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林市诗词学会2018年工作报告

 塞上飞歌 2023-04-06 发布于陕西


会场

市委宣传部刘斌副部长讲话

原学会会长、现顾问李涛讲话

原学会副会长、现顾问李能俍

原学会副会长王亦群

学会副会长崔建忠

学会副会长王生才

榆林市诗词学会2018年工作报告

——在榆林市诗词学会2019年工作会上

榆林市诗词学会会长  段云飞

各位理事、各位诗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榆林市诗词学会2019年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市诗词学会换届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18年的工作,研究安排2019年的工作。

同志们,我们这一届理事会,是在以李涛会长为首的前两届理事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开展工作的。经过前两届理事会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学会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布局和学术氛围,我们一定要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一方面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使命光荣,有搞好工作的诸多有利条件。我们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三位老会长作厚重靠山,有全市1700多名会员的共同努力,有前两届理事会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在座的市、县、区各位会长的团结协作;还有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对搞好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回顾2018年,学会的工作富有创新,卓有成效。

一、重视抓好组织和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领导干部在社团兼职规定的文件精神,对现有的学会组织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学会组织得到了加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2018年市及各县区新发展会员100多名,会员中有旧体诗词作者、新诗作者,也有诗歌评论作者,进一步壮大了诗词创作研究队伍,形成了可观的规模。去年学会上报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1名,同时有9人加入了陕西省诗词、散曲学会,提升了榆林诗词队伍的知名度,增进了榆林诗词队伍成员同全国各省市诗词界的联系和交流。

接受榆林电视台采访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精心组织采风活动。7月份组织部分会员赴榆阳区麻黄梁采风。10月份组织部分理事和会员赴吴堡县采风。通过采风,会员们参观了市县区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建设成就,了解了县域经济发展概况,走访了解民生现状,观览人文景观和壮丽山川,会员对现实生活有了亲身体验,创作素材更加丰富,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活动。中秋节同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等部门联合举行“2018中秋节——我们的节日”诗歌朗诵会,组织会员参加了市委宣传部、文化传媒中心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诗歌朗诵颁奖晚会,有多名会员获奖。

主持座谈会

三、出版榆林历代诗词全集》。

历时10年编纂完成的《全集》,共收录从先秦至当代2000多年2188位作者的10469首(篇)作品,共九卷,计420余万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7月12日举行《榆林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会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的分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同志讲话给予了很高的评价。9月1日举行了《榆林历代诗词全集》研讨会,与会人员对全集的动意、定位、内容、价值、史学意义、作用、影响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市诗词学会认真研究,开展了全集发行活动。李涛会长亲自联系县区、部门单位,将发行工作作为开展诗词宣传教育、扩大诗词影响力的重要一环,引导人们学诗、爱诗、读诗,收藏《榆林历代诗词全集》。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表扬的是清涧县诗词学会和府谷县诗词学会,为此书的推销做了很多工作,推销超过1000套。市诗词学会经李涛会长多方联系,在定边、靖边、榆阳、神木推销近2000套。

四、成功召开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经过认真筹备,榆林市诗词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顺利换届,实现了新老交替,工作连续有序开展。大会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进行,以李涛会长为组长的换届领导小组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大会于2018年11月25日胜利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到会讲话,李涛会长作了工作报告,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孟建国、副会长王小凤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人员认真负责,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保质保量,按时出版榆林诗刊》。

《榆林诗刊》从创刊到现在已出版48期,坚持质量,推出精品。去年出版4期,注重刊发我市会员的作品,开设了“会员同题”等新栏目,进一步增强了影响力,受到广泛好评。

六、参加了全国性各级各类联谊活动

市、县、区各级学会、会员积极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陕西省诗词学会和省外一些诗词学会的各种会议及各种诗文征集有奖活动,有多人获奖,充分展示了榆林人的诗词才艺。

七、编印了榆林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贺诗集和工作影集。

在换届前夕,市诗词学会用半年多的时间,编印了学会成立十多年来的工作影集和各地诗友祝贺学会十年诞辰诗词作品集。这两个集子图文并茂,集观赏、存史、资政、育人于一体,是对学会十年工作的一个系统总结,也是对榆林市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的极好纪念。

展望2019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市诗词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扎实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继续搞好组织队伍建设

组织建设是学会发展壮大的基础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长期开展。我们各县区的班子,按照中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在社团兼职规定的文件精神,已有4个县顺利换届,部分县区的换届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要按照文件精神继续调整班子。调整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积极准备,创造条件,准备好了再进行调整。一定要选好班子,特别是选好会长,要把那些有知识、有担当、人品好、热爱诗词、有一定行政领导水平的人选上来,使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好工作。特别是在没有成熟人选的情况下,原班子要认真工作,不能拖延,使学会工作继续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与此同时,我们要把成立诗社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来抓,市学会及各县区学会要在机关单位、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成立下属诗词组织,如诗社、诗词创作小组、诗词兴趣小组、诗词沙龙、诗词读书会等,每县区力争建立10个左右。我们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要把爱诗、写诗、读诗的人吸收进来,壮大队伍,提升水平,从组织上和队伍上保证诗词事业的发展。要力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让诗词组织、诗词作者和爱好者遍及城乡方方面面,形成诗歌发展的浓厚氛围,给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工作注入活力。

二、注重培养人才,壮大诗词队伍。

发展诗词事业,关键在于人才,特别要培养中青年后备人才,不断发展壮大诗词队伍。我们要通过举办讲座、交流研讨、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下功夫培养人才,提高诗词创作水平。今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与上海大学搞好合作共建活动。诗词学会通过洽谈,已与上海大学中华诗词研究与创作中心商定,为推动榆林的诗词研究开展合作。上海大学在榆林成立研究创作中心,市诗词学会在上海大学成立陕北文化研究中心。学会每年邀请上海大学的教授来榆考察、采风,举办讲座培训两次,我们将分别安排在榆林城区及各县区开展,希望各县区届时积极配合,组织会员及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参加培训。上海大学中华诗词研究与创作中心计划创办《中小学生诗词》杂志,我们学会也将参与这一杂志的编辑工作。这本杂志是目前唯一的面向全国中小学的诗刊杂志,每年两期,我们一定要认真组织做好投稿、订阅工作。同时上海大学每年利用寒暑假机会,举办中小学生培训会和诗词爱好者培训会,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培训,费用方面给予优惠。

二是召开青年诗词作者创作座谈会。2017年市诗词学会召开了首届榆林市青年诗词作者创作座谈会,效果很好。今年我们将在适当时间召开榆林市第二届青年诗词作者创作座谈会,重点培养、引导青年诗人紧跟时代节拍,传承中华诗词,推动精品力作。同时组织这些青年诗人参与学会活动,加大培养的力度,形成一批骨干力量。

三是积极参与各类诗歌赛事活动。要组织会员广泛积极地参与中华诗词学会及全国各省市开展的各类诗歌征集评奖活动,创造条件参加全国诗词大会以及电视、网络诗歌评奖活动和央视举办的诗词大会节目。通过这类活动,宣传榆林,扩大交流,提升水平。

此外,府谷县诗词学会申请到了“2019年中华诗词学会第四届高级研修班”的举办权,这是一件大喜事,我们要积极给予支持配合,要动员会员积极参加研修班。现在已经开始报名至7月25日,名额有限,开学时间为8月9日至8月15日,时间为7天,报名费及学费每人2500元,收取8天的食宿费,每天200元。


三、坚持不懈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活动。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诗词活动。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学会是阵地,会员是基础,作品是血液,活动是生命的理念,坚持开展各项活动。有活动才能让学会生动活泼,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我们一定要让学会活起来,动起来,有声有色,有吸引力,用活动来宣传自己,吸引会员,影响民众,推动工作,提升价值。我们市、县、区学会一定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市学会今年计划在县区搞一两次大型采风活动,同时开展一些小型的采风活动。二是配合有关文化部门、文艺团体搞好传统节日活动。除了继续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诗歌朗诵会外,还计划开展其他新的活动。例如在杏花、洋芋花、杏树红叶、海红花、荞麦花、向日葵花、油菜花盛开的时候,组织采风观光吟咏活动。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见缝插针,借梯上楼,采取独办、合办等方式,精心组织,灵活安排,认真策划,开展各类切实可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诗词事业的发展。为了鼓励会员们多写诗,写好诗,学会将继续开展“评奖优秀诗作”活动。这次会上将对2018年度的46位作者的优秀诗作给予奖励。2019年我们继续开展“评奖优秀诗作”活动,希望各县区认真宣传、积极组织、勤奋创作、踊跃参加。更加强调的一点是为了实实在在培养“榆林诗人”,我们今后将固定这个奖项为“榆林诗歌奖”,让她同《榆林诗刊》一样,成为联袂品牌。

四、加强诗教工作,普及诗词知识。

诗教工作是诗词学会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努力去做。诗教是以诗歌来教化民众,达到树力华夏风骨,塑造民族灵魂,提高民众文明素养的目的。全国每天上网的有370万人查看写作诗文, 诗歌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家园,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诗词是主流文化,是话语权,千百年来起到教化育人的功能,支撑着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众昂扬向上的精神境界,诗歌教育尤为重要。为了推进诗教工作,学会在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要积极筹备开展颂国庆诗歌朗诵会,歌颂伟大祖国的欣欣向荣的发展气象,检阅我们的诗词创作水平,促进诗教工作深入开展。学会今年的另一项诗教工作重点是大力开展“诗歌进校园”活动。诗词事业发展的希望在青年,诗歌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根据教育部的教育改革方案,诗词教学化,诗教进体制,今后将加大诗歌进课堂的力度,诗歌占比由原来的15%增加到50%。我们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大力推进“诗歌进校园”活动。教改后诗歌的课程数量增加,诗教人员肯定是短缺的,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造诣的诗词骨干担任兼职辅导员,开展诗词培训,发挥我们的作用,普及诗词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鼓励青少年尝试诗词创作。诗词进校园,是诗教活动的极好形式,对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五、发挥互联网功能,建设诗词网络、微信平台。

普及诗词知识,开展诗教工作,培养诗词人才,这一系列工作都离不开媒体的作用。我们既要借助传统媒体的作用,更要利用现代网络的作用。市诗词学会经过努力,近期已经建立起了“榆林市诗词学会”网络平台,发布《榆林诗刊》作品及会员日常诗词作品、诗词知识、诗词工具、诗词游戏等。同时建立榆林诗词学会会员群,便于工作交流,希望各县区组织会员经常性的多投稿。各县区学会也要逐步建立网络微信诗歌平台,加强管理,发挥其作用。网络平台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新工作,我们还缺乏经验,请大家充分开展讨论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以利平台建设。

六、认真搞好《榆林历代诗词全集的发行

《榆林历代诗词全集》的出版发行,意义深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博在《全集》首发式上讲话指出:“《榆林历代诗词全集》是我市近年来一项重大的文化精品工程,为榆林建立了一套较为详尽的诗歌档案,堪称一部榆林诗史。”《全集》倾注了李涛会长和编辑人员的心血。我们要把全集的发行作为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的一项工作,作为诗教工作的一项措施,作为推动学会工作上台阶的一个举措,认真对待,扩大发行,充分发挥《全集》的积极作用。

七、继续高质量办好会刊。

会刊是我们市县区学会的文艺阵地、诗歌载体、交流平台、宣传窗口,也是推动学会工作的主要抓手。会刊是诗人及广大诗词爱好者共同的家园,是广大会员提高诗艺、走向更为广阔诗词领域的起点,也是学会的一张文化名片。《榆林诗刊》编辑部要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严把质量关,认真审稿,精心编印,精益求精,认真安排好古体诗同新诗、本地作者作品同外地作者作品的版面比例;体现精品立刊,体现普及提高的理念。要逐步实行开门办刊,大家办刊,实行栏目负责制,在会员中选择一些诗作水平高、有奉献精神的骨干会员参与编辑,加强办刊力量,增强后劲。要进一步创新内容,创新装帧,美化版面,增强可读性,增强吸引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发行工作,保证会刊及时、准确地发送到读者手中。在办好《榆林诗刊》的同时,要继续与榆林日报协作,办好每季一期的诗词专版,和每期《榆林诗刊》的卷首语,并在榆林日报新辟“榆林诗苑”栏目。我们已与榆林日报社商定,每双周在日报副刊刊出10首左右榆林作者的诗词,总之一句话:《榆林诗刊》、榆林日报每季诗词专版、每季卷首语、榆林日报每月两个星期副刊中的“榆林诗苑”、“榆林市诗词学会”网络平台(即公众号)、“榆林诗词学会会员微信群”、“榆林诗歌奖”评选,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对本地诗作者的宣传、培养、提升,以此进一步扩大诗词影响,弘扬传统诗词,希望各县区诗词学会组织会员积极投稿。

市学会将按时拨付南6县每县每年2万元的办刊支助款,保证会刊的出版发行。今年召开一次市县区会刊研讨会,同时展评会刊,扩大交流,提升办刊水平。


八、开展“诗词之乡”创建活动。

创建诗词之乡活动,是中华诗词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重要活动,陕西省诗词学会进一步细化,正在全省积极推进。创建必须经过“申报、考察、验收”三个重要环节。申报一般由县一级政府负责申报。验收由中华诗词学会负责,共计涉及19个方面。在这次陕西省诗词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孟建国会长所作的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做好榆林市、商洛市的“中华诗词之市”创建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创造条件,经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省上初步确定在府谷、榆阳、靖边、子洲县区开展,目前府谷、靖边、子洲的基础比较好。靖边县诗词学会已经被诗歌网授予“陕西诗歌示范基地”称号,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市诗词学会要深入基层支持帮助创建。这项工作的要求很高,工作任务很艰巨,整套的创建标准和验收标准,必须实实在在去做,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市县区学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逐步推进创建活动,力争在一两年内创建一至两个诗词或散曲之乡,最终实现将我市创建为“诗词之市”的目标。 

各位诗友、同志们!诗词学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舞台,我们要表演好节目,要珍惜、呵护这个舞台。工作理念上:我们一要团结,二要谦虚,三要干事。工作措施上:我们一抓组织,二抓队伍,三抓诗教,四抓会刊。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定能硕果累累。

值得欣慰的是,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 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章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章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文章更为我们今后的诗词工作、诗创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在做人和做诗两件事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写出好诗作,也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要紧跟这个伟大时代,写出精品力作,也要使自己的为人处世符合时代要求,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创作更多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的佳作。

还要值得欣慰的是:

市诗词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李涛会长的报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的讲话,省诗词学会孟建国会长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今后诗词学会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我们应当怀有一颗奉献的心,为了榆林的文化建设,以诗人的境界,诗人的情怀,不忘初心,不忘使命,想诗、爱诗、读诗、作诗,推广诗、宣传诗、普及诗,推动诗词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榆林大地出现更多的诗词组织,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我坚信:榆林这片神奇热土,一定会产生更多有成就的诗人,更多的爱诗的人、读诗的人、写诗的人;一定会到处有诗词文化的声音,诗词文化的画廊,诗词文化的墙报,诗词文化的街道,诗词文化的家庭;一定会有更浓烈的诗词文化氛围和诗化的育人理念与诗意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与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字一句斟平仄,一步一趋向前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榆林诗词事业定能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发展!

 2019年4月2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