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体内的看不见的痰,一个方子排出去!

 中医药拾掇 2023-04-07 发布于广东

看不见的痰,也叫无形之痰,中医是这么定义的。这种痰,通常不会咳出来,因为它们很会隐藏,有些藏在经络里,人体经络错综复杂,仿佛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那我们自然也就不好干预了。

不过,这痰虽然不能咳出来,但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我们经常提到的脂肪瘤、结节囊肿,就是痰湿积聚的产物。比如脂肪瘤,中医就直接以痰核命名,直截了当地道明它的本质,如果能把痰化掉,脂肪瘤也就不复存在了。

化痰的方子中医有很多,今天分享一个更有针对性的——指迷茯苓丸。

时光倒转,回到公元1602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十年,对于中医人来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由王肯堂编撰的中医典籍《证治准绳》出版发行了,指迷茯苓丸便出自此书。

王肯堂创立此方的初衷是治疗痰阻经络引起的肩臂疼。

原文载:有人臂痛,不能举手足,或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

既然有通络、化痰的作用,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思路拓宽一下,用指迷茯苓丸消除脂肪瘤、富贵包等。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可行的。

指迷茯苓丸:

法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后下)、生姜、白芥子、白僵蚕、炒薏苡仁

茯苓这味药特别好,它埋在地下的时候特别能吸水,中医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毫不犹豫地把它归为祛湿药。茯苓既能把我们体内的痰湿水饮吸附住,又能把它们排出去。因为茯苓有利尿的作用,相当于打开了一条排邪的通道,把痰排出去。

薏苡仁也叫薏米,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更能凸显它的身份,薏苡仁是谷物,但它还有药用价值,能祛湿,功效和茯苓类似。体内有湿气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到用点薏苡仁煮水喝。

半夏把黏稠的痰稀释掉,再借助茯苓、薏苡仁的作用排出去。

痰湿伏藏于经络,风化硝呢治经络之痰驾轻就熟,另外,它还有通便的作用,这样痰湿排出去又多了一条道路。

枳壳,是气药,我们知道经络里是有气在运行的,气往前走的同时也推动着津液,使津液不聚集,不在局部停留,也就不会聚而成痰。

那么,反过来,痰湿出现了,也就意味着痰气胶着在了一起,所以化痰的方子里基本都会加一些气药,二陈汤里有陈皮,香砂六君汤里还多了木香和砂仁,化痰的同时兼顾行气,这个痰要排出去就容易多了。

不过,这里的痰毕竟已经成形了,以脂肪瘤、富贵包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如果能配上些破结的药材,效果当然会更好。

比如白芥子、白僵蚕。这两味药是原方没有的,薏苡仁也没有,三味药加进去以后祛邪的力量会更加强大。

特别是白芥子和白僵蚕,在这里可以破结,白芥子有拔山举鼎之势,力气大,而且经验丰富,绝对是身经百战的老将。白僵蚕也不甘示弱,僵蚕质硬,有开破之力。

白芥子和白僵蚕在前方冲锋陷阵,在猛烈的攻势下顺利打入敌人内部,为后面的队伍铺平道路,然后再瓦解它。

最后,我们不要忘了脾为生痰之源,人体内伏藏的痰跟脾胃虚弱也有关系,这时候配上四君子丸,益气健脾,再好不过。

本人转自“温暖中医”,有问题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