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会爬和不会爬,有哪些差别?“不爬就走”未必是好事

 IF枕边育儿 2023-04-06 发布于山东
邻居家的小宝宝8个多月了,宝妈带着孩子玩耍的时候,经常让娃练习,扶着客厅里的茶几锻炼走路。她说宝宝早晚要学走的,这样就不用再费劲力气的去练习爬行了。她还感到非常欣慰的说,自己家的娃儿很厉害,不用爬行就直接会走路了。我赶紧告诉她,应该让孩子多多练习爬行,不爬就走未必是好事。
根据自然的规律来让宝宝从练习爬行再过渡到走路。因为从爬到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不爬行,太早就会走路,对于宝宝的平衡能力来说是不好的。只有小的时候把爬行练习好了,再站起来走路,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来说有很大的益处。
研究显示,多数孩子在7-10个月左右会爬行。
1、宝宝不会爬,对健康发展没有好处。
爬行,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个接触全身的运动,孩子慢慢的爬行能够锻炼肌肉的伸缩,有益于骨骼的发展。而且慢慢爬行的过程中,宝宝四肢的协调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还能促进他们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茁壮成长。
孩子刚出生的那几个月,多数处于躺着的状态。小宝宝骨骼非常软,发育也不完全,随着月龄的增长,骨骼在慢慢的发育。四肢逐步的成长之后就应该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了,可以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当中,孩子不爬就能走路,是一种聪明的现象。事实上,孩子都是从翻身之后,再逐渐的摸索爬行,然后在爬行的过程中,才能够独立的坐起来,再站起来学习走路。
如果大人不帮宝宝进行刻意的练习爬行,孩子可能会直接跳过爬的阶段,扶着茶几就站起来走路。如同我家邻居家的娃儿一样,直接把爬行给跳过去了。
2、爬行能够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对视力也有很好的发展。
有研究证明,孩子三岁之前注意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都相对很强烈,记忆力也可以达到爸爸妈妈的50%。
孩子不会爬之前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吸引,学爬行时就会本能的专注一个东西,比如说家长把前面放一个玩具,让宝宝爬过去拿,孩子就会专心致志的向前爬,这样能够锻炼娃的专注力
爬行还可以忽远忽近的看东西,也能预防近视。促进孩子的大脑发展,让宝宝更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去做一件事情。反之,孩子不会爬就着急站起来走路会影响他们的平衡感
3、锻炼孩子的感官发育,对智力发展也有好处。
《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自我位移的实现,对于孩子的认知和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有惊人的作用。
孩子在爬行的时候,需要全身的器官紧密配合,才能够做到更好。孩子一边爬一边做全身的运动,能够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智力发展也有帮助。
经常爬行的孩子专注力有所提升,认知能力,感官能力,还有长大以后行走和跑步的平衡能力都是非常强的。爬行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未来学走路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家长不要忽视了爬行。
如果不爬,直接就进行走路的训练,孩子可能会失去平衡感,没有重心会摔倒。所以父母应该明确,爬行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要忽略了。在教孩子爬行的阶段,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给娃儿提供舒适的爬行环境。
因为孩子没有爬行之前,长时间躺在床上,现在刚刚锻炼爬行,家长要给娃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说可以在客厅的地板铺上海绵垫。
周围多放一些小玩具,让宝宝有目的的爬行,培养他们爬行的兴趣,孩子感觉到爬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保证安全,也要让娃在丰富有趣的环境中慢慢锻炼爬行。
其次,家长要帮助娃爬行。
孩子刚刚练习爬行,可能有些不太适应,父母可以在旁边轻轻扶着小宝宝,协助他们向前爬行。
有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向前爬,这样宝宝会感觉到非常有意思。也可以用小玩具来引导孩子向前爬行,创造多方面的条件,让娃觉得锻炼爬行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还有,帮助孩子矫正姿势。
小宝宝刚刚开始学爬行的时候,可能使用的姿势不正确,有的娃不会用膝盖,而是用肚子向前爬行。这样可能因为孩子上臂的肌肉没有什么力量,家长可以注意多锻炼孩子的上臂。
如果爬行的方式不对,持续太长的时间会影响到宝宝的骨骼发育,家长一定要及时矫正孩子错误的爬行姿势。孩子小,不要过多的让他们爬行。随着月龄的增长,在慢慢的增加他们爬行的时间。
比如说可以在早上,中午和晚上,各抽出十多分钟的时间陪孩子进行锻炼。不要强迫宝宝,可以和他们一起玩爬行游戏。慢慢的锻炼,一点一点过渡,直到他们能够顺利的爬行为止。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忽略每一个小环节,我们经常说不会爬就会走,但是不能把爬行给跳过去。对于宝宝来说,要顺应发展规律,家长们应该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娃,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