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一时间,身居庙堂的姜昆荣誉加身,处在江湖的郭德纲任重道远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4-07 发布于北京

4月3日,中国广播艺术团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类“相声”代表性传承人姜昆先生被评为优秀等级。

从《公示》中可以看出,姜昆先生为相声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著书立作、组织艺术交流、带演员演出、为相声学员和爱好者们授课等等。这每一份的努力,都是为了相声能够传承和发展,让相声保持活力。对一名曲艺工作者来说,这样的评定和嘉奖是很大的荣誉,也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的肯定。

不过,有一点个人看法,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非遗”应该是一种方式,而不是艺术的终点。设置“非遗”项目的出发点,是借此来保护一些文化艺术,使之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等诸多因素而逐渐消亡。作为“非遗传承”的从业者们,或许应该努力使其艺术形式有一天能够脱离“非遗”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开花结果,而不仅仅是在“非遗”的困境中摸爬滚打。

这些年,以姜昆先生为代表的曲协及主流相声从业人员们也在努力,努力让相声更加繁荣。从近几年连续举办的“非遗相声大会”可以看出,相声演员的阵容越来越庞大,年轻相声演员也越来越多。有年轻的从业者就说明这行业有了吸引力、有了更多的观众和更大的市场,这或许就是相声复苏繁荣的苗头。

说到相声那就不得不提德云社这个民间相声团体,尽管只是一个民间自营相声团体,但必须说这些年相声的复苏和一点点繁荣迹象有德云社很大的功劳,尤其是班主郭德纲。也就在前几天,郭德纲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位京剧老人的一封信和其编写整理的一些剧本。

老人叫刘福如,一位颠沛流离大半生的京剧人,信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老人对郭德纲的赞赏,这或许也是老人对艺术的理解和郭德纲的表演方式相似,包括曾经相似的颠沛流离的人生。

这份礼物不仅是一封赞赏的信件,还是老人的“临终托孤”。老人将半生心血编写整理的戏本交给了郭德纲,同时也将自己的忘年之交托付给了郭德纲。这大概就是一种认可,一份来自同行的认可,老人认为自己的这些心血之作能够在郭德纲那里发挥光彩,也相信郭德纲能够将对曲艺的热爱和努力坚持下去并越做越好。

说到老艺术家的“托孤”,不禁又想到了前段时间德云鼓曲社的招生活动。在招生过程中,好几位年老的艺术家看到好苗子都一副眼神发光的渴求之姿,甚至主动为学员伸出橄榄枝,希望学员能学习继承自己的这门手艺。对此,许多网友们都表示这就是老艺术家们在“托孤”,因为德云鼓曲社这个平台他们看到了能够托付艺术的苗子,也因为德云鼓曲社这个平台他们相信自己的继承者们能够在未来学有所成时能够一展所长。

说是一种赞许,但对郭德纲来说也是一份任重道远的责任,要不停地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份赞赏、信任和这些老艺术家们殷切的期许。

想到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许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要思考的东西和要做事的方向就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是要努力将相声这门艺术往更好的方向去推进。看看他们的努力,相信不管是相声还是曲艺,都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