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带来的颠覆性人生

 追梦文库 2023-04-06 发布于天津
文章图片1

前言

关于修行的文章已经出现老生常谈的感觉,每当有了不同的感悟,要想用文字表达,依然跳脱不出一个无法抛开的起点,那就是要对标题作一个通俗的解读。

本篇文章同样如此。

修行,就是改变!

它既是目的,也是过程。

颠覆性,既然不是改变一个行业,也不是否定一个制度,而是针对我们的人生。

这是一个可以确信无疑的选择,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激进的选择。

确信无疑,是因为已经有许多人通过修行改变了自己,并因此踏上快意人生的旅程。更有甚者,编写了充满智慧和希望的经典著作,比如《佛经》《道德经》《心学》等等箴言名句。

激进,是因为选择它,意味着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于,你需要彻底否定一个习以为常的自我。


文章图片2

文字

修行的开始,可能源于一段难以承受的痛苦,或者某一刻的顿悟。

但是要想精深,参考他人的经验以及思想,必然会使你在修行的过程中获益良多,读经诵文即是如此。

然而,经典的思想,一定不会流于文字的表面。这些文字的真正作用,就是帮助你移除障碍,并促使你从生命的深处去看清自己,去知晓自己本已拥有的东西。

就像一句早已被滥用的箴言:指向月亮的手指并不是月亮,它只是一个路标。

有多少人被困于手指之上,却忽略了月亮?

让我举一个例子,或许答案并不正确,但是可以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文章图片3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道德经》中的名言,古往今来,有过无数的解读,对于这些内容,认可与否,它们可曾改变过你?

为什么不能改变?

因为你不但执着于文字的表相,还轻易的把别人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说说我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同样的,我也重复过别人走过的路,也曾把别人的思想当作是自己的思想。但是,在我貌似一知半解却仍然一头雾水的情况下,开始尝试做一些不同的选择。

为什么要拿“天地不仁”来讲道理呢?

天地,意味着长久、无坚不摧、无所不能。

这,不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能力吗?

因此,效仿天地的表现,显然可以从中学到某些特殊的知识。

那么,我们应该学习天地的哪些行为呢?

呼风唤雨、电闪雷鸣、翻江倒海、天崩地裂……虽然这些表现在人类面前代表着不可思议,但要代表天地,显然不足挂齿。

文章图片4

由此,引出“不仁”。

为什么“不仁”可以成为我们效仿天地的行为呢?

因此天地之间的一切作为都是没有目的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并不会因为人间干旱而下雨,也不会因为人间悲苦而怜悯……

伟人曾经有过一句七律名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若是天地有情,那么它就不会长久,更不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由此,该如何理解“不仁”呢?

一定不是无情,因为无情便不会滋养万物;一定不是无义,因为没有仁义又何来冷暖;更不是残暴,若是残暴又何来欣欣向荣……

不干涉,或许能够代表它的所指。

天地干涉过什么吗?

没有,万物依然并作。

天地没有变化吗?

有,万物顺其自然。

这就是“以万物为刍狗”的前提。

文章图片5

什么是“刍狗”?

草扎的祭司品。

这种解读有两个方向:

1、有所谓又无所谓。因为上古时期的人,对于准备祭司的物品是非常恭敬的,只有祭司完成才会弃之一旁。

2、一视同仁。因为天地无情,所以它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偏爱。

顺着这个思路,便可在心中对其产生以下理解: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任何事情,无论你在乎与否,它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前进,若是你能够尊重事实,那么一切都会循环交替,否极泰来,这就是规律,也就是天地之道。

生活不能自理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沧桑才是人间正道,若是强加干涉,一定会事与愿违。

这就是“有为之举”,它很可能会让你在黎明到来之前一败涂地。

努力,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并不意味着结果。

因此,这种努力便有了意义!

天道酬勤,就是针对这种努力的回报。

文章图片6

颠覆性革命

前面已经说过,它指的是“改变人生”!

修行是一种改变,但绝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信念。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无法刻制抽烟的冲动,然后又在担心身体受损,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知道不义之财不可取,却在利益面前丧失理智,然后又在担心东窗事发,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掉入“欲得”的漩涡,“失”就会如影随行……

文章图片7

欲得,就是有为,就是有情,就不会长久!

有为的“为”,不是“作为”,而是刻意的目的;有情的“情”,不是“感情”,而是欲望的取舍。

在常人的思维模式中,似乎“不得”就等同于“失”,因此便不遗余力、绞尽脑汁的“欲得”。

却不知“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智慧。

就像天地之万物,它刻意下雨,又怎知万物是否缺水?它有心放晴,又怎知万物是否干涸?

若是水足而施雨,岂非事与愿违?若是干涸而放晴,岂非雪上加霜?

文章图片8

有人说,天地岂能不知万物旱涝?

若是如此,天地何来无情?又岂能“以万物为刍狗”?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什么是“有余”?

过多的欲望!

什么是“不足”?

日渐消退的生命意识!

所谓的的颠覆,指的就是从“人道”向“天道”的转变。

这就是修行带来的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