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为何要留慕容博一命?他可能会重出江湖,你看虚竹是怎么死的

 耳东话史 2023-04-07 发布于湖南

《射雕英雄传》中,最大的反派无疑是完颜洪烈,到故事结尾,他被处死着实大快人心,但除了他之外,书中还有另外一位反派也罪该万死,那人便是“西毒”欧阳锋,金庸却只是让他沦为疯子,并未将他写死。

后来当《神雕侠侣》问世之后,读者才明白金庸的用心,他留这老毒物一命,不过是为了让老毒物与杨康的儿子续上孽缘,并传他武功,好让他有能力立足于武林之中。

(慕容博剧照)

如此看来,金庸若没处死某个反派,自然也是在埋伏笔,好让他在必要的时候再度登场,继而引出后续剧情了,那么《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没被写死又是在铺垫什么呢?

一、并未悔改的魔头

段延庆、叶二娘、岳老三以及云中鹤被合称为“四大恶人”,仿佛他们就是这武林中最危险的反派,其实读过原著的人就知道,他们固然可恶,但远不及那慕容博可恶,可以说慕容博才是书中种种悲剧的始作俑者。

当年慕容博为了自己的复燕大计,编造了“契丹武士要窃取少林绝学”的消息,他挑拨中原群雄去歼灭那契丹武士,于是玄慈便带着一众人马杀往雁门关,在那里伏击了萧远山一家。

说来可笑,中原群雄居然没敌过一个萧远山,只能杀了他那没有半点武功的妻子,己方则被萧远山杀得七零八落,而慕容博则躲在一旁观战,吓得瑟瑟发抖,可以说他就是个典型的小人,卑鄙无耻,罪该万死。

当然,萧远山起初的确是受害者,可他潜伏在武林中的这三十年里,也成了大恶人,他也该死。

(扫地僧、萧远山剧照)

而到了藏经阁大战时,萧远山与慕容博先后被扫地僧给点化,严格来说,这样的结局是很难让读者满意的,凭什么恶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这不公平。

不过先不谈他们二人的结局是否合理,至少从表面来看,萧远山是真心悔改了,而慕容博则未必如此。

对于萧远山而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仇,而他目睹了扫地僧将慕容博“打死”,他的大仇已然得报,至于后来慕容博是否能活过来,那便与萧远山无关了,而当扫地僧问及萧远山此时有何感想,是否还要报仇。

他的回答却是:“弟子生平杀人,无虑百数,倘若为我所杀之人的眷属都来向我复仇索命,弟子虽死百次,亦自不足。”可见他的确是放下了。

而慕容博呢?扫地僧问他是否还想复燕,他则说:“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他的愿望从未实现,此时更像是屈服于扫地僧,而不是甘心放弃复燕大计,他与萧远山的情况有本质区别,所以他的确还有黑化的可能。

二、重出江湖的恶人

扫地僧在书中登场时,已是一副白发苍苍的老者模样,即便他没有百岁,也应该有八九十了,换言之,他时日无多,他在世的时候,或许还能镇得住慕容博,一旦他一死,慕容博可能就无法无天了。

你可能要说了,即便扫地僧死了,不是还有个武功高强的萧远山能够压制慕容博吗?

正如前文所言,萧远山是诚心归顺佛门,从此与青灯古佛相伴,就连他儿子萧峰前去见他,他也与萧峰保持距离,不愿再与俗世之人有半点瓜葛,可见他压根就不会再管任何事,一心只想修佛赎罪。

(慕容复剧照)

而慕容博则能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只要扫地僧一死,他便可重出江湖,继续他的复燕大计。

不过相对于之前而言,他的复燕大计或许会更困难,因为此时他的亲儿子慕容复都已经沦为疯子。

当然,这或许也是金庸的伏笔,因为“慕容复发疯”这件事是毫无征兆的,当他绑架了段正淳一家时,哪怕是输给了段誉,逃跑之后,他的神志依旧是正常的,而到书中最后一回时,他就疯了,这里缺乏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他的“疯”可能是装的,他是在等自己的父亲归来,也说不定。

若他们父子联手,继续他们的复燕大计,接下来又可能发生什么?

三、莫名失踪的大侠

慕容博父子若重出江湖,必然又会制造种种阴谋,而此时的武林至尊是谁?

答案是虚竹。

(慕容博父子剧照)

新修版《天龙八部》最后一回中提到过,虚竹并未淡出武林,而是一直活跃于武林之中,他还收了一位徒儿。

原著道:“过得多年,丐帮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为人稳重能干,人缘甚佳,群丐公议,推之为主。各人尊重萧峰原意,送此人去灵鹫宫,先由虚竹考核认可,再传他'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丐帮自此便视灵鹫宫为恩人。”

从这里来看,至少在《天龙八部》正篇故事结束“多年”以后,虚竹仍活跃于武林之中,并且武林威望极高。

武林中有人兴风作浪,他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而慕容博父子若想大展拳脚,自然就需要除掉虚竹,否则他们难免举步维艰,一场大战也就在所难免了。

(虚竹剧照)

虚竹的武功虽强,却弱在经验不足,比如少室山大战时,他面对丁春秋就一度十分被动,论内力、招式,他都在丁春秋之上,可若非灵鹫宫女提醒他用“生死符”,他压根都没想到要用这招克敌,这即是他最大的弱点。

而慕容博父子那斗转星移又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虚竹对上他们二人,还真未必能占到便宜。

若无意外,这场战斗的结局应该是两败俱伤,最终双方同归于尽。

如此一来,诸如“金庸为何要留慕容博一命”以及“虚竹为何下落不明”等问题便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