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化学《糖类》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2023-04-07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化学《糖类》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纤维素被称为第
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A
.二糖B.多糖C.氨基酸D.脂肪2.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相同B.属于同一类物质C.互为同分异
构体D.化学性质相同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新制Cu(OH)2中加入蔗糖溶液,加热,出现红色沉淀B.向Fe
Cl3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铜粉溶解C.常温下,向浓硫酸中加入铁片,铁片溶解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出现白
色沉淀,继续加入蒸馏水,沉淀不溶解4.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B.油脂C.淀粉D.苯5.化学与生活密
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杀灭新冠病毒时所使用的酒精浓度越高灭菌效果越好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
医用空气消毒机中能够滤除病菌的聚丙烯腈膜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6.医院在对
某类病人的尿液进行检查时常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到其尿液中并加热,如果观察到产生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A.食醋B
.葡萄糖C.食盐D.白酒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蒸馏和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B.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8.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的是( )A.植物油
B.麦芽糖C.苯丙氨酸D.结晶牛胰岛素9.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且和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A.甲酸乙酯B.硬脂酸甘油酯C.麦芽糖D.淀粉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红外光谱或核磁共振谱均可鉴别乙醇
和二甲醚B.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葡萄糖、蔗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
化合物1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通常麦芽糖和淀粉都不显还原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醛或乙酸,也可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B.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反应,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C.
植物脂肪通常呈液态,工业上常将其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的氢化植物油D.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可用于检验蛋白质13.下列实验能
获得成功的是( )A.用甲烷和氯水制备一氯甲烷B.用AgNO3溶液检测CH3Cl中的氯元素C.用金属钠鉴别乙醇和乙酸D.用米
汤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碘元素二、填空题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国科研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实验室实现从二氧化碳到
淀粉的全合成。人工合成淀粉是如何实现的?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氢气作用下还原成碳一化合物,然后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
化合物,又将碳三化合物聚合成碳六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淀粉。人工合成淀粉有多大意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组成结
构一致。如果人工合成淀粉产业化成功,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合成过程中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温室气
体将被有效利用。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1)二氧化碳和淀粉都属于含碳物质。_______(2)
从碳一化合物逐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碳链逐渐增长。_______(3)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组成结构不同。_______(
4)人工合成淀粉产业化,有利于解决粮食危机和缓解温室效应。_______15.葡萄糖和淀粉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请你给出区分葡萄糖溶
液和淀粉溶液的方法,。(要求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淀粉和纤维素是常见的多糖,在一
定条件下它们都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1)淀粉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D.淀粉已水解,
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3)一种测定饮料中糖类物质含量(所有糖类物质以葡萄糖计算)的方法如下:取某无色饮料20.00mL加入稀硫酸煮沸
,充分反应后,冷却,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稀释至100.00mL。取10.00mL稀释液,加入30.00mL0.0150mol/
L标准I2溶液,置于暗处15分钟。然后滴加2~3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01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所剩
余的I2,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时,反应达到终点,共消耗Na2S2O3标推溶液25.00mL。已知:a.I2在碱性条件下
能与萄萄糖反应:C6H12O6+I2+3NaOH=C6H11O7Na+2NaI+2H2Ob.Na2S2O3与I2能发牛如下反应:I
2+2Na2S2O3=2NaI+Na2S4O6①配制100.00mL0.01500mol/LI2标准溶液,所必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_______和_______。②向饮料中加入稀硫酸并充分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③计算该饮料中糖类物质的含量(单位m
g/mL)(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参考答案1.B【详解】纤维素是多糖,B项正确,故选B。【点睛】纤维素,人是不能消化的,
因人体中不含消化纤维素的酶,但是对于人体的作用却是很大的。2.B【详解】A.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组成都可以表示为(C6H10O5)
n,但n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错误;B.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正确;C.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因此都是混合物,而同分
异构体要求是化合物,错误;D. 淀粉和纤维素化学性质相似,不完全相同,错误;答案选B。3.B【详解】A.蔗糖不含醛基,不能还原氢氧
化铜,得不到砖红色沉淀,故A错误;B.Fe3+可以氧化铜粉得到Fe2+、Cu2+,从而使铜粉溶解,故B正确;C.常温下铁片会在浓硫
酸中钝化无法溶解,故C错误;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盐析,继续加入蒸馏水沉淀会溶解,故D错误;故答案
为B。4.C【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判断。【详解】A. 葡萄糖、B. 油脂、D. 苯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小,不符合高分子化合物要
求,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C. 淀粉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答案:C。5.B【详解】A.酒精之所以能够杀灭病菌,是因
为75%的酒精能够渗透进入菌体内部,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若酒精的浓度超过80%会使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70%以上)凝固变性,形成一层“保护壳”,使得酒精无法深入菌体内部,从而影响酒精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因此杀灭新冠
病毒时所使用的酒精浓度越高,灭菌效果会降低,故A错误;B.疫苗是蛋白质,一般应冷藏存放,低温保存,以避免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C.
聚丙烯腈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人体中没有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水解,故D错
误;答案为B。6.B【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u(OH)2,根据以下物质分别与Cu(OH)2是否发生反应以及反
应现象进行分析。【详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CH3COOH和Cu(OH)2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乙酸铜和水,使
Cu(OH)2沉淀溶解,但没有红色沉淀生成,A项错误;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氧化
反应而生成葡萄糖酸、砖红色(Cu2O)沉淀和水,符合实验现象,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B项正确;C.食盐不与Cu(OH)2反应,没有
红色沉淀生成,C项错误;D.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不与Cu(OH)2反应,没有红色沉淀生成,D项错误;答案选B。7.C【详解】
A. 石油的蒸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A错误;B.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通常为75%,B错误;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
蛋白质受热变性,C正确;D. 淀粉、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故选C。8.D【
详解】高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物质,一般相对分子质量数千甚至数百万,分天然及合成两类。天然的如蛋白质、核酸、纤维素、淀粉、天然橡
胶等,合成的有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
。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不到1000,麦芽糖(C12H22O11)和苯丙氨酸()都是小分子,故选D。9.A【详解】
A.甲酸乙酯()水解生成甲酸和乙醇,分子量均为46,A符合题意;B.硬脂酸甘油酯水解生成C17H35COOH和丙三醇,分子量不相等
,B不符合题意;C.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只有一种产物,C不符合题意;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只有一种产物,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10.A【详解】A. 乙醇和二甲醚的官能团和对称性均不相同,故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来鉴别,A正确;B. 2-甲基丁烷含有的
碳原子数为5,也称为异戊烷,B错误;C. 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D. 油脂虽然分子量较大,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
误;故答案选A。【点睛】记忆C1-C5的烷烃的一元取代物分别有1、1、2、4、8种,可快速解题。11.B【分析】糖类分单糖、二糖和
多糖,单糖不能水解,二糖能水解产生相应的单糖,根据糖分子中是否含有醛基检验物质的还原性;植物油中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
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详解】A. 食用植物油中富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由于在烃基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所以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错误;B. 葡萄糖是形成淀粉的单体,因此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正确;C.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和多个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但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 麦芽糖是二糖,具有还原性,而淀粉是多糖,不具有还原性,
D错误;答案选B。12.B【详解】A.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被强氧化剂氧化生成乙酸,或二氧化碳,A正确;B.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
糖和一分子果糖,B错误;C.植物脂肪含有碳碳双键,常温下为液体,能和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的氢化植物油,C正确;D.含有苯环的蛋白质能与
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变黄,可以用来检验蛋白质,D正确;故选B。13.C【详解】A.甲烷与氯水不反应,不能用来制取一氯甲烷,故A不选
;B.CH3Cl不溶于水,不能电离出氯离子,乙醇不能用AgNO3溶液检测CH3Cl中的氯元素,故B不选;C.乙醇、乙酸都能与钠反应
,乙醇与钠反应缓慢,乙酸与钠反应剧烈,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选;D.碘盐中不存在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不能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
是否含碘元素,故D不选;故选C。14.(1)对(2)对(3)错(4)对【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
化碳在氢气作用下还原成碳一化合物,然后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化合物,又将碳三化合物聚合成碳六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淀粉,则二氧化碳和
淀粉都属于含碳物质,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对;(2)由题干淀粉合成过程示意图可知,从碳一化合物逐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碳链逐渐增长,
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对;(3)由题干信息可知,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组成结构一致,则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
粉分子的组成结构不同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4)由题干信息可知,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则如果人工合成淀粉产业化成功,全球性的粮
食危机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合成过程中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温室气体将被有效利用,即人工合成淀粉产业化,有利于解
决粮食危机和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对。15.a、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碘水,变蓝的是淀粉,b、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分
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的是葡萄糖【详解】区分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方法:a、若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方法,则为:分别取样于
试管中,分别加入碘水,变蓝的是淀粉;b、若利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则为: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的
是葡萄糖。16.(1)(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2)D(3)???? 胶头滴管???? 100mL
容量瓶???? 将饮料中的糖类物质都转化为葡萄糖???? 27.00mg/mL【详解】(1)淀粉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
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正确答案:(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
糖);(2)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银氨溶液与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时,说明淀粉已经发生水解;碘水不变色但氢氧
化钠溶液过量,碘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还有淀粉,D正确;正确选项D;(3)①配制100.00mL0.015
00mol/LI2标准溶液,所必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100mL容量瓶;正确答案:100mL容量瓶;②糖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煮沸,使糖类物质发生水解,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正确答案:将饮料中的糖类物质都转化为葡萄糖;③对于10mL稀释液n(Na2S2O3)=0.012×0.025mol=3×10-4mol,剩余n(I2)剩余=1.5×10-4 mol,n(糖)=n(I2)反应=0.03×0.015mol-1.5×10-4mol=3×10-4mol,则100mL稀释液中n(糖)=3×10-4 mol×10=3×10-3mol,饮料中糖的含量=0.027g/mL=27.00mg/mL;正确答案:27.00mg/mL。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