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实践录—发热案

 曹老怪 2023-04-07 发布于云南

思考中医方证

学会抓住方证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又能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能开能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内传太阴之路。



发热案


内科


患者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50岁

民族:汉                  职业:退休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22年11月17日                        科别:名医馆

主诉:反复发热伴汗出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近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体温最高为40摄氏度;后至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住院系统诊疗(具体不详);出院后口服“甲泼尼龙4mg 5片 po”抗炎3周及“泮托拉唑胶囊20mg、2粒、po、qd”与抑酸护胃;自服“泰诺(酚麻美敏片325mg:30mg:15mg:2mg)”控制体温;伴寒战、高热、汗出、恶风;经上述治疗后其发热症状未缓解,遂至门诊就诊,寻求中医治疗。自发病以来,患者情志一般,眠差,纳可、二便调,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有“肝硬化”病史;否认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其他病史:否认。

体格检查(中医望、闻、切诊):望诊:神志清楚,面色正常,嘴唇干燥,色白。舌体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尖薄红。舌态:正常,闻诊:声调圆润、细小,柔和,语言流畅;体型中等,切诊脉沉、弦、滑。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病名:发热

(证型):太阳中风证

西医诊断:1、发热查因(免疫功能紊乱?)

            2、肝硬化

            3、乏力

辩证分析:患者自汗出,则为气虚不固之表现,治疗方法应以益气敛汗为主。手心汗出则为桂枝证,“桂枝汤”是为“仲景群方之冠”,主要为调和营卫的典型方剂。此病人汗出不止,即为表证未解,即是太阳病;其发热反复,多为高热为主,服用激素后热势仍未控制,排外AIDS及STD等疾病,多以考虑免疫系统紊乱。中医方面考虑为太阳表证(伴随发热、汗出、乏力、怕风),符合伤寒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故而考虑以桂枝汤为底方来调和营卫;其汗出较多,选择合玉屏风益气固表,加强敛汗固表作用;其舌体偏胖大,大便溏,考虑合太阴病,合方平胃散燥湿健脾,五苓散利水化湿。

治法治则:调和营卫,敛汗固阳。

方药:方名:予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胃苓汤”加减

具体方剂:

       黄芪30g   防风15g     白术15g     桂枝15g

       白芍15g   生姜5g      大枣5g      苍术15g

       陈皮15g   厚朴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猪苓15g   泽泻15g     甘草5g

医嘱:中药汤剂3剂,不适请及时专科就诊。

二诊:时间:2022年11月24日星期四,服药后病情变化:自诉仍有发热、汗出(以上半身为主)汗出热退,伴夜眠差,口干、口苦欲饮及胸胁不适、伴寒战(较前减轻),舌脉情况: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辅助检查:无。辩证分析:患者寒战减轻,说明太阳证减轻;此次伴随口苦、胸胁不适,考虑为邪入少阳;其怕冷仍有,故有少阴病,加用四逆汤,用附子鼓舞肾气;治法治则:和解少阳,温肾固阳;处方用药:小柴胡汤合四逆汤。医嘱:

       黄芪30g 防风15g     白术15g     桂枝15g

       白芍15g   生姜5g      大枣5g      柴胡15g

       黄芩15g   法半夏15g   干姜15g     附子15g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15g     浮小麦30g

医嘱:中药汤剂3剂,不适请及时专科就诊。

三诊:2022年12日1日;自诉仍有发热,最高体温为39摄氏度,自汗出(以上半身为主)减少,伴夜眠差,易醒,口干欲饮缓解,伴恶寒,寒战较前减少,时感烦躁,大便成行,2次/日。追问下患者既往有丙型肝炎,后导致肝硬化,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超声示:1、肝脏慢性损伤声像,脾大。2、左肾多发钙化囊肿;3、双腋窝、腹股沟、颈部多个淋巴结可见)。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中根厚,脉沉、弦、滑。

诊断:中医诊断:1、汗证:营卫不和证

               2、胁痛 瘀毒化热证

     西医诊断:1、发热查因(免疫系统紊乱?)

              2、肝硬化

              3、乏力查因(丙肝爆发?)

选方:小柴胡汤合天花粉、牡蛎;取“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义;具体方剂如下:

    黄芪30g    白术15g    防风15g   生姜5g

    大枣5g     甘草5g     桂枝15g   柴胡15g

    黄芩15g    太子参15g  法半夏15g 茯苓15g

    浮小麦30g  天花粉15g  牡蛎15g   茵陈15g

    竹茹15g    枳壳15g    川楝子15g 炒麦芽15g

    龙骨20g    远志15g

医嘱:中药汤剂3剂,不适请及时专科就诊。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又能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能开能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内传太阴之路。

   由此可见,此方虽然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培养正气,不通过汗、吐、下方法,以达到去邪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

     此方的剂量,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解热作用;若误把人参、甘草的剂量大于柴胡以上,或者剂量等同,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用此方时务须注意这一点。

   伤寒里原文加减中有“胸中烦为胸中有热,加瓜蒌实以清胸隔热而润燥。因不呕而去半夏,有热而去人参。若渴者加人参瓜蒌根以生津止渴,因半夏燥而去之”。这是定数,关于本患者,伴口干,既往有肝硬化病史,所以取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义,加用牡蛎软坚散结;用天花粉生津止渴;川楝、枳壳、茵陈疏解肝气;其眠差,加用龙骨、远志养心安神,缓解失眠。



体会



步步为营

  汗证多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所致。在理论上又可分为白昼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主要由于风邪袭扰营卫,或阳气虚损,肌表不固;寝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主要病机为阴虚阳亢,热迫汗出。但汗属津液,久汗之人往往出现阴液亏虚,且气随汗泄,终至气阴两虚。所以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本方中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佐以桂枝汤疏风邪,调营卫而和阴阳。方中黄芪、白术又能补脾胃而健生化之源,古人谓为“敛汗圣药”,再加浮小麦收敛止汗辅助而行。临证时再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辨证用药,药证合拍,故能受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该案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病因较为复杂,才开始辨别为太阳病,选择解表的方法,符合伤寒“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故而选择用经典合方“玉屏风桂枝汤”敛汗益气;再加“柴胡桂枝汤”解热;后二诊患者病情变化,由太阳病转入少阳病,因为患者伴随有口苦、咽干、胁痛等少阳胆经之热证,所以二诊选择运用“小柴胡汤”加减;三诊出现失眠等不适,仍在少阳病范畴,所以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用“天花粉、牡蛎”等药(治疗其少阳、太阴合病之问题);从大的时间线来看,患者发热原因无法找出,但是依据患者的服药表现来看,其发热频率、热势、兼证等不适均在逐步减轻;所以整体辨证思路是正确的。中医就是如此抓住主证,通过辨证论治来解决疾病的。


思考中医方证

学会抓住方证



学会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