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家长的音乐信:鼓励?批评?你如何一步一步摧毁孩子的音乐观?

 独角戏jlahw6jw 2023-04-08 发布于江西

音乐,是所有人类艺术之中,最具有实时性的欢乐渠道。但音乐的快乐环境在我国,普遍是不存在的。直到今天,也很难看到一个可以玩音乐、享受音乐情绪色彩的孩子。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因素是:家长应试教育的吃苦思维和考级思维扼杀了音乐本来的欢乐面貌。

这篇文章,是帮助家长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音乐,同时解析中国式家长为啥自己不未能察觉,却一步一步摧毁孩子眼中的音乐世界,以及让孩子和自己一生可以感受音乐欢乐的解救方法。

全中国学琴的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总和是以千万数来计算的,但全国坚持热爱音乐的人士数量不过数百万,为音乐行动的人士不过数十万,音乐上略有小成的人数不过数万。那数千万的琴童去哪里了?家长数万、十数万钞票的投入为何一点效果、成就都没有,反而让孩子反目,关系紧张?

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父母要求下被迫上集体培训班(一对一的高额课好一些),参加集体考级后,长大后大部分都怀有憎恨童年、疏远父母的记忆,甚至提起童年就落泪的琴童一大把。进而厌恶所学的乐器,一辈子再也不碰音乐比比皆是。学琴对于孩子而言,在中国普遍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而这种痛苦,父母是难以理解的。父母家长会认为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培养孩子,孩子却毫无进取,进而批评,关系僵硬。但实际上,学过琴人就能知道为什么学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恰恰,大部分让孩子痛苦源头的父母,不具备学琴的经历,难以共情和换位思考。父母学过乐器的话,孩子基本上可以留有音乐的快乐。

对于家长自身没有任何音乐学习经历的情况,可以置换一下:孩子学琴的痛苦,相当于让你们父母在文Ge时期,管制情况下,一天三小时雷打不动去劳改,还喊着劳动光荣,日复一日永无止境的痛苦。这种痛苦的对抗下,父母和孩子早已忘记音乐的欢乐初衷

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中国家长是如何不自觉却摧毁孩子的音乐观;

2:正确的家庭音乐打开方式;

3: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观;

一:中国式家长是如何摧毁孩子的音乐观:自身做不到却强求孩子必须做到;

我们先来解析一下,孩子学琴的痛苦源头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批评。学琴痛苦的核心原因,不是古典钢琴本身的难度和技术性,也不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难度,而是永远没有鼓励,只有批评和不足的灰暗心理。孩子对于钢琴的记忆,对于音乐观的一切:老师、家长、同学都只有批评比对,永无鼓励。

这种心理的压抑和多方位接触刺激记忆,加上古典钢琴本身的恐怖难度,以及儿童手指未发育,和畸形跨级考级培训,是会叫孩子自闭和抑郁的。具现一下言语就是:

1:“你看看隔壁的李小花,人家才学半年,钢琴三级都考完了,还拿了奖。你再看看你,怎么这么笨!”

2:“孩子妈妈,我们一个大班20个小朋友,大部分都已经学完了拜耳59条,但你家孩子怎么还没有学完?回家需要辅导一下,明天我要检查哟,不然我们课程没办法继续了。”

3:“笑,你还给我笑。去弹琴!弹不完不准吃饭、不准睡觉!”

4:“没事的,别哭了。妈妈陪你三分钟。先苦后甜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坚持吃三年苦,我们就可以钢琴十级了,等到了钢琴十级,那就是小天才啦!”

这里家长意识突显的问题错误如下:

1:吃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仅是儒家统治百姓思想的ZZ手段。家长吃的苦越多,你孩子就会继承你吃更多苦。享乐才是快乐的源头,享乐才是阶级跃迁、幸福的源动力。

2:钢琴考级没有任何意义,白送钱、徒增焦虑。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毒瘤,一纸文凭在音乐这里吃不通。钢琴水平只需要他什么曲子就可以知晓,考级只是巧立名目的收费营销。

3:钢琴十级的水准,处于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上。是大众眼中的上限,专业眼中的下限。他的全称是全国业余通用钢琴水平十级,业余十级。业余和专业的差距,是两个世界。

4:音乐的意义是在于快乐,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是下一个郎朗,因为你自己也达不到郎朗父亲的水准。我们普通人不要去白日梦。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孩子的普通,让自己和孩子感受快乐,快乐才能激发孩子的天赋。一切天赋源头是快乐,而不是那畸形的中国式考级。全世界都不考级,英皇考级为什么要来中国?因为应试教育的毒瘤思维让英国人看到利润。

5:古典钢琴的每一条练习曲,已经在无时无刻批评、打击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已经身处一个压抑的环境,不要再加压。学琴之中练习曲的压抑和枯燥叫人绝望。练习曲就是怎么难受怎么写,把一切的技术难度写出难听的曲子,然后去啃。我个人学琴的时候每天都想砸琴,因为一条练习曲每天练三个小时,也最少需要三天才能啃成一条。九个小时的枯燥和压抑,对于成人,也会等于“这练习曲他娘的在批评我、嘲笑我无能”,而不是家长认为的激励。

6:学琴需要大量的鼓励和陪伴,每一句鼓励都可以对抗一天的枯燥和压抑。每一句批评会延续一周的抑郁和学习欲望低下。

7:你的孩子很优秀,他仅仅是在弹琴,就足以说明他的优秀。因为他辣么小,却也在努力对抗压抑和枯燥,更是走在进步的大道上。家长请看看工作的自己,毫无进步的咸鱼一条。

8:对于非专业的领域,家长应该保持敬畏和学习。

每一句言语都会影响你的孩子和亲子关系,请多鼓励,不论男孩女孩。鼓励多了,孩子自然卓越,批评容易导致家长自身易怒诱发疾病,得不偿失。

二:家庭音乐的正确打开方式;

音乐对于优秀的家长,是和孩子亲密关系的稳固桥梁,是快乐的游戏和童年记忆。但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式家长,音乐却是亲子关系僵硬、破裂的凶手。他们的核心区别如下:

1:鼓励的次数。家长鼓励孩子的次数和孩子对于音乐的乐趣有正比关系;

2:陪伴的时长。家长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自身并非孤独,感受到钢琴、快乐、鼓励、妈妈、爸爸的关联性。

3:有效互动的次数。家长需要尽可能去提供孩子表演的机会,可以是一家人的饭后音乐会,可以是亲朋好友的聚餐表演,可以说家长要求同学的小学聚会表演。要让孩子登台去培养自信,即使弹的一团糟。这是最好的音乐快乐源头。

这三点的综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育儿的结论:不要无脑给孩子选择古典钢琴,流行钢琴更适合早期培养音乐的乐趣。

这个事情很诡异,全世界只有中国的高中数学最难,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古典钢琴琴童最多。但是古典本身就是小众,流行才是大众的匹配市场。但是中国的应试教育目标是用圣人的标准去培养孩子,弘扬吃苦。这显然是畸形的,孩子的培养一定是从乐趣出发。

家庭音乐育儿建议:当在孩子3-14岁之间,想要培养孩子音乐时,请不要盲目报选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大额消费成人乐器和口琴等难度乐器。请优先选择儿童乐器,比如:口风琴、电子琴、手拍鼓等乐器。优先推荐口风琴,价格便宜(100块之内)、音色好听、上手简单、录制效果极佳。试错成本极低。孩子玩半年之后,根据兴趣再升级至钢琴或者其他乐器。

口风琴

3: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音乐观:父母的音乐观;

培养孩子音乐观的关键,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对于音乐的对待。如果父母想要用音乐赚钱,那基本上孩子音乐观畸形概率更大。请用行动告诉孩子,音乐是快乐的源头。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唱歌,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音乐育儿的意义是给家庭带来快乐,不要成为痛苦的源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