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曾4次预测中国未来走势:3次命中,最后一条即将实现!

 蓝天0014 2023-04-07 发布于青海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说起毛主席的战略思维,不论对手还是战友,都对他五体投地。

从井冈山反围剿到三大战役,从抗美援朝到对印反击战再到珍宝岛战役,大大小小的战斗,都在彰显着主席战略眼光的卓绝。

作为我党我军的灵魂所在,毛主席“胸中有丘壑,眼中存山河”。

文章图片1

他结合中国5000年的兴衰史及当时现状,吸取国际共产主义经验教训,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曾四次作出关于中国局势的分析,其中有三次已经命中,还有一次正在进行。

一、青年毛泽东:日人诚我国劲敌

毛主席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韶山,少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此时的中国乃至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清政府被枪炮敲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遭受了沉重打击。

到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在短短70年的时间中,清政府签订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内部虽在洋务运动后略有起色,但也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

割地、赔款、内部动荡、列强欺压……

让本就腐败不堪的清政府,更加摇摇欲坠。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两国本应有良好的关系,但其狼子野心自古有之。

日本战国末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便计划先征朝鲜,后进中国,但当时大明的国力远非日本可以比拟,最终折戟沉沙。

文章图片2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其国力迅速发展,因地理位置及内部资源等问题,在他们的首要政策之一便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海军几近损失殆尽,日本在列强的支持下同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支付巨额赔款的同时,还得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

此时毛泽东年龄尚小,接受的也是传统教育,直至他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1913年春,青年毛泽东考入长沙第四师范,翌年初,四师并入湖南一师。

毛泽东在此学有所成,从学生中崭露头角,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915年5月7日,日政府与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妄图控制中国。

文章图片3

虽最终未能实现,但足以说明其忘我之心不死,毛泽东在得知此事之后,挥笔写下四言诗一首: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同年,日本内阁发生政变,主张以武力为依托,辅以强硬外交手段,来攫取在华利益的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因其对华政策的失败,被迫辞职。

接着,由推行缓和政策的寺内正毅上台组阁。

后者一改强硬政策,对北京政府(段祺瑞)加大借款,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经济,进而控制中国的政治、军事。

同时又支持张作霖统一东北,从而控制整个东北地区。

由此,让部分国人认为,日本对华态度已向“和善”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日的警惕心理。

1916年,青年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信中,提出自己对日本的见解:

“大隈阁有动摇之说,然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

大意为(有人对)大隈重信的内阁有动摇不稳乃至下台的说法,但不论以后日本由谁执政组阁,他们出台的政策对中国的狼子野心都是不会改变的。

文章图片4

他着重强调日本乃中国的强劲对手,同时又指出:在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

当时军阀混战的中国,尤其在部分军阀得到日本人支持之后,“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担忧国人没有关注日本的野心。

此时的毛泽东年仅23岁。

随后,1931年日本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开始。

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这些无不表明青年毛泽东的眼光之长远,当初在信中的分析一语成谶(chèn)。

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共中央于7月8日通电全国,呼吁全国同胞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侵略。

文章图片5

终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清末的列强掠夺、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国力本就羸(léi)弱不堪。

加之国民党内部腐败透顶(以致有反腐就要亡党,不反腐就要亡国的说法),虽然国民党部分将士英勇抗战,但正面战场上的态势仍岌岌可危。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8月淞沪会战爆发,12月南京沦陷,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震惊中外,国民政府也被迫迁都重庆。

虽然国军粉碎了日寇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言论,但在正面战场上,其形势仍旧堪忧,甚至有人发出了“中国不久矣”的悲观言论。

1938年5月,身处陕北的毛主席,在窑洞中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他辩证地提出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而且做出抗战还要打个七八年的预测。

文章图片6

论持久战》一出,不仅驳斥了那些“亡国”的悲观言论,还喊醒了满脑子充斥着“速胜”、“决战”思想的“莽夫”,它给国人抗战指明了前路,建立了信心。

但这一切并不是毛主席的凭空臆测,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他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

首先,从总体实力上,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弱于日本的,中国经历了近代列强的掠夺打压以及内部动荡,实力上是不如进入军国主义统治下的日本的,即所谓的敌强我弱。

其次,日本虽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但其内部依然存在的很多矛盾。

发动侵略战争用于转移国内视线,缓解矛盾本就是不长久的,而中国则是保家卫国,关系到民族存亡的背水一战,是正义的。

第三,中国地大物博,为战争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纵深,且人口众多,反观日本,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本就不足,发动战争后更加缺乏。

有一种诙谐的说法,按照中国的国土面积及人口,日本若想全面占领统治,每到一城便要分兵驻守,他们的人口也是不够的。

第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文章图片7

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反侵略是正义的,必将得到众多的支持,而日本则恰恰相反。

同时,毛主席也指出,日本之所以能在“七七事变”后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境内战事顺利,其主要原因也在于利用了当时国内民众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一旦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论持久战》的发表,即使在国统区,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宋庆龄先生读过之后,随即让自己的好友将此书翻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

蒋介石、傅作义、白崇禧、蒋经国等都曾仔细阅读,深感折服。

就连侵华头号间谍土肥原贤二,也把这本书摆到自己的书桌上;

而岗村宁次在读完之后,深感不安,随后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也就是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

这种政策在初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术效果,但从战略意义上看,总体的发展还是按照《论持久战》的方向进行。

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在读过《论持久战》后,将其称为“窑洞中的预言”。

文章图片8

而这个“预言”,在1945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八年,成为了现实。

毛主席的分析再一次被证实。

三、用一个延安换取全国解放——李德胜

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曾用名李德胜,这个名字的由来,跟他的又一个分析预测有关:

离开延安,取得胜利,故名李德胜(离得胜)。

1946年夏,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

1947年初,胡宗南率23万大军进攻延安,而延安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意义十分重要。

自1935至1947年,中国革命先辈们在此扎根十三年,这里是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也是扎根点,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对于这样一个赋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来说,放弃延安的决定,是党内大部分将士都难以接受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20多万大军,毛主席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毅然决定,建立“昆仑纵队”,化名李德胜——离开延安,取得胜利!

文章图片9

在毛主席的分析中,蒋介石得到延安后,会将它看得十分重要,不会轻易放弃。

而我军则可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不仅如此,在离开的时候,主席自信的说:

我们就是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时间不会超过五年。

1947年3月18日,李德胜率领“昆仑纵队”离开延安。

离开时,他让战士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意为这是我们的家,打扫干净,我们还是要回来的。

随后毛主席在陕北转战,遥控指挥全国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同年12月,我军重新夺回陕甘宁边区大部地区。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著名的三大战役结束后,我军解放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此刻,敌我双方态势发生明显的改变。

紧接着,解放军一路南下,蒋介石政权只得龟缩一隅,我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文章图片10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郑重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此时,距离他离开延安还不到三年,不用五年就取得胜利的分析又一次被证实。

四、中国应该且有必要超过美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被国际社会的多数国家所承认。

而且,贫穷落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几近成为当时我们的代名词。

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刻,朝鲜战争爆发,在要不要进行抗美援朝的问题上,我军内部也进行了严谨、激烈的讨论。

最后,毛主席顶住巨大压力,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我军以志愿军的形式,与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较量,经过五大战役,敌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期间,双方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方面实力悬殊。

文章图片11

美军中出现范弗利特弹药量的无脑轰炸(平均一门炮1天320发,是美军平时弹药量的5倍),也出现叫嚣着如果中国不听话,就给我们两个原子弹的言论。

而志愿军不仅顶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冰雕连等战斗英雄和团体,他们的精神将万古长青。

朝鲜战争结束后,毛主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说:

“我们这个国家建设起来,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而且要尽可能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

随后,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中国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在我国成为“拥核”国家之后,国际地位随之提升,也为我国稳定中求发展的战略夯实了基础。

文章图片12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在经济上,时至202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自2008年美国经济衰退后,中国开始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要贸易伙伴。

目前全球一共有124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可以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而按照目前的发展,中国将有望在2028-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辽宁号、山东号正在驶向深蓝,歼-20已经走在世界战斗机的顶端。

当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休后,中国天宫号将是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

近些年的科技成果,不胜枚举。

而相较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国则采取一味打压的霸权霸凌政策,妄图压制中国的发展。

文章图片13

他们一贯有打压第二经济体的传统,如苏联,如日本,又如现在的中国。

对此,我们的回应是: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 杨洁篪(2021中美外交转折之年)

结语

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规律,在中国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是有迹可循的。

毛主席对中国局势的四次判断,不是随意的臆测,而是以博览群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基础,经过深思熟虑和缜密的分析判断之后,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总结。

只此一点,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而不应妄自菲薄、甘愿躺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