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速阅读术:用这种读书方法,你也可以每年读700本书

 老木945 2023-04-06 发布于河南

印南敦史《快速阅读术》 豆瓣评分:7.1

点击左上角圆圈,聆听音频版

今天是第一期,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本身就是读书,所以就和大家聊聊阅读。要和各位分享的这本书叫《快速阅读术》。是一本关于读书方法论的小书,用作者的话说: 这是一本“一个曾经并不擅长阅读的人撰写的,能够提供克服自身缺陷和解决办法”的书。全书只有30000多字。并不是很长,你只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读完它。 

作者印南敦史生于1962年,是日本《生活骇客》网站的一名书评作家。2012年,应网站的邀请,他每天要为生活骇客写一篇书评。  

几年过去了,现在的他平均每个月要为4家媒体撰写60本书的书评,每年的读书量都在700本以上。(对,你没有听错,700本哦。)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每年700本书,平均下来每天也要读两本吧,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本书要和你分享的内容。 

曾经的印南敦史也是一个阅读困难户,阅读一页内容大概需要5分钟,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时候甚至需要10分钟。有时候读到最后一行,又忘了前面章节的内容,只好再翻回去重读。你肯定也有过相同的阅读经历吧? 

但是,自从成为生活骇客网站的书评作者之后,作者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是无法完成每天一本书的书评量的。于是,他进行了各种阅读尝试和试错,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写出了这本 曾经的慢读者想出来的,适合慢读者的阅读技巧。

这本书,严格的说,作者是写给那些真正懂得读书的乐趣,却不满意自己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人的。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作者分别从阅读缓慢的原因、必须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避免读书无用功的方法、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以及如何更好的获取和管理书籍等,为我们详实的阐述了快速阅读和管理一本书的经验总结。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关于自己读书故事的分享。所以,结合本书,我为你提炼了几个书中有关读书方法的要点,希望在阅读速度、记忆能力提高上,对你有所帮助。

改变阅读理念:

1、改变阅读理念:你必须明白一个读书的事实:无论你多么仔细的研读一本书,还是会忘记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必须从摆脱“咬文嚼字”“逐字阅读”的念头开始。

事实上,阅读速度、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大多数人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而刻意放慢速度,咬文嚼字的仔细研读。作者说,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误区。读书的实质就是:无论你多么仔细的研读,还是会忘记书中大部分的内容。

作者认为,我们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归根结底不是能力,而是你被“仔细阅读”的念头所束缚。总觉得这样才能吃透、理解一本书,同时也是对作者最好的尊重。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不管是读时间管理还是社科方面的书,总喜欢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的按顺序去读,遇到喜欢的句子 还不忘用笔划下来,今天读一点,明天读一点,最后读完一本书要花费一周的时间,甚至更长,但是过了几天,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不记得了。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意识到: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就必须从这种咬文嚼字、仔细研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阅读的本质: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作者在书中说到:读一本书,就是遇见一行好的文字。你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那些曾经深深打动你,给你留下巨大影响的书籍,能够留在你记忆中,至多也就一两句话而已。更多时候我们并想不起这本书具体写了什么,只是模糊的记得它是一本好书而已。

这是不是很符合物理概念中的二八定律?一本书里80%的内容都是作者铺垫的废话,只有20%的内容是值得我们记住的精华,所以说,我们只需要汲取这一部分内容就够了。作者在书中是这样总结的: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一字不漏的“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划重点: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只要认清这个概念,提升阅读速度也就不难了。

3、不要对每一次阅读的收获和效果都期待过高,阅读是一个不断投入和积累的过程。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形成新的生活规律。

阅读贵在积少成多,这是从知识片段逐渐构成知识体系的一个缓慢过程。不要奢求通过阅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个大的知识块,而是先通过多读,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碎片。

4、像听音乐一样去读书:流水式阅读法,让书籍内容 从心中自然“流过”。

大多数人的阅读理念都是【存储式阅读】,俗话说: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这种传统的阅读模式 注重将书籍内容 存储在脑子里,凭记忆存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买回来放在书架上 再一本一本的读,或者放起来不读。但是倘若想要解决时下人们只买不读的烦恼,避免堆积的读书法,就应该像听音乐一样——流水式阅读书籍。

没有人强求记忆音乐,听音乐应该是一个更加自然、放松心情的过程,等待歌曲流淌进自己的耳中、心底。反之,如果我们刻意要记住每一个音符,就无法欣赏一首完美的音乐了。读书亦然,我们应该试着让一本书的内容从心中一本本的【流过】,看完这一本,再看下一本。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5、最好做到一天读完一本书,这样能够加深理解。一本书与其拖拖拉拉地读上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60分钟。这样你的阅读质量将会获得飞跃性提高。长时间的消耗,不如高质量的投入。

6、像人体呼吸一样去阅读,重要的是为写而读。过度吸气会令人感到胸闷难受,呼出来就好了。阅读同理,不要只是一味的“读”(输入),也要试着去“写”(输出),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仅仅要单纯的读,而是“为了写而读”。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 刻板传统观念,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有趣了。

7、为写而读,怎样写:写书评,在书评里有意识的加入内容“摘录”。

传统纸媒写作内容,读者注重写作者的主张和看法;网络传媒写作内容,读者更注重内容的信息和事实。所以,以摘录为主的书评最适合网络时代。通过摘录,不仅能够令人细细品味,也不易忘记。

8、呼吸式阅读四个步骤: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一行采集:不要记忆,要记录,在阅读的同时,随时将书中触动心灵的文字、段落记录下来,不要原封不动的抄写整段,而是尽量短小精悍。为内容标上页码,方便查找。

一行精华:读书不是测量,更像是寻宝。阅读的妙趣,也正是邂逅那一行打动人心的句子。在第一个步骤里一行采集 摘抄下来的所有阅读集录中,找到能让你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句子,并做出标记,这一行摘录,就是一行精华。

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留住对你心中最佳“那一行”产生共鸣的原因,为什么觉得这一段很精彩?可以用在哪些方面等等,以此做到凭“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的效果。

自我评定读书足迹:每读完12本书,对自己的认识就能更进一步。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笔记与感想。从这些书里,甄选最佳的一本,评价近期的读书感想和体会。定期盘点、回顾读过的书籍,是养成阅读良好习惯不可或缺的环节。

9、手抄是笔记效果倍增的“神奇魔法”:为了储蓄知识而边画线边阅读的人,他们让阅读成了一个充满压力与负担的过程,其阅读行为都是失败的。(因为无论你怎样画线,怎样备注,你最后都会忘掉,据我所知,大多说人也不会再看)。如果想将书籍的价值据为己有,只有摘抄内容和撰写书评。手抄可以让你深入理解内容、可以促使我们仅仅摘抄最需要的部分。并且,手抄时的再次思考,让读书的成果一目了然,记忆犹新。

10、快速阅读的方法:

序言是一本书的导读,而目录是一本书的结构图。合理浏览书籍的序言和目录,是验证一本书是否轻松阅读体验的铁律。作者在书中说到,掌握了标题结构,也可以决定该章节是否跳读,如果有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该章的最初5行和最后5行就可以了。

并不是只有按顺序阅读,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想要快速阅读的话,就不必遵循“开局-中局-结局”的顺序,你也可以通过开局-结局的模式,把于己无益的阅读时间节省下来,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漏读有价值的部分。

发现需要细读内容的简单方法:关键词搜索阅读法。只获取自己需要的情节或信息——与关键词不甚相关的段落,可以快速浏览过去。确定不想漏掉的关键词,一边搜索,一边阅读,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这样阅读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随时换挡,缓急有度:通常由于读书节奏的单调,“读书缓慢”可能仅仅是我们的感觉。因此,读书要像看视频一样,你至少要学会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比如:逐字阅读、快速浏览、1.5倍速阅读、关键词检索、跳读等。在明确自己需求的同时,掌握最舒适的阅读节奏,并能熟练的在这些方法中来回切换,才重要。

当然,以上阅读书籍的快速方法,作者也说了,通常情况下,只是针对那些商务、管理方面的书籍,对于文学、故事方面的书呢,你还是要仔细研读的,毕竟好的情节,不容错过嘛!

总结:

总结一下本期的内容,如果想要改变阅读缓慢的原因,首先要改变一本正经、仔细研读的观念。

然后,你要知道读书不是复制100%的原文,而是为了从中汲取1%的收获。

其次,要学会用不求记忆的 像听音乐一样去阅读,为写而读。尝试着写“内容摘录式”书评,作者给我们讲了呼吸式阅读摘抄的四个步骤,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最后还有提高快速阅读节奏的方法: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根据标题来判断章节跳读、关键词搜索阅读、至少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

看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或者说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快速阅读方法这一块,它让我觉得,读书原来也可以有另一种思路的走法,所以,他让我联想到了看视频。有快进快退,倍速播放,进度条跳看等。可以说,这本小书,在阅读思维的改变上,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如果你也从中有所收获,再好不过。

(注:本文手绘插图皆引用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