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专栏:李玉宗丨一棵树上俩鹊巢

 白云之边 2023-04-08 发布于山东


简介李玉宗,山东巨野人,常以读书为乐,偶尔也以写些生活感悟自娱。作品散见于《牡丹晚报》《齐鲁晚报》等纸媒和腾讯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

主持:王娜

王娜评语:

通过文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热爱生活的人。文中从喜鹊的角度出发,细致地描写了喜鹊小两口的心理活动,惟妙惟俏,读来煞是有趣。

文章两个身份完美的切换,从中获得启发,以人类的视角看动物开始,以动物的视角看人类结束。一切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它允许一切生命存在,不管是我们,还是喜鹊······

约稿邮箱:3436787438@qq.com

作者已授权| 2023年4月
审核:陈骄


  点击收听  ▾

《齐鲁文学》夏之卷
征稿时间:3月1日至5月31日
总策划:木鱼

一棵树上俩鹊巢

文 | 李玉宗

院子外有棵大槐树。大槐树上有两个鹊巢。

一棵树上有两个鹊巢并不少见,但是,我要给你说这两个鹊巢都是一对喜鹊夫妻搭建的,就非同寻常了吧?

我迫不及待地查阅了一下有关资料,发现一对喜鹊在一棵树上搭建两个窝并不稀奇,而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每天早晨,他们两口子就分别站在枝头或者两个窝上“嘎嘎嘎嘎嘎嘎”地叫上几声,好像在得意地向其他同伴和早起的人们炫耀自己的佳作。

记得他们当时在搭建右边这个窝时,也是春天的这个时候,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这十多天里,总能看到他们忙忙碌碌从不同方向衔着树枝飞过来,又立即飞走的身影。

左边这个窝要比右边那个大多了,是喜鹊两口子从年前12月份就开始搭建,直到几天前才建好了的,用了一百多天的时间。他们每天衔树枝几次,这些树枝需要精挑细选,必须坚硬,枯枝是不行的;万物萧瑟的冬天,乍暖还寒的春天,喜鹊夫妻寻找食物本来就很不容易,还要天天想着御寒取暖,更给搭窝增加了难度。

我不知道这两只喜鹊在搭窝前是怎么商量的,但是,我能猜测到他们在搭窝前想了什么:这么好的树杈,要是让别的喜鹊过来占用了,天天看着怪憋屈的;要知道,左边那个树杈可比右边这个更适合搭窝,就是生活在树下的人也能看得出来;三年前还不时兴能宽敞的大窝,那时候能搭个这样的小窝已经相当不错了;现在,别家喜鹊都搭了大窝,我们守着这么好的地方,不搭个大窝太可惜了;再说,搭建右边这个窝已有三年多了,风吹日晒的,也没有先前牢固了,一旦被风雨击落,我们两口子就会无家可归;来前我们有了孩子,老窝会容不下这么一大家子喜鹊的,必须给他们分家另住;亲戚们早晚来串个门,夜里飞不回去了,总不能让他们露宿枝头吧;地上的好多人家里本来就有敞亮的院落,还要进城再买个三室两厅的楼房,我们喜鹊也不能一辈子就光守着这么一个小破窝;人类为了生活和责任,都在辛勤劳作,努力奋斗,我们喜鹊也应该趁着年富力强,再建新巢,决不能混天聊日,浪费时光……

真是一对心思缜密的喜鹊情侣!

每当读到描写超有灵性的鸣鸟虫鱼、鸡鸭鹅狗的文字或者看到它们有人类举动的画面时,我就感觉不可能是真的,亦或感觉是剪辑合成的。今天一见,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所作所为。喜鹊两口子搭窝时还需要默契配合:怎样做好基础才能像地上的楼房一样牢稳;哪个部位该用粗树枝,哪个部位该用细树枝;哪个部位该别,哪个部位该插;哪个部位该扩,哪个部位该收;什么时候衔些软草、棉絮,铺衬到里面才能舒服;什么时候进行封顶,怎样封顶,封顶后怎样才能更好地避免风雨灌进来……这么多的程序,得经过周密的酝酿和计划,不是说把树枝衔过来扔到树杈上就完事了的;这么一大抱树枝,搭建成一个看着美观,住着舒服的窝,还得牢固地镶嵌在树杈里,经得住风吹雨打,就是让我们专业搞建筑设计的人去做,也很难做好。所以,喜鹊有“大自然的杰出建筑师”的美誉也就不足为奇了。

飞禽走兽尚且都有思想,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何况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人呢?喜鹊搭窝,可能是受到了我们人类某些生活的启示;我们人类是否也应该从喜鹊身上学到一些美好的东西呢?

诗星光文学社欢迎您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