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刊论文|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专家共识(2022)

 紫燕玥玥 2023-04-07 发布于陕西

Chin J Mod Nurs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图片
图片

【摘要】

目的 制订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静脉治疗专科护理专家工作经验,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会议对《共识》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形成《共识》终稿。

结果 《共识》包含隧道式PICC的适用范围、解剖学原理、置管基本操作要点、置管引导技术、置管应用的工具和导管类型、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及建议、维护建议7个部分,对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指引。

结论 《共识》的制订结合国内外循证证据和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理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为临床开展隧道式PICC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隧道技术;专家共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 文

图片
图片

完整论文请见→《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第29卷第9期专家共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具有创伤小、易操作、保留时间长、避免药物外渗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营养、肿瘤化疗、抗生素治疗等领域,为患者静脉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道。

然而传统非隧道式PICC置管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7.3%。

隧道技术是一种皮下埋置导管的技术,避免了传统置管中的导管直接与血管相连,从而减少渗血和渗液,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隧道式PICC(Tunnel PICC,TPICC)置管技术将隧道技术用于PICC置管,国内外学者相继采用血管钳、穿刺针、套管针及隧道针等结合超声、塞丁格穿刺技术等方法建立隧道,相关研究证明TPICC置管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渗血、接触性皮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隧道技术相比常规PICC置管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同时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临床应用优势明显。

目前国内外学者将探索TPICC应用于常规置管、上肢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穿刺困难的患者中,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TPICC置管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外缺乏对其临床应用的标准可循。目前我国各层级单位,甚至不同科室中在开展TPICC临床实践中缺乏统一标准,包括TPICC的适用范围、操作要点、隧道创建工具和导管、TPICC穿刺引导技术、穿刺部位选择、术后维护等问题。

为此有必要结合国内外循证证据和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建立TPICC置管技术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共识》的形成

1. 循证检索过程

2. 形成《共识》第1稿

3.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专家共识讨论会议

术语和定义

1. 一针式隧道

2. 二针式隧道

3. 顺行隧道

4. 逆行隧道

《共识》的内容

(一)适用范围

(二)操作者资质要求

(三)TPICC置管解剖学原理

(四)TPICC置管的基本操作要点

1. 一针式隧道

2. 二针式隧道

3. 穿刺口闭合再固定

(五)共识推荐意见

1.TPICC置管引导技术

2.TPICC置管应用的工具和导管类型

3.TPICC置管在不同穿刺部位的临床应用及建议

4.TPICC的维护建议

《共识》的局限性和展望

本共识内容包含TPICC置管技术的适用范围、解剖学原理、置管基本操作要点、置管引导技术、置管应用的工具和导管类型、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及建议、维护建议7个方面,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对TPICC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共识主要基于现有循证证据和专家共识形成,目前现有相关文献仍然不够多、质量不够高,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研究更好地验证和推广T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共识委员会成员名单 

执笔人:李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范育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陆箴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晓霞(河南省肿瘤医院)、覃惠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姜桂春(辽宁省肿瘤医院)、李旭英(湖南省肿瘤医院)、陆宇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箴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强万敏(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覃惠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翠玲(山西省肿瘤医院)、赵静(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参与编写的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妙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梦云(揭阳市人民医院)、陈湘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碧红(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陈丽东(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程丽(高州市人民医院)、豆欣蔓(兰州大学)、范育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冯丽娟(武汉同济医院)、高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高艳玲(河南省肿瘤医院)、谷小燕(襄阳市中心医院)、高祝英(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胡泽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陆箴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林金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欢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路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分院)、梁红玉(高州市人民医院)、陆素香(揭阳市人民医院)、刘绵珠(揭阳市人民医院)、覃惠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丘金花(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沈露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卫建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治英(海南省肿瘤医院)、吴珍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辛明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晓霞(河南省肿瘤医院)、于双(海南省肿瘤医院)、姚碧霞(高州市人民医院)、张海军(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文利(河南省人民医院)、詹敏(海南省肿瘤医院)、周江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

图片
图片

引用本文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 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专家共识(2022)[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9):1121-1129. DOI:10.3760/cma.j.cn115682-20220820-04074.

—end—

作者姓名、单位:

图片

整理自:《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年第29卷第9期

感谢作者投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平台信息(“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公众号,ID:cjmn2015)。

微文投稿(唯一)cjmnwx@vipcjmn.net

论文投稿(唯一)点击进入投稿系统

官方网站(唯一)zhxdhlzz.

编辑部:010-83191170(期刊论文相关)

人事部:010-83192926(人事招聘相关)

新媒体部:010-83192876(新媒体作品相关)

外联部:010-83191576(广告投放、期刊订阅相关)

图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1995年创刊

国内刊号 CN 11-5682/R

国外刊号 ISSN 1674-2907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图片

分享

图片

收藏

图片

点赞

图片

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