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孔子、老子齐名,被尊为“东方三圣”,他究竟凭什么?

 学院2009 2023-04-0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与精神。中国古代能人辈出,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被西方人尊称为“东方三圣”的老子、孔子和惠能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三个人正好代表了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惠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开创了私人讲学,倡导仁义礼智信。汉武帝时期,儒家文化逐渐被各朝代君主认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很多国家都能看到,其后人更是遍布各地。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更是道家的创始人,就连孔子都要多次向老子问礼。《纽约时报》更是将其评为世界上古今的十大作家之首。老子将以前圣人以及先贤的思想汇聚到一起,道家就此而来。
 
六祖惠能的知名度虽然没有老子和孔子高,可是他绝对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代伟人毛主席谈及六祖惠能时曾说道:“广东有两个伟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六祖惠能。”为什么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会对唯心主义者如此大加赞赏甚至推崇?六祖惠能大师究竟有怎样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坎坷身世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他出家之前本姓卢,在出生的时候,家中来了两个高僧帮其取名为惠能。父亲原在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涿县)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子移居南海(广州),长大靠卖柴维持生活。
 
中国古代的战争比较频繁,老百姓能活下来已是不容易。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即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惠能,即使身世再坎坷,但他从不自暴自弃,打不倒他的,终将使他更加强大。
 
南下避难
 
成功的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凡事在经历成功之前,都有一番上下求索,艰难困苦的历程,而如果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这些苦难,都是化了妆的祝福。
 
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惠能得到了五祖弘忍亲传的衣钵之后,因为东山寺的僧人造谣说衣钵是被惠能偷走的,一路追赶,一路吆喝,将各地寺院的僧人联合起来,追赶惠能的队伍变的越发壮大。在山势险峻,奇峰叠秀,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山里种满梅树的梅岭,面对十几个人,他神色淡然,并不惧怕,沉着冷静地化解了危机。
 
十五年,整整十五年,他淋过无数个日晒的夏天,看过无数个萧瑟的秋天,熬过无数个刺骨的冬天,却始终没有放弃,终于等来了满含生机的春天。这种隐忍和坚毅不拔的精神,也时刻激励着世人。
 
世人楷模
 
惠能著名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典型地体现了其唯心观点,可为什么唯物主义的领袖毛主席都会对其大家赞赏呢?
 
除了有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意志力,他的改革创新精神也十分超前。
 
惠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惠能的思想动摇了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地位,主要是他使禅宗徒众,敢于说佛不在外,在我心中,甚至人人都可以自称为佛了。这样,原来天竺各宗派所虚构的高不可攀的佛,变成了举目可见的平常人。

世人大都知晓,广东新兴是惠能的诞生地,黄梅东山寺是惠能的得法地,广州光孝寺是惠能的剃度出家地,而韶关南华寺是惠能的弘法之地。但是却很少人知晓惠能令整个世界石破天惊的“顿悟禅学”体系是在哪里形成的。答案是在怀会大地,是惠能在潜伏的这十五年里形成的。

没有十五年的隐忍和韬光养晦,就没有后来的影响世界的人生哲学。因为,只有在这渔于河、耕于野的劳动人民中间,才可能诞生毛主席所说的“是劳动人民的佛经”;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有可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只有这最辽远、最坎坷、也是最不可思议的生活,才具有最磅礴的能量,足以孕育出历千年而不息的般若智慧,迸发出令世人敬佩的力量。
 

他,集智慧与禅宗于一体——六祖惠能。


【东方三圣】

西方人眼中的老子、子和慧能大师!

图片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五千年间产生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大名鼎鼎的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上,树立着三个中国人的雕像,分别是老子、孔子和慧能大师。在西方人眼里,这三个人是“东方三圣”,分别代表了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文化: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是最值得尊敬的三位中国人。

图片【妙德要道】老子道德经:为无为,则无不治!

【妙德要道】老子道德经:和光同尘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

颠覆认知:80后深研《道德经》 悟出千年宇宙真相!(视频,收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只有区区五千文字,却广为流传,在世界范围最畅销的20大书籍排行榜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圣经》。

老子无为而治、物极必反、有无相生等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的处世观念,被中国人尊为一大圣人。
老子之后,一些哲学家把“道”理解为“无”或“无有”,建构起中国哲学史上精神本体论的哲学路线。
老子的“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大小多少”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中国历代许多著名哲学家的辩证法成果同老子思想密不可分,世界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同老子的辩证法极为相似,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却比黑格尔关于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论述,早问世两千三百余年。
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本土宗教道教也影响极大,老子被道家尊为道祖,其著作《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在道教神话中,老子被神话为太上老君。
美国政坛给予老子的评价为“总统之师!”最喜欢阅读道德经的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学习过道德经的还有林肯,英国首相丘吉尔等等许多知名的国家领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样才能处理国际关系”

  据德国电视台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子还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因为迷恋老子思想,以至于德国媒体将其专机命名为“空中老子”。

图片

你知道孔子每天担心哪四件事吗?

【孔子家族】 为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族?

【老子赠孔子】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以法为赠礼,是为最吉祥!)

  孔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来的精神皇帝。

孔子,在中国老百姓中的流传度和知名度,要甚于老子,因老子思想为圣人之道,更多的适用于帝王对国家的管理。而孔子的思想则更多是针对老百姓的,所以孔子被记入《论语》中的很多话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
孔子中庸的思想也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但是后人对于孔子所提倡的君君臣臣、三纲五常这些也颇有微词,把其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统治国人的工具,但无论如何,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是巨大的,是利大于弊的,圣人也是人,有一些瑕疵也在所难免。

  在英文中,孔子专门有一个单词,叫“Confucius”。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公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于汉城,祭孔于文庙。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法国最早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

图片

【看得见的佛法】 慧能大师,我国历史上第一尊肉身菩萨!(八月初三,大师圆寂日 )

又一位年薪百万的外企高管在六祖寺出家了!

  慧能也称为六祖慧能,生活在中国唐代,慧能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改革者,是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

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爷。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
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
慧能不仅仅是一个佛教高僧,更是一个思想家,因为他把玄学佛教中国话、生活化,实用化,让目不识丁的人都可以参透高深的佛理。慧能从小目不识丁,所以他把佛教普及化,即使是文盲,也能听懂佛教。

  周恩来总理都曾经说过,慧能的《六祖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他以出世佛法,做入世事业,来普度众生,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六祖惠能把古印度佛教改革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使《坛经》根深蒂固流入人间,是中国佛教的代表人物之一。

老子、孔子、六祖慧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创立的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每个中国人的身上都能够找到儒释道文化的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