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成:本体是“……”,喻体是“……”,喻词是“……”。把“……”比作“……”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原文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戏曲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又如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①比喻句由本体“戏曲”、喻体“磁石”“佳酿”和比喻词“如”组成;(2分)效果:①比喻句把戏曲比作一枚磁石和陈年醇香的佳酿,使表达生动形象。(1分) ②突出了戏曲的民族凝聚力和对中华儿女的滋养作用。(2分)1、构成:把“……”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以人的……(动作,情态等) 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原文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分) 例: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答案:1)文中把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三、反复:多次重复使用“……”词语或者句子,且语气上更强烈或者意义上形成递进。 画线句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答案:①构成:用“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句式,反复强调“叔叔”的身份,且意义上形成递进; ②效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强调了于勒与“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1、构成:结构相似 语义相关 含义类似。(只需要答“……”和“……”相似/相关/类似即可 )2、表达效果:1)突出强调“……”(原文内容),表达了“……”(思想情感)。例: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案:(1)构成:结构相同,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内容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2)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舞蹈之美。1、构成: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只需要答“……”和“……”相对即可。 )2、表达效果:突出了“……”(原文内容),表达了“……”(思想情感)。 例: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1)构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2)效果:①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新特色、新气象。②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凝炼,句式更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 1、构成:问句是“……”,答句是“……”(原文内容),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突出强调“……” (原文内容) ,引发读者思考/引人注意,使文章行文活泼灵动。 七、通感: (定义: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不同感官的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效果:1.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2.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3.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4.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句: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 【答案】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2分)“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3分)
“士”在中国古代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扛枪的战士,还可以是提笔的读书人。“士”位居高官之下,平民之上,属于夹层中的一个群体。“士”读过书,有人功成名就,身着绫罗,头戴顶珠,但更多的“士”,却生不逢时,沦落于草莽,孤守于茅屋。“士”在寻常百姓看来,有点儿古怪,有点儿可笑,但他们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稳固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德。中国文化的因子能在民间扎根并蔓延,“士”扮演了承上启下的桥梁角色。是“士”点亮了中国乡土社会那一盏盏文明的灯火,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一束束火苗,守护其永不熄灭。我们所熟悉的“乡绅”阶层就是由身居底层的“士”演化而成的。该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的中小官吏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而又在民之上。作为乡村里的贵族,不食俸禄,却有地位。这地位不是来自官府的委任,而是来源于民众的拥戴。乡绅以其开明与公正,以其道德与卓识,调解民间纷争,处理村庄难事,逐步赢得众人的信赖,从而使自己的威望与日俱增,犹似丘陵中山巅之隆起。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我常想,“暮气沉沉”一语,准是为外祖母家这样的庭院创造的。青砖灰瓦盖成的高屋高楼四面围住灰色方砖铺好的天井,整天难得晒到阳光,白昼也给人黄昏的感觉。房屋的设计毫未考虑到采光,偶然得到一些明亮又被紫檀木做的家具吮吸了。建造这样的家宅好像只是为了制造一片阴影,让自己在阴影中苍白地枯萎下去。从窗外看,只要二姐站在窗里,那窗口就不再是一个黑洞,而是满窗亮着柔和的光。有二姐在,每一间屋子都苏醒了,都恢复了对人世的感应,都有一组复杂的神经。随着这神经一同悸动的,首先是风,后来是鸽子,满院鸽子从伤古悼今的凄怆中解脱出来,化为蓝天下的片片白云。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岁末,有许多贺年片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从我手上飞走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千篇一律写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的鸟儿太朴素无华,一点都没有奢华风和富贵气。我让它就这样飞向你,愿你明白这一种真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向往的画面,我迷恋的音乐,把它送给你,你会明白吗?给你,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人生不可能有太多的狂喜大悲,在这里找不到的浪漫爱情,在别处、在远方也依然是海市蜃楼。真要把所有的青春孤注一掷,作一次豪赌吗?为什么不回到起始的单纯?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如松间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不好吗?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你喜欢吗?给你,我朝夕共事的朋友。我们原该相知很深的,但也许太熟悉了,反而无法真正沟通。一棘柳树与一株水杉,栽得再近也无法彼此了解。但我们不是草木,我们为什么这样?真想让你明白:我无意于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我只想在自己的围墙之内,让我的心灵自由生长,迎风开出素淡的花。可我不能解释,因为那也许低看了你。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不存芥蒂的默契。你会珍惜吗?3.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读书是一种智慧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在多年的革命生涯里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虽日理万机却嗜书如命,仅菊香书屋藏书就有9万多册,分成11大类,堪称读书典范。“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养成愿读书、勤读书、课读书的好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如今,各类书籍多如牛毛,图书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好书如同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如同和高尚的人谈话——或如春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或循循善诱,令人茅塞顿开;或荡气回肠,让人拍案叫绝。如果仅为黄金屋、颜如玉而读,那是对读书这一高尚行为习惯的亵渎。所以,读书一定要分良莠,选书而购,择书而读,否则就开卷无益了。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一个人读书再多,不能活用,不仅于事无补,且不如不读。因而,学习、思考、实践,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获得金钱所买不到的宝贵财富。人不读书不足以成长,每个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读书氛围才能在全社会建立起来,国民素质和社会风气也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硬件在改善,服务在升级。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对铁路出行的印象是购票大排长龙、上车摩肩接踵、旅途漫长难耐。如今,网络购票、在线选座、手机订餐、静音车厢等创新服务,让铁路出行更加简单舒适。越织越密的轨道交通网,为城市居民工作生活提供了经济便捷的通勤选择:“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助力打通方便山乡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通过先进的物流网络享用到新鲜的地域美食。……不断优化的交通服务,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转化为城乡居民切实提升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交通很宏大,也很细微。长期以来,交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官”角色,同时也在不断擦亮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底色。一列列开行在大山深处的公益性慢火车,成为满载民生温暖、驶向幸福生活的“赶集车”“通勤车”“致富车”。发展速度与民生温度兼顾,让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勃,也让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制造大国,高技能人才的“优势”便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也是强国之基。技能人才不仅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前不久,中国C919大型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很快,中国人便能乘坐自己的大飞机冲上云霄。而在这背后,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鲁班、李冰、沈括这样的工匠大师到如今航空航天、高铁制造等领域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内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华龙一号”340多吨穹顶吊装最大误差不超过1毫米,中国最大单体建筑平移工程的滑行精准度是2毫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范围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毫厘之间,见证的是“中国精度”,展示的是“大匠”风范。以技术为生命,以创新为导向,不断追求卓越,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传承工匠精神,牢牢把握技术话语权,为创新中国汲取最蓬勃的动能,让工匠精神折射出时代发展新气息。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并说明表达效果。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中国空间站设计人员潜心钻研、匠心独运,创造性地提出“利用舱段交会对接和转位机械臂进行平面转位进行舱外大型设施构建”的方案。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案,可以使中国空间站像搭积木一样完成在轨组装建造。可与已经组合形成L形的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构成一个可靠的T字形组合体,从而构成空间站的基本部分的梦天实验舱已经成功就位。未来,中国空间站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利用机械臂继续组装,形成“十”字形、“干”字形等扩展构型,中国空间站的形态还会不断变化。但在科研人员看来,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最初的构想和设计,可谓“万变不离其宗”。于是,一个系统总体、三个舱段总体与加上“整体统一”管理系统,三者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完美展现,使空间站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有机体。纵观空间站系统的总体设计,既有胸怀宇宙万象、驰骋天地间的酣畅写意,也曾屡遭“大象在瓷器店里跳舞”的棘手难题,更有横刀立马誓要守住的底线红线。只是,后者被总体设计人员以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极早洞见并巧妙化解了。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化用等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张富清是一位为了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浴血奋战、鞠躬尽瘁、深藏功名60余载而感动了中国的共产党员。青少年时,他跟着部队从陕西一路打到新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烽烟散尽,他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一生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在各个岗位上留下了兢兢业业的平凡身影。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张富清把忠诚的底色写在了岁月长河中。退休后,他生活简朴低调,如果不是2018年年底的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他就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是什么让他在战争中历经生死考验始终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他在贫困山区一心为民造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什么让他一辈子淡泊名利,永葆初心本色?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朴实纯粹的爱。张富清,是他们那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他们,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个人命运同国运一样起起伏伏。默默奉献,是他们的本色,也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座右铭。他们信念如盘,如一盏盏灯、一簇簇火,萤火汇成星河,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1.将“中国文化的因子”比作“灯火”“火苗”;“士”点亮了灯火,呵护着火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士”在中国乡土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德。2.拟人:“苏醒”“悸动”“伤古悼今的凄怆”等词,赋予屋子、风、鸽子以人的特征,将其拟人化,表现了二姐带来的活力与温暖,让死寂的老屋有了生机。比喻:“化为白云”,把鸽子比作白云,显示其轻盈飘逸,进一步凸显二姐带来的温暖与改变,且与前文“云雀般的二姐”形成呼应。3.拟物(比拟)。构成:用“自由生长”“开出素淡的花”这些形容植物的词语修饰心灵,构成一组拟物。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赋予了心灵淡泊自赏、与世无争的形象特质,表达了作者对无须防范、恬淡两安的朋友关系的向往追求。4.借代。借体为黄金屋、颜如玉,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黄金屋和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代指出人头地。化繁为简,文笔精炼,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具有生动的效果,引人联想。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扮演”“擦亮”赋予交通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交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原句运用三个结构相似、意思相近、字数相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凝练集中地列举出“中国精度”事例,表达出对工匠精神的赞美,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充沛,有较强的感染力。7.用排比从多角度概括空间站设计过程;用“大象在瓷器店里跳舞”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设计工作遇到的困难;化用“谁敢横刀立马”的诗句,表达科研人员守住红线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气概;语段语言流畅,富有气势,流露出对科研人员的赞美。8.①设问:有问有答,从多个角度追问了张富清历经考验、为民造福、永葆初心的原因,引人深思。②排比:三个“是什么”的问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写出了张富清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人生选择,突出其高贵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