理解,出门在外,领导还是把安全的考量放在第一位。

从中学地理课上,早知道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从荆州到宜昌的这一段,让我有了最直观的体验。整个江汉平原,万里平畴,再向西行,便是丛山峻岭。有时一个急弯,让人感觉到山穷水尽,没想到峰回路转,前方又柳暗花明。即使疲惫,也无法在这样的时候打瞌睡。虽说自己不是司机,可手心里始终捏着一把汗。更有一种担心,怕车子半路抛锚,二手的尼桑车毕竟风烛残年。大家一路祈祷,希望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

到达宜昌时,天色已晚。我们在市中心的彝陵饭店匆匆住下,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就各自回房休息,旅途的劳累让我们已没有更多的精力。此次到宜昌的目的也是为了借钱,王厂长当年被粮食局选送到武汉进修时,同班有宜昌粮食局的同学。同学关系也是一种难得的社会关系,只要有一点可能,王厂长就不会轻易放过。“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为了人造板厂的生存与发展,王厂长的确费尽心机。

借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过面子关,脸皮要厚。生活中有很多人开口借钱时,显得难为情,总觉得不好意思开口,这种心理障碍,就是俗话说的抹不开面子。其次,借钱要找好充足的理由。借钱时肯定都有理由,关键是表达时要理直气壮,不能吞吞吐吐,要让错钱的人对自己的急需深信不疑。再次,要给放款人坚定的承诺和适当的好处。明确自己的还款期限,将放款人的现实利益放在第一位。

王厂长对借钱的事颇有心得,借钱时绝对把对方利益放在第一位。总是在没开口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见面礼。但钱借到后,就是另一回事。他曾从银行工作的妹夫那里贷到一笔钱,因不能按时还款,害得他妹夫停了工作天天到厂里要债。借钱的时候是孙子,借到钱就成了大爷。有时候,讨债的人简直比孙子还孙子。厂里稻壳板生产设备的尾款一直没付,那家东北机械厂每有人千里迢迢上门讨债,厂领导们就退避三舍,尤其是到了饭点,没一个人理会,所受的礼遇还不如要饭的。

王厂长到宜昌粮食局找同学借钱时,我没有跟着去。我向他请了假,打算去见高中时代的一位老同学。王厂长除了叮嘱我注意安全,也没忘记嘱托我问问同学能否借到钱,为钱的事王厂长好像已经着魔。当年贺龙中学的同班肖曙光同学考上了湖北省税务学校,听说毕业后分到了宜昌税务局。我找到宜昌市税务局,问过好多人后才了解到,肖同学不在市内,而是在宜昌县晓溪塔税务所工作。大老远赶来,不能见上老同学一面,让我大感失望。不过,我并没有灰心,打算前往晓溪塔。

一路打听,终于在云集路找到了开往晓溪塔的中巴。赶到晓溪塔税务所时,正是中午,真不凑巧,同学下乡了。费尽周折却扑了个空,非常失落。在街边的小饭馆胡乱吃了点东西,看时间还早,便独自漫无目的在街头蹓跶。路过影剧院门前,受电影海报的吸引,便跟着人流走进了电影院。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居然有如此闲情逸致,只能说学生时代的爱好依然存在,电影对我的吸引力并没有消失。

回到宾馆的时候,王厂长早回来了。我没见到老同学,王厂长也一无所获。晚上其他人到舞厅消遣,我一点兴致也没有,独自呆在房间里看电视。跑了一天,人也累了,便早早休息,准备第二天参观著名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自1970年12月30日动工兴建,于1988年12月10日全面竣工。历时十八年,耗资近五十亿元人民币,工程宏伟,令人赞叹。早在来宜昌之前,我就听说蒲圻陆水水库的大坝是葛洲坝的试验坝。因为夏天经常与同事们到陆水水库游泳,我对陆水大坝非常熟悉。既然有此一说,总让我对即将参观的葛洲坝多了一份亲近。

观巨轮通过船闸是游览葛洲坝最大的看点。我们游览大坝时正好有一艘豪华游轮通过,甲板上游客群集,与坝上参观者互相挥手呼应。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高举相机,迅速按动着快门。大坝上下游水位落差很大,刚才还与我们近在咫尺的游轮,一会儿随船闸内水位的迅速回落而下降到闸底,当船闸内水位与下游水位齐平时,下游闸门打开,游轮顺利通过船闸。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初中物理课上老师反复讲解船闸的知识,全凭同学们的想象,一时很难理解。多年后亲眼目睹才恍然,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宜昌之行,借钱或许只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一次旅行。回程的路上,经过宜昌猇亭。因为高中好友韦星同学这年毕业分到了猇亭法院,我不禁多看了路中那个怪兽几眼。明明是长着一对翅膀的老虎,字型上却似虎类犬。老同学刚刚走上社会,而我已经有了两年的工作经历。两年来我换了三个地方,内心诸多感想渴望交流,可因时间的关系,我已无暇会见昔日好友,留下了宜昌之行的又一个遗憾。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艾戈,本名卢盛然。祖籍洪湖,曾居赤壁,现住成都。城市漂泊者,资深打工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