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官渡区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4-06 发布于山东

    官渡区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官渡古称蜗洞,系滇池东岸突起的一个小丘。唐南诏阁罗凤筑拓东城后置东都,便往返于此,取道水路,遂在蜗洞建渡口。宋大理封开国元勋高方泰为岳侯,封地于鄯阐(今昆明),子孙世袭,至高智升时,在蜗洞筑城郭,置府第,建法定禅寺。元阿佐梨杨庆创建妙湛寺,普祥撰《创建妙湛寺碑记》云:“……乡士大夫游赏缆船於渡头,吟啸自若,陶陶而忘返,故有停舟之赋,乃古拓东演习高侯之苗裔生世攸之所也。”从此,遂有“官渡”之名称。

       战国前,“滇在梁州境内”,战国时期,楚将庄跻入滇,在滇池沿岸建立“滇国”。西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前109年),因“滇王降汉,置益州郡”,辖二十四县,汉将军郭昌筑郭昌城,以名命县名,后改名为“谷昌县”,今之官渡区当在其范围之内。东汉因之,仍名谷昌。蜀汉时,县名仍旧,隶廉降都督统辖之建宁郡。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建宁郡改属宁州。东晋隆安年间设立晋宁郡,谷昌为其所属。南朝时,宋齐皆袭之。南朝梁元帝时,为爨氏所据。隋初建昆州,不久即废。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废谷昌,复置昆州,置益宁县,属剑南道辖之戎州都督府,今区境属州治益宁。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并五诏为一。永泰元年(765年),南诏王阁罗凤命其长子凤迦异于昆川(州)置拓东城。城址在今五里多、佴家湾、吴井桥、前卫营一带,位于今官渡区境,“既而改称鄯阐府”,属于六节度之一的拓东节度。五代至宋大理国仍称鄯阐府。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大理国岳侯高氏起兵平定内乱有功,加封德侯,出镇鄯阐,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鄯阐府改置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其中官渡县治在今官渡秀英村。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云南行中书省,滇池地区置中庆路,改善州为昆明县(官渡县并入)。省治、路治昆明。明代,改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云南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县名因之,为府治。县境设六卫,即左、右、中、前、后卫及广南卫。清代,改云南布政使司为云南省,设云南府,昆明县隶府治。

    民国十七年(1928年)市县划界,以城内为市。昆明县划分为8个区,其中:一、二、三、四、五及八区之一部分在今区境内。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昆明县仍为8区,区下划为39乡6镇。今官渡区地域内有5镇23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昆明县撤区,设10乡6镇,今官渡区域内有5镇6乡。

    解放初期属昆明县的一、二、三、四、七区地域。1950年4月6日昆明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武定专署,全县分为6个区,今官渡区属县之一、二、三、四区。8月30日,昆明县由武定专署划归昆明市。1953年7月,撤昆明县建制,并入昆明市。市府在区境置五、六、七3个区,1956年10月19日,第五、第六两区合并置官渡区。12月21日,撤龙泉区(第七区)建制,并入官渡区。 1960年12月,小哨片区(小哨种畜场属集体的7个生产大队)由嵩明县成建制划归官渡区。1962年9月,昆明市国营一农场、二农场、三农场的部分生产大队划归官渡区。2004年6月3日,昆明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形成今官渡区格局。

古镇入选云南省十大旅游名镇,古镇里,仿古修建的古镇门及步行街牌坊,高台层榭,接屋迂阁,有亭翼 然,描金傅彩,雕龙画凤,飞阁流丹。福保文化城是"昆明旅游第一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小河咀生态文化村、大板桥官庄村、云桥村、矣六子君村等旅游特色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