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武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耽读斋 2023-04-07 发布于北京

  《圣武记》是一部叙述清朝开国至道光年间军事历史的著作。清魏源撰。该书版本不下十余种,但多祖于道光二十二年 (1842)、二十四年 (1844)、二十六年(1846)本。作者在道光二十二年撰该书时,因索观者众,书成一部分便付刊一部分,未遑精审。后于道光二十四年、二十六年分别两次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内容,并在文字上作了更动。现以道光二十六年刊本较佳。中华书局已据此为底本校点铅印。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高邮(今属江苏)知州等职,仕途不很得志。他学问精博,熟于政典掌故,尤精舆地史学,所著书遍及四部。除是书外,还留有《书古微》、《诗古微》、《海国图志》、《古微堂集》等著作,编有 《明代食兵二政录》和《皇朝经世文编》,意在经世。他与清代另一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齐名。

  《圣武记》14卷。卷1题为 “开创”,有 《开国龙兴记》5篇,记叙清朝兴起至入主全国的军事活动。卷2题为 “藩镇”,有 《康熙戡定三藩记》 上下2篇,即平定三藩的军事历史。卷3至卷6题为 “外藩”,记载从清建国时期至道光年间征服蒙古、粉碎准噶尔等部叛乱,维护在新疆、西藏的主权,反对分裂的战争,以及与俄国、朝鲜、缅甸、安南(今越南)等国的战争情况,共有对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战记21篇。卷7题为“土司苗瑶回民”,记载雍正至道光年间镇压少数民族人民起义及改土归流的经过,有战记8篇。卷9题为“海寇民变兵变”,记述从顺治至乾隆年间镇压东南人民抗清斗争、收复台湾等历史,有战记8篇。卷9和卷10题为“教匪”,主要记载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大起义的历史,共10篇,另有 《道光洋艘征抚记》1篇系补刊附入。卷11至卷14题为 “武事余记,分别为《兵制兵饷》、《掌故考证》、《事功杂述》和 《议武五篇》,记述清朝军事制度及军队建设的问题、其中揭露了清军队中的一些弊病,评论其得失较详,并有作者对城守、水守、军政、军储及西南边疆防御方略的看法。此外,在书中有些段落之后还有附录。这些附录的文字,有的是选摘于他书,有的是作者所补充,与正文相辅相成。全书计约35万字。

  《圣武记》取材广泛,作者采集经书正史、实录方略、方志杂著,乃至民间传说,分析研究,考证叙述颇详。尤其是充分利用了当时的边疆史地学的研究成果,对边疆地理的阐述精到之处,为同时代人所不及。该书以清朝武功为线索,将各次大的战事详其本末,条理清晰,读后可以了解鸦片战争以前清朝历史的梗概。书中的多数史料是可靠的,但也有不少来自二、三手的资料未能精审地辨析。该书还反映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在对史实的叙述中,作者对历史事件、人物都加以褒贬,在每部分后面还有 “臣源曰”,后4卷武事余记则更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在军事思想方面,魏源提出: “守城之法,从攻城生,故欲善守,必明善攻”,(卷十四)即积极防御思想。并主张对海上来的外国侵略者,应采取 “以夷攻夷”,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关于军队建设,作者认为“治军如治国”,清末国势衰微,军队在择将、选士、练兵、造器、营阵、编制、军法诸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以振兴武备。从军事的角度出发,该书还阐发了作者的经济思想: 即 “除弊”、“节用”、“塞患”、“开源”,国富才能兵强。为解除国家财政紧张问题,主张加强对矿冶、食盐和货币制度的管理与改革。针对 “八旗生计”问题,作者大胆地批评道:“汉唐有养兵之费,宋明有宗禄之费,未闻举龙兴之地,丰、沛、晋阳、凤、泗之民,而世世赡养之者。”认为 “屯垦莫急于八旗生计,以君养人,不如使人自养。”(卷十四)这些内容反映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国强兵思想。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该书的主旨在于以清朝依武功勃兴为历史经验,启发统治者重振军备。它虽主张改革,但基本立场仍然是维护封建制度,因此书中诬蔑人民起义为 “盗匪”,也不足为怪。总之,这部书仍不失为学习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同时也是研究魏源思想的第一手资料。长期以来,许多治清史和思想史的学者都引证该书的材料,也有关于《圣武记》本身问题的研究论著,如,张书才《〈圣武记〉所记白莲教起义史料辨误》(《文献》第1辑)、胡思敬《圣武记纂误》 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