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摹了100个汉印 还是不会创作?篆刻风格之一语惊醒梦中人|任伯年|国画|恽寿平|篆刻|花鸟画|苦铁

 秋气不惊堂内燕 2023-04-07 发布于甘肃

学篆刻谁不希望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或许能成为一代宗师呢,但感觉太难了。

大多数人学篆刻,都是临摹汉印,刻到后来只是成了临摹高手。

每天都在看古代篆刻家印谱,每每看到绝美印章都是拍案叫绝,但一动手创作,就蒙圈了。

看现代名家印谱,除了赞叹,只有一声叹息。

其实这是没有掌握读印谱的秘密造成,凡事都有套路,技术这东西不告诉你技巧所在,咱们自己琢磨可能一辈子都搞不明白,一旦戳破那层纸,惊叹:原来这么简单啊!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为啥大师的亲传弟子个个都很牛,画画都很厉害?大师教入室弟子并不是像我们上课那样苦口婆心的讲解,而是轻轻一句话,弟子顿悟,顷刻间一飞冲天。原因就是大师有能力总结出最有价值的技艺真谛。

看看吴昌硕怎么忽然一夜间突飞猛进的:

吴昌硕孜孜不倦的钻研国画艺术,但始终不能突破自己,托人引荐拜访了当时海上画派巨匠——任伯年,说想拜他为师,

任伯年也不多说话:你画根线条我看看吧。吴昌硕于是画了一根线在宣纸上。

任伯年:你不用拜我为师了,你以后会比我强。

吴昌硕:可我觉得自己总是不能突破形成自我风格,请老师教我!

任伯年:你以后用草书线条画花草,用篆书线条画树干即可。

吴昌硕恍然大悟,内心惊喜万分!就这一句话,吴昌硕回家照着做,就成了自己独创的【金石画派】

任伯年的眼光和造诣绝顶是超一流的,眼力过人,一看就知道吴昌硕要突破就应该如何画,而且今后的发展高度会到达哪里,清清楚楚。一句话搞定一个新的巨匠。

这个历史案例对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巨大启迪——伟大的风格隐藏在微不足道的细节中。

那么篆刻风格要从哪里寻找呢?我也不认识当今的篆刻大师啊?我听不到一句真传!

其实很多大师都认识咱们,而咱们不认识他们。把印谱都搬出来,咱们进入正题:

展示一枚金质汉印《文帝行玺》

这个汉印很多人都观赏过,但并没有对自己形成风格造成什么价值。仔细看印中文字在边缘有白线,那是因为这枚金印临时凿刻,笔划边缘凸起并没有磨平,导致盖印时产生了印泥不能完全接触纸面,形成不规则白线。这种偶然的意外,居然被一个当代大师看到了,在自己的篆刻作品中故意应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见下图:

当代篆刻大师 石开作品

非常明显的文帝行玺效果,但显得非常现代感,仿佛书法的非白,让篆刻的书写感猛增,但这位大师并未就此停止,既然白文印可以这么做,那么朱文印也可以的,见下图:

石开作品

小结 就此咱们发现了形成自己篆刻风格的秘密:从古印谱中发现美妙的细节,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大着去用即可。古人印谱中有大量的有意思的细节,简直是一座金矿等待你挖掘。

延申研究:这种【细节应用法】是胡思乱想吗?是不成熟的偶然奇想还是。。。?

这种方法在艺术发展中是主要的进化方法,不是作者胡思乱想。

举例:国画的重要流派——没骨法花鸟也是这种方法进化而来的。看看下图你能不能看出什么秘密?这幅画能不能预示一个新的流派出现?

北宋画家 徐崇嗣

这幅画很明显与北宋画院风格不同,没有采用工笔画法,它不用墨线勾勒物体轮廓,在北宋,这张画也就是作者的戏作,可能是厌烦了皇家画院总是勾勒轮廓的风格,偶尔玩了一下,不属于当时的主流画法。

这种画法并没有对宋代之后的画家起到什么大的启发,一直到清代,恽寿平却情有独钟,仿佛天大的发现,他应用了不勾线的画法,画起了不勾线的花鸟画——没骨画正式出现了。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深得当时皇家欣赏,大量收藏了他的作品,在民间也是供不应求,导致全国都用这种方法画画,一直到今天没骨画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徐崇嗣一次偶然的戏作,引出了后世一个重要的花鸟画流派,也都是用的【细节应用法】。

总结 从古人细节入手,善于发现细节,更善于应用细节,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篆刻大师在向你招手——我等你很久了,但你还是来了,这位新的大师你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