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初贯高刺杀刘邦事件,“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典型代表

 香茗史馆 2023-04-07 发布于陕西

汉八年(前200年)冬,刘邦于东垣剿灭韩王信叛军残部后,南下经赵国回京,赵相贯高却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意图趁机刺杀刘邦,然而最终失败,且导致赵王张敖被废。而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白登之围”说起。

  

“白登之围”后刘邦撤军,途经赵国对张敖无礼

汉七年(前201年)秋,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马邑,韩王信自知不敌投降匈奴,并与匈奴合兵南下进犯太原郡。同年冬,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北上讨伐叛军,结果因轻敌冒进惨遭“白登之围”,被困七天七夜后方才脱险。

  

汉六年(前201年)正月,刘邦封兄长刘喜为代王,但一直没有就封。匈奴撤军之后,刘邦命兄长前往代地就封,负责镇守代地、防备匈奴。之后,刘邦命樊哙断后,率领大军绕道赵国南下撤军。

早在秦朝时期,刘邦便与张耳交好,经常前往外黄县拜见张耳。后来秦末天下大乱,张耳辅佐赵歇恢复赵国,“巨鹿之战”后张耳随项羽西入关中,项羽分封天下,张耳被封为常山王,但不久便被陈馀击败,转投刘邦。

  

韩信开辟北方战线,平定赵地后,刘邦又封张耳为赵王,后张耳于汉五年(前202年)七月去世,其子张敖承袭王位。张敖少年时期,便曾与刘邦相识,因此无论是出于如今的君臣关系,还是早年的叔侄关系,在刘邦路过赵国时,张敖都没有理由对刘邦避而不见。

刘邦抵达邯郸后,赵王张敖脱去外衣、戴上袖套,以子侄之礼亲自侍奉刘邦的饮食。

然而,刘邦由于刚刚遭逢大难,心情本就不好,沿途却又无处发泄,还得安抚下属,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如今见到自己的晚辈,又见其如此谦卑,反而找到了发泄怒火的渠道。即便是张敖服侍的再如何周到,大喇喇坐在那里的刘邦,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呵斥辱骂不断

  

张敖虽然不知道“白登之围”的具体细节,但也得到了汉军此次战事不利的消息,见刘邦心情不好,张敖不敢触其霉头,只能更加小心的在旁伺候。刘邦骂了一阵,见张敖始终小心应付,时间久了也自觉无趣,便起身拂袖而去

赵相贯高为张敖出气,私下商议刺杀刘邦

先秦时期,权贵都乐于养门客,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门客吃人家的、住人家的,因此也只效忠于主公,一切以主公为主。赵相贯高早年便是张耳的门客,张耳被封为赵王后,贯高再度前来投奔,张耳死后则继续辅佐张敖。

  

正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对于刘邦的无礼,赵王张敖迫于现实还能忍受,但赵相贯高和臣子陈午等人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极度重视主上荣辱的他们,对此却是实在忍受不了。

刘邦离开之后,贯高、赵午等人便围住了张敖,说道,“大王何必如此懦弱!”

更有人直接上前说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大王您侍奉陛下如此恭敬,但他哪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不如让我们替您杀了他算了。”

不过,张敖却表示自己父亲曾经亡国,是因为刘邦才得以复国,自己不能忘恩弑君。

  

张敖虽然不同意犯上弑君,但贯高、赵午等人却忍不下去,于是私下商议道,“大王有仁厚长者风范,不愿背负恩德。正所谓'主辱臣死’,如今皇帝侮辱我王,我们杀了皇帝就是,为何还要牵连到我王呢?如果事情成功了,功劳归我王所有;如果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就是了”。

不过,刺驾毕竟不是小事,几人决定之后还要仔细商议计划,但刘邦并未给贯高等人刺杀的机会,在邯郸简单停歇了几天之后,刘邦便率军返回了洛阳。

  

不久后,匈奴便再度南下侵略,代王刘喜弃国而逃,刘邦一怒之下将兄长贬为合阳侯,改封儿子刘如意为代王,并命陈豨为代相,统领赵代军队抵御匈奴。同时,刘邦采纳刘敬建议,选了个宫女封为公主出嫁匈奴,并派刘敬出使匈奴,与匈奴签订和约,汉匈关系开始趋于缓和

贯高谋刺刘邦失败,赵王张敖最终被废

汉匈关系缓和之后,刘邦经过大半年的休整,这才腾出手来对付仍旧留在境内,到处打家劫舍的韩王信残部。汉八年(前200年)冬,刘邦再度领兵出征,于东垣剿灭韩王信残部后,再度南下经过赵地。

  

由于上次挨了骂,赵王张敖这次表现得更为殷勤,不仅早早率人北上赵国边境迎接,而且还进献了一位赵地美女赵美人侍寝。刘邦这次心情大好,又收此大礼,自然也没有再为难张敖。

数日之后,刘邦率兵自邯郸郡的柏人县,赵相贯高等人见刘邦毫无防备,遂决定趁机刺杀刘邦于此,于是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并邀请刘邦在此留宿

然而,由于几人表现得太过殷切,再加上神色不太自然,顿时让刘邦心中警钟大作,刘邦遂以“柏人者,迫于人也”为由,并未留宿便急匆匆的继续率军南下了,不仅没有在赵地予以停歇,就连张敖进献的美女也扔在了赵地,而不敢留在身边。

  

刘邦虽然对贯高的举止有所怀疑,但由于没有证据,因而并没有行动,直到汉九年(前198年),贯高的仇家向朝廷举报了贯高的阴谋,刘邦这才下令逮捕了贯高、赵午等人,就连赵王张敖也被下狱。赵午等人原本想要自杀,贯高却说要是大家都死了,谁给张敖开脱。

刘邦命人严加审讯,面对狱吏的严刑拷打,贯高却始终表示张敖没有参与谋反,也不知道刺驾之事。刘邦知道后,命中大夫泄公去质问贯高,贯高仍然坚称张敖不知情,刘邦于是释放了张敖,贯高得知后自杀身亡。

  

张敖虽然最终摆脱了刺驾之罪,但由于当时燕王臧荼、韩王韩信、楚王韩信等都事涉谋反,刘邦还是废了他的王位,就此留居长安。后来,因为张敖确实没有什么异常,再加上娶了鲁元公主的关系,刘邦于是再度封他为宣平侯

题外话:贯高刺驾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导致赵王张敖被废,后刘邦改封刘如意为赵王,陈豨也转任赵相,并借此掌握了赵代两国军权,最终发动叛乱,而陈豨叛乱可以说是刘邦在位期间波及范围最广、牵扯诸侯王最多的一次叛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