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一年春游季,看古人春游玩什么?

 稻香居人 2023-04-07 发布于河南

春光明媚,新柳青青,天气和暖,正是一年中最惬意的时节。虽说春光无处不在,但约上三五好友,出游踏青,也是不错的休闲方式。

我国的踏青传统由来已久,在古时人们就喜欢在春季外出游玩,寄情山水,赏景寻乐。那么,古人春游去哪儿玩、玩什么、怎么玩?如果你对历史或者他们的生活感兴趣,不妨跟我们一起探寻古人的世界,看看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许,你还能从他们的春游活动中,获得一些游玩灵感。

春游出行工具

外出郊游怎么能少得了交通工具。古代的外出工具随朝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但大致以畜力(驴、马、骡、牛、骆驼等)、人力(轿子、近代以后的人力车等)、水力(船等)为主,大致是南船北车。我国使用牛车的历史很久远,据说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牛车。牛车主要为普通大众所使用,但有时官员们也乘坐牛车。

▲明代《老子骑牛》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牛相比,马更为贵重。从商周时期开始,马和马车就成为王公贵族外出、郊游专门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实力者自养马匹,稍逊者可以租赁,租赁的价格也不太贵,而且细化到单程和往返的价格。

▲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

轿子是在宋代出现的。北宋时期,乘轿之风兴起,尤其在宋室南渡之后更甚。轿子轻便,一些车马不便行走或偏僻之处,都能使用轿子;轿子乘坐舒适,不像马车那样颠簸;轿子的形制不断改进,内部越来越宽敞明亮;乘坐轿子的成本较之其他工具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乘轿之风的流行。朱熹曾描述道:“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甚用轿,如王荆公、伊川皆云'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马。或有老病,朝廷赐令乘轿,犹力辞后受。自南渡后至今,则无人不乘轿矣。”(《朱子语类·法制》)

至迟到明代,轿子成为当时官员通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官方已经制定了严格且完善的乘轿制度,内容涉及乘轿者的等级身份、文武之别、下轿避道,以及优礼等问题。

▲宋代《清明上河图》局部

舟船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春游自然少不了游船。游船起于何时,说法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吴王(即夫差)建造了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嬉,是最早的舟船用于游乐的记载。

舟船发展到后来演变为专门的游船,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画舫(花船)、酒船、戏船、灯船、游山船、江山船等。楼船是一种特别豪华的游船,较之一般的船只高大很多, “船上加楼,极彩绘之华”(叶广度《中国庭园记》),后来大概只要是高大华丽的游船都称为“楼船”,而不一定有数层之高,但船上却都穷奢极欲,豪华之至:“春水登之,宛如天上坐也。”(明虞淳熙《浮梅槛诗序》)

▲东晋《洛神赋图》中的楼船

在一些游览胜地,有酒船跟随穿梭在画舫中间,随时可以提供酒食,这类船常被称为“行庖”“水宴”等。后来,随着游船的发展,其上还诞生了歌舞、弈棋、游戏、说书、赌博、烟火等游乐项目。

春游、踏青

先秦游:清新且浪漫

先秦时期的春游,浪漫而风情。《诗经》中有许多爱情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之时。《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中就提到了,郑国人喜欢春游,出了城门后,满眼望去都是出游的女子,是邂逅爱情的好机会。《诗经·郑风·溱洧》中也提到了:“士与女, 殷其盈矣”。溱、洧为郑国的二水名,意思是,在溱水和洧水边,到处可见来春游的郑国男女。许多男女在春游时两情相悦,订下终身。

谈情说爱的浪漫元素,逐渐变成这个时期春游的一大特点。为了方便寻找伴侣,当时甚至还设定了大型春游相亲节日——“上巳节”。它因选取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即农历三月初三)而得名,有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

魏晋游:寄情山水

到了魏晋,三月初三被明确地固定为上巳节。不过魏晋人不像先秦人民那样,痴迷于边春游边恋爱,而是追求“玄游”。文人们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著名的《兰亭序》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明代《兰亭修禊图》

《兰亭序》就记载了一场春游时曲水流觞的雅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文人结伴春游,列坐水边饮酒,可以纵情山水,亦可以抒发胸臆,雅致而又充满趣味。

隋唐游:全民参与

魏晋人郊游虽游出了境界,但在普通人之间并未兴起,仅属“小众游”。到了隋唐时期,春游开始变成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杜甫《丽人行》描写了上巳节春游出行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陈子昂在《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中也说道:“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奕奕车骑,粲粲都人。”三月三这一天,长安城曲江两岸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可见在当时春游是参与度十分高的娱乐活动。

▲五代后梁《八达春游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天当然是赏花的季节。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朝仕女春游趣事:“士女逢春即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并插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权当作野宴的帷幄。”她们解衣作帐,就地野宴赏花,十分自由放松。

宋元游:内容开始多元化

在古代,有两个与春游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一个是上巳节,另一个便是清明节。到了宋朝,上巳节春游的热潮逐渐冷却,宋人的出游活动主要选择在清明节,借着扫墓祭祀的契机到郊外踏青游览,“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周密《武林旧事》)。不少名画都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郊游的情景。

宋代春游内容开始多元,春游变得更为动态,比如开展体育运动,蹴鞠就成为春游的一个娱乐项目。

▲宋代《宋太祖蹴鞠图》

明清:户外运动增多

明清时期,春游的娱乐活动已经非常丰富。射柳是踏青的特色娱乐项目。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时,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女子则喜欢在这个季节荡秋千。由于清明节荡秋千随处可见,明清时还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放风筝也是当时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代潘荣陞在《帝京岁时纪胜》里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人们相信,放风筝能够消灾解难,赶走晦气。因此,许多人在风筝升空时剪断线,寓意“放晦气”,希望以此带来好运。

春游饮馔

民以食为天,古人春游自然会带上些吃食。春天在野外就餐,尤其能体现士人风雅之趣。在大自然之中品赏美景的同时,又能赋诗饮酒,实在是人生之快事。

不过古人出行,总归不如当代露营来得方便。有钱人家,能驾车或者带着随从甚至厨师随行出游。明代画家仇英的《春游晚归图》,就画了主人骑马缓行,侍从挑担跟随的场景。

▲明代《春游晚归图》局部

但普通人出游,就得自己解决吃喝的难题了。宋人为此制作了便于携带各种物品的竹编背包——“游山器”。它轻便、可随身携带,还结实、耐装,可以装下棋子、笔墨纸砚、茶酒器、食盘、果盘等物品,用处极大。北宋文人文彦博曾获得一副游山器,为此,他特意写下了一首感谢诗:“上公遗我游嵩具,匜盥杯盂色色全。”诗末又自注云:“器悉以竹编而髹其中,轻坚精巧绝伦。”听上去,感觉跟现在的旅行背包差不多。

《浮生六记》也记载了这样一桩春游趣事:“苏城有南园、北园三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这该如何是好?芸娘(书中女主)想到了一个妙计:挑着担子卖馄饨的小贩锅碗、炉火、饮食无不齐全,她花百吊钱雇其同去,于是热菜热酒就都有了。

▲王绍基《温州民俗图说·馄饨担》

古人的春游

有没有给你的春游出行一些启发呢?

人间四月天,

恰是春游好时节,

望君莫错过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