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去嘉兴!游览笔记(南湖篇六)

 吴越尽说 2023-04-08 发布于浙江

走,去嘉兴!游览笔记(南湖篇六)

作者:吴跃进


南湖篇(六)


⑮ 湖心岛(续二)

【宝梅亭】


宝梅亭

烟雨楼北侧的宝梅亭,原是“凝碧阁”旧址,知府许瑶光于光绪元年(1875)建。亭内陈列清末名将彭玉麟的梅花图碑刻,以及元代大画家吴镇的风竹图石刻,故名宝梅亭。


“宝梅亭”由谢稚柳题匾


许瑶光作《构宝梅亭诗》碑刻

宝梅亭是一座东进西出的连廊式楼阁,门洞一为葫芦形,一为花瓶形,寓意走过的人即享福禄平安。亭的西侧有回廊,下面正是鱼乐国,小坐片刻,听一会泉水声,眺望一下南湖,不失为一种享受。




梅花图有一竖一横两块碑刻,为光绪元年(1875)三月许瑶光邀请其湖南同乡兵部尚书彭玉麟来南湖游玩时所作,之后请嘉兴秀才钟沈林将画刻于石上所得。


彭玉麟作《梅花图》碑,横碑

横碑长235厘米,宽100厘米,虽是断碑,但彭玉麟巧用笔墨,将梅枝画在缝隙,让人不易觉察,可谓天衣无缝。


彭玉麟作《梅花图》碑,竖碑

竖碑高154厘米,宽64厘米。光绪三年(1877),彭玉麟重游南湖,得知左上角有一缺口,即补上一个月亮,给这幅梅花图增添了全新的意境,后人都以唐朝林和靖《山园小梅》中的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形容。


宝梅亭内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他出身湘军, 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擅长画梅,一生所作不下万幅。他的梅花图,既寄情于对昔日恋人的怀念;又借梅咏志,欣赏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曾称誉道:咸丰同治以来所有功臣中, 被人信服、无不交口称赞、且完美的人, 仅彭玉麟一人。



宝梅亭西面内壁上还嵌有一幅元代吴镇的“风竹图”石刻。吴镇,字仲圭,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善画山水,并擅梅竹。


吴镇所作《风竹图》石刻

这幅“风竹图”是许瑶光在同治六年(1867)偶得真迹,请人摹刻上石,并题了诗。画中风中之竹随风飘动,富有动感。吴镇用浓墨画成,笔力苍劲,显得神采焕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嘉善吴镇纪念馆里的吴镇石雕像

【大士阁(观音阁)】


观音阁

观音阁也称大士阁,是一座二层楼阁,位于宝梅亭东侧。明万历十一年(1583)嘉兴知府龚勉建造大士阁,供奉观音,“以奠此一方,今将永藉神庇也”。1937年被日军炮火炸毁,1986年重建。


陆俨少题匾



观音阁香火历来旺盛,其中以农历六月廿四日荷诞日(荷花生日)最为隆重,人们自发,或由商界集资,精心制作各种荷花彩灯到南湖举行灯会和放灯活动。这一天,禾城百姓便会相约泛舟南湖,赏荷放灯,南湖畔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南湖荷花灯(正在布置)


嘉兴本地的灯会活动,叫“鳌山灯会”

同时,嘉兴还有纪念嫘祖诞辰的习俗,观音阁也曾经是嫘祖殿,供奉嫘祖神像。嫘祖为轩辕黄帝的元妃,传说是她发明了养蚕缫丝。嘉兴历来是重要的蚕桑产地,每年蚕农都要举行“请蚕花”活动。这天四乡农民纷纷摇船来到烟雨楼敬香祭拜,祈祷蚕花丰盛,以求蚕茧丰收。观音阁的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南湖举办祭奠蚕神的活动

相传,荷诞日是宋室南渡时皇家士族从汴京移植到江南来。传到江南后,只有嘉兴地区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这个古老节日。近年来,由于嘉兴偏重于端午节祭奠活动,而本地特有的“荷诞日”则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



小瀛洲上荷花池中的荷神

观音阁现已辟为嘉兴名胜老照片陈列馆,馆内以南湖胜景、古塔影踪、小瀛洲风光以及古运河风情等四个部分,展示旧时南湖、七塔八寺等嘉兴名胜风光。





设在观音阁内的南湖老照片展

【钓鳌矶】



烟雨楼前的石台上方,“钓鳌矶”三个苍劲饱满的大字,隔着荷花池(也称元宝池)远远就能看见,非常醒目。明代嘉兴知府龚勉所书。



龚勉,号毅所,无锡人,明隆庆进士。明万历十年(1582),龚勉重修烟雨楼,增建亭阁,集十二景点,名“瀛洲胜景”,“钓鳌矶”为其中之一景。



“钓鳌”出自《列子·汤问篇》中记载的神话传说,其意思是“独占鳌头”。龚勉建钓鳌矶,是要鼓励文人志士博取功名,高中状元,报效国家、荣耀故里,报答父老乡亲。


民国《钓鳌矶》拓片(来自网络)

钓鳌矶建成后,嘉兴名士彭辂还写了一篇《钓鳌矶记》,以姜子牙、韩信和严光(东汉隐士)为例,将“垂钓”所需的钓竿、钓丝、钓钩、鱼饵比喻为足智多谋和文韬武略,希望各位“垂钓者”心怀国家,好学上进,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


“钓鳌矶”旁的古井

龚勉还在钓鳌矶旁掘井一口,井水与南湖相通,湖水不竭,井水不枯,意涵文脉相承,绵延不息。


朱国祚画像(来自网络)

钓鳌矶建成的第二年,秀水县举人朱国祚(朱彝尊的曾祖)于万历十一年(1583)中得状元,当地都说这是应了钓鳌矶的吉兆。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沈延文、乾隆四十五年(1780)汪如洋又相继高中状元。此后,钓鳌矶声名大振,文人名士争相来此顶礼膜拜,烟雨楼不再仅仅是游览胜地,更是开创了嘉禾文运,是“一郡文风”的象征。



钓鳌矶给南湖,也给烟雨楼增添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鼓励人们树立和坚持报效国家百姓的远大抱负和志向。



【鱼乐国】



鱼乐国碑位于烟雨楼北墙外侧,为明代文学家、大书画家董其昌所书,也是烟雨楼名迹之一。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时任湖广学政的董其昌督学江南来到嘉兴,正逢当地盛行放生施善,他觉得嘉兴以范蠡湖作为放生湖只是“一泓池水”,建议不如把南湖作为放生湖,于是书写“鱼乐国”三字,同年由嘉兴知府车大任刻石立碑。




鱼乐碑下有一个极小的水池,周围缀以峰石,是一个微缩的山水景观,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

据吴藕汀在《烟雨楼史话》中所记:“清顺治二年(1645)烟雨楼被清兵所毁,成了瓦砾之场。鱼乐国碑石被盗卖给平湖某氏,到康熙重建时,才追回这块碑石。”



鱼乐国拓片(来自网络)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马桥)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他能诗文,擅画山水,书法成就最高,称雄书坛几百年。


董其昌画像(来自网络)

董其昌与嘉兴渊源颇深。明代嘉兴项元汴是大收藏家,其藏书楼“天籁阁”的藏品富甲天下。董其昌与项元汴长子项德纯知交,经常到项家观看藏品。万历二十四年(1596)春,董其昌访项德纯,观天籁阁藏名家字画,并作《天籁阁观画记》。明崇祯八年(1635),时已81岁高龄的董其昌应项家后人之请,作《楷书项墨林墓志铭册》,详述项元汴家世和生平,可见董其昌对项氏家族给予他书画上的帮助,至老心存感激。


董其昌作《葑泾访古》图(来自网络)

这幅《葑泾访古图》是董其昌墨色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画上的补记为“时同顾侍御自槜李归,阻雨葑泾,检古人名迹,兴至辄为此图。”是说他与枫泾人顾际明同游嘉兴后回枫泾,因风雨滞留而作此画。


嘉兴古老的特有水果——槜李

槜李为嘉兴特有的李子,果大,色红香甜,果顶微凹之处,有一形似指甲掐过的痕迹。因此旧时槜李也是嘉兴的别称。



此画也能看出董其昌经常来嘉兴,项家留给他一生的记忆;鱼乐国碑则是他留给嘉兴的纪念。

未完待续。


写于 2022-05-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