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世间一切,皆有因果,行善作恶、福报祸事,皆是自己感召而来。 人若狡诈,祸患降临;人若厚道,福运常伴。 好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把人品修好了,所有好运都会如约而至。【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管子》中讲:“善人者,人亦善之。” 生命是一场轮回,你所付出的善意,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正如爱默生所说:“人们真诚的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为人处世,多存善念,多行善事,总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从前,有位农夫在田里干活,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呼救。 于是他立刻扔下农具,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飞奔而去。 原来是一个少年不慎落水,正在水里拼命挣扎。 来不及多想的农夫,毫不犹豫的跳进水中将少年救了上来,并将其送回了家中。 很快,农夫勇敢救少年的事情就传遍了整个小镇。 可不幸的是,半年后农夫的儿子被查出了重疾。 为了给儿子治病,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仍然不够。 后来,镇上的百姓听说了此事,纷纷伸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在大家的帮助下,农夫的儿子度过了难关。 古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善意回馈于你;你将善心送给别人,自己也会收获更多的好运。 正所谓:“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贵人与福气,当你陷入困境时,便会有贵人相助,帮你趋吉避凶,熬过磨难。 要知道:心地善良,常做善事的人,福报都在路上。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永远是相互的。你对他人如何,他人便对你如何。 你若尖酸刻薄,他便嘲笑讥讽;你若真心实意,他便坦诚相待;你若自视甚高,他便目中无人;你若泰而不骄,他便彬彬有礼。 人活于世,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唯有如此,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唐朝时期,有位名叫王粲的文学家,他为人友善,对谁都毕恭毕敬,十分受人敬重。 一日,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年迈的乞丐,衣衫褴褛,很是憔悴,似乎已经饿了许久。 王粲看后,心生同情,便给了乞丐一些银两和吃食。 乞丐非常感激王粲的慷慨,从此每日见到王粲都会很认真的鞠躬表示感谢。 而王粲也会鞠躬回礼。 手下看见他的做法,埋怨道:“您身居高位,给乞丐行礼,实在不妥。” 王粲笑着回答道:“乞丐如此尊重我,我若不尊重他,莫不是连乞丐都不如?” 尊重其实很简单,不求我们事事推己及人,但至少能为别人多考虑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包容一点,多体谅一点。 不论站在什么位置,都应平视别人,平视自己,以谦卑之心待人,以尊重之情处世。 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尊重你;你为别人修桥,别人自会为你铺路。 位高不欺人,位低不怯懦。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最高级的修养。 请相信:尊重人者,必有人敬;得人心者,必有福报。
老子有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对他人的过错与伤害耿耿于怀,不过是在折磨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遇事不指责,就算是他人的过错,也懂得宽容大度,从而让自己得以解脱。 深山里,住着一位修道的智者,他擅长为人解忧。 一日,有个年轻人来找他,向他诉苦道:“多年的好友伤害了我,让我痛苦不堪,无法承受,我难以原谅,该何是好。“ 智者听罢,拿出一杯清水,他问年轻人:“你能告诉我这杯水是什么颜色的吗?” 年轻人看了看杯子,回答道:“透明的,没有颜色。” 智者点了点头,然后放了一些盐进去,又问年轻人:“现在这杯水的颜色是什么?” 年轻人说:“变成了淡黄色。” 智者又放了一些盐进去,又问年轻人:“现在这杯水的颜色是什么?” 年轻人回答:“变成了深黄色。” 智者说:“对于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会感到生气、痛苦,就像这些盐一样。 若是放不下心中的怨恨,我们的心就会像刚才的水一样浑浊不清。 若选择宽容,放下仇恨,我们的心就会重新变得清澈明亮。”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气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别人的过失折磨自己;忧虑是用臆想的风险吓唬自己。 生活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宽容。 《增广贤文》中讲:“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宽容不是懦弱,是一种气量;宽容不是无能,是一种格局;宽容不是没有底线,而是放过自己。 只有宽以待人,放下纠结怨怼,好好善待自己,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果轮回,凡事有报。” 人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物质,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内心的善良和处世的德行。 你朴实无华的善举,来日可能会救自己于水火;你为他人撑过的伞,有朝一日会化作避雨的屋檐。 厚德,能载物;人品,立一生。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点亮“在看”,愿你我都能端正人品,修好德行,得上天眷顾,收获好运与福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