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杀小说家:一部体验奇特的电影

 老木945 2023-04-06 发布于河南
写在前面的话:大年初一陪父母去影院看了《刺杀小说家》《哪吒重生》两部贺岁片,整体来说两部片子我都喜欢。这两天网上解读文章不少,褒贬两极分化。所以,接下来我只谈自己的个人观影感受,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参考意义。
路阳《刺杀小说家》
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作家双雪涛短篇故事集《飞行家》里的一个同名故事。2016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我读过一遍,电影上映前我又重读了一遍,所以对原著有最基础的了解,故事有村上春树的影子,贴近现实。从剧情来看,电影在剧本改编上很成功,整体倾向于原著所表达的核心,但艺术上又高于小说的表达。电影用“虚实”两条故事脉络,通过主人公的“寻亲”之旅,揭穿残酷的现实。
小说本身内容比较散碎,所以电影改编幅度较大。电影中气势恢弘、想象力奇特的“异世界”元素,贴近现实的在线直播、网络小说、大炮等现代元素,都给《刺杀小说家》增添了无以复加的色彩、新奇感。
孤独、信念、正义、爱和救赎,是故事中,不断深入探讨和追求的东西。电影在细节上的处理,已高于艺术表现手法。举个简单的例子:父亲为了让小说中的女孩小橘子活着,直接把大炮这种现代武器写到小说里,红甲铁卫手持大炮出现在赤发鬼的身前,操着一口粗鄙的话。引得影院里的人开怀大笑。这种写法和细节处理,既展现了一位普通父亲的愤恨和私心,又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写作水平的业余,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电影的层次感一下就凸显出接地气的味道了。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刺杀小说家》可以说是中国类型电影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魔幻、荒诞、现实,悬疑,这是之前没有的体验,它通过小说和电影两种艺术创作的融合,对现实的表达推向了极致。蒋方舟说过,当现实变得像小说时,小说就成了我们理解现实的的方式。这句话,也特别适合电影《刺杀小说家》。
赵霁《新神榜: 哪吒重生》
毋庸置疑,截止到现在,中国动画电影圈能撑起半边天,并达到分庭抗礼的大厂只有两家——一个是光线传媒的彩条屋,另一个就是追光动画。《哪吒重生》是追光动画既《白蛇·缘起》后,出品的又一佳作。尽管剧本是它的硬伤,讲故事的方式并不成熟,总觉得撑不起来整个剧情的发展,逻辑不够严谨。但瑕不掩瑜。它的优点是足够创新、奇妙,人物性格独特。比如:李云祥、六耳猕猴。

用现代元素颠覆传统视角,封神演义的背景、民国时期的上海世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硬核金属元素等,这一点可以说造就了追光动画独特的制片风格。用小人物的命运,烘托、塑造和书写当代人的故事。
《哪吒重生》的好就在于它是用现代人的故事和元素,给封神宇宙赋予了新的意义。

最后,祝过去一年所有关注我的朋友新年快乐,牛气冲天。给大家拜个年!
点击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