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教学|真题解析•李王辉•一题一研|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历史选择题34题研究心得

 青年读书说 2023-04-06 发布于陕西

一题一研
3.3
11.(2022年全国乙卷34)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1.【教材原文】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必修I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45页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飞速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令世人惊异和羡慕。欧美国家纷纷效仿,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19 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成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必修II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41页
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的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
——必修II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44页
1769 年,瓦特开始改良蒸汽机,吹响了第一次动力革命的号角。瓦特历经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必修III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62页
教材链接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英国一国的情况不同是,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几个工业国、发达国家同时进行,形成以电力、钢铁、化学、石油等重工业行业,经济实力的改变也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关系和实力发生变化,新兴的工业国家挑战传统世界殖民霸主英国的地位,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与英国在世界范围争夺海外市场,欧美各国通过海外扩张、以武力逼迫打开落后国家的大门,建立殖民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题干信息中“1870年”、“1879年”、“1900年”结合教材19 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国之一,“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反映出德国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为德国航运业和海外扩张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和“德国船队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说明自工业革命以来的航运业得到快速发展,这就为德国进行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以及与英国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
2.【试题分析】
①考点分析:本题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行业发展情况为情境。
②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历史情境或历史现象的本质或影响。
③能力要求: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提取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概念辨析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知识迁移)的能力,教材熟悉掌握的能力等。
④学科素养:题干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航运业发展情况为情境,考察学生对于特定时期的历史事物的认识,体现了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发达工业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内市场的饱和,迫使欧洲国家对外扩张,争夺海外市场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反之思想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从而考察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能力。题干中选项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航运业发展情况为情境的不同解读,体现了同一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在此基础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的素养能力。
⑤题目解析:
A项,题干信息中“1870年”、“1879年”、“1900年”涉及三个时间段。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的结果,A项史实错误。
B项,题干信息中“1870年”、“1879年”、“1900年”结合教材19 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国之一,“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反映出德国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为德国航运业和海外扩张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和“德国船队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说明自工业革命以来的航运业得到快速发展,这就为德国进行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以及与英国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故B项正确。
C项,蒸汽机的改良世英国瓦特于1769年开始,解决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是航运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德国行业业发展的根源是德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重工业有所发展。题干“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体现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结果,这种结果源自于德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迅猛发展,非蒸汽机改进解决的动力为,C项与材料主旨和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D项,1871年4月,德意志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D误。
⑥基础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稳定。
2.条件:
1)资本:殖民掠夺有了充足资本。
2)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技术);
3)科学:专利保护,鼓励创新(政策)、牛顿力学(科学);
4)资源:煤铁资源丰富,便于利用;
5)劳动力:圈地运动产生大批的自由劳动者;
6)原料:殖民地提供大量原料(如:棉花);
7)市场(必要性):日益扩大的海内外市场,需要技术革新;
8)社会环境:重商、趋利,重视科学与技术,保护专利。
【圈地运动影响】自由劳动力;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城市化的进程;国内市场;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
1.酝酿:1733年织工凯伊发明飞梭
2.开始: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机
3.1769年理发匠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机
4.1779年纺纱工克隆普顿发明走锭纺纱机机
5.18世纪中期徒工出身瓦特改良万能蒸汽机
6.1814年矿工史蒂芬孙发明蒸汽火车机车
7.1854年发明家帕森斯发明汽轮
8.18世纪后期,西方国家纷纷学习(法、德、美等);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
1.英国率先;
2.技工经验(科技尚未紧密结合);
3.轻工业为主;
4.受自然条件限制;
5.蒸汽时代。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1.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革命或改革,国内社会 国际关系相对稳定
2.经济:第一工业革命相继完成,进一步积累资本;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科技: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理论发展,科学实验的进步
4.其他:思想教育发展;鼓励发明;人身控制减弱;劳动力素质等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1.紧密性: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集合;
2.广泛、丰富性:范围广、规模大、多个国发生,多领域,多成果;
3.交叉性: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科学性:大部分源于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
5.重点性:重工业为主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1866年物理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电灯,电话,电报,电视,电钻,电车,发电站等;
2.1883年发明家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
3.1897年发明家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汽车、飞机、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
4.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李比希发明化学实验室;新材料、石油化工、炸药、橡胶等;炼钢、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建筑业、制造业等。
(六)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
2.商业、交通运输业地位突出,农业变革全面展开;
3.生产关系、组织及管理方式的变革

4.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5.促进工人运动,阶层流动;技术管理人员等中坚力量阶层开始开展
6.社会生活发生巨变:城市化兴起发展;物美价廉的商品,生人们活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报刊书籍发行增大;人口增长,职业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教育,文化素质,女性地位提高;
7.问题:(1)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社会矛盾逐渐尖锐;
2)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人口死亡率提高等社会问题突出。
8.应对问题:社会立法—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1848年《公共卫生法》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00年—18世纪60年代初)
——经济政策:重商主义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看不见的手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8701900年)
——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看得见的手
【垄断主义】
1.原因:生产力;资金生产竞争日益集中;
2.时间: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
3.目的:规避风险,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形式:生产权、经营权、原材料、辅助部门等。
7.影响: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产品质量;垄断主义;阶层剥削,中小企业等。
【归纳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归纳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历史教学|真题解析·李王辉·一题一研|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历史选择题27题研究心得

青年情感|优质来稿·李子彤:漫谈情感在科幻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青年情感|学生作文·孙林希:雕瑕固本色,塑瑜扬光彩

德育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德育案例|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弹簧”作用 ——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说      明】原创课件,独家首发,仅此平台发布,每周更新1-2个课件。分享给大家,若存在不当之处,欢迎同仁们批评指正和交流,同时这也是互相学习、交流和进步的一个过程,希望能够对新教材一轮复习的老师一轮复习有所帮助。

【获取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