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22年,69岁的康熙去世后不久,还没正式继位的雍正,便下令处死父亲的贴身太监赵昌。这个操作让人不解:莫非雍正是篡位,才急需要灭口?

 四季视野 2023-04-08 发布于北京
1722年,69岁的康熙去世后不久,还没正式继位的雍正,便下令处死父亲的贴身太监赵昌。这个操作让人不解:莫非雍正是篡位,才急需要灭口?
 
康熙皇帝年事已高,他的去世并不让人感到惊讶,问题上即位的人,明显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他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

康熙去世后不久,还没有正式即位的雍正,便下令处死父亲的贴身太监赵昌。不少人认为,赵昌才是知道康熙死前传位想法的唯一证人,只要杀掉他,就能够彻底灭口,就算有人怀疑雍正篡位,也拿不出人证物证。

数百年来,关于雍正篡位的传闻层出不穷,再加上曾静案发生后,雍正为了自证清白,亲自写了一篇长文章,针对民间对他的种种质疑,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辩驳和论证,透露了很多宫廷秘闻。

但老百姓并不在乎雍正是否篡位,他们只会觉得这个故事扑朔迷离,情节很精彩。再加上民间始终存在对满清统治的反感和不满的人,因此,部分人更愿意相信雍正是篡位的,他的做法起到的效果便是越描越黑。

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康熙皇帝并自然去世,而是雍正偷偷在给他准备的参汤里,加入了致命毒药。确实有传教士回忆,康熙去世当晚听到痛苦的哀嚎声,不久便传出老皇帝病逝的消息,让人浮想联翩。

就连雍正最信任的大臣张廷玉,其实也对雍正继位有点意外,至少隆科多这个官位并不高,权力并不大的九门提督,突然出现在康熙的病榻前,并成为口传圣旨的代言人,就让张廷玉难以理解。

而且,康熙皇帝去世之前,对每位嫔妃的去向和未来,都进行了妥善安排,并留有书面诏书。为什么传位这样的大事情,康熙却没有留下遗诏,而是让隆科多口授?

我们可以看看康熙病重到去世那段时间,清朝内廷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

康熙是在外出围猎的时候突感风寒,下令文武百官不得觐见,自己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但是很奇怪的是,康熙颁布圣旨之后,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待着,雍正却公然抗旨,3次跑到畅春园,提出探望康熙皇帝。

而且,雍正当时有额外任务,康熙让他去祭天,那么雍正为何违抗圣旨,也要跑去探病?

或许雍正3次回到畅春园,更像是打探消息,迫切期待着康熙去世,然后顺势登基继位,探病只不过是个幌子。

还有,康熙皇帝去世之后,按照雍正《大义觉迷录》所说,总共有7位皇子进宫,当面聆听了隆科多口授的圣旨。紧接着,雍正才从祭天场所赶回圆明园,在那之前,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成为皇位继承人,还是听隆科多说后才知道。

按照常理,皇帝传位给谁,肯定会优先告知此人,并尽可能让他待在身边,雍正的描述明显不符合正常情况。

而在清宫档案中,也明确记载十七阿哥并不在畅春园,他在宫里值班,后来见到隆科多,听说事情来龙去脉,吓得拔腿就跑,把自己关在王府里不出来。十七阿哥的反常举动,以及两份史料的矛盾之处,恰好说明雍正即位有问题。

此外,雍正即位之后,他的亲生母亲德妃,竟然拒绝上太后尊号,母子关系闹得很僵。德妃的做法,摆明了就是不承认雍正的正统继承人身份,否则儿子成为皇帝,母亲肯定有许多好处,她为什么拒绝当太后?

有不少人认为,德妃之所以和雍正闹脾气,是因为不满他处理十四阿哥胤禵的做法。

胤禵和雍正是同母兄弟,这在皇室中并不多见,但是两个亲兄弟的关系却很差。九子夺嫡时期,胤禵和雍正分属两个敌对阵营,他和八阿哥走得更近。后来,八阿哥失宠,胤禵成为雍正的直接竞争对手,两人之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但是胤禵担任大将军王好几年,还在康熙去世前半年多回京述职,如果康熙真想把皇位传给他,不太可能临死都没有把胤禵叫回身边。康熙熟读史书,肯定明白继承人必须守在身边的道理,除非他压根没想过让胤禵接班。

可是在雍正看来,康熙十分信任胤禵,还给了他10万大军的指挥权,这就是最大的威胁。其他皇子和大部分朝臣也都认为,胤禵是康熙认可的接班人,不少人甚至暗中倒向胤禵。

这一切都让雍正十分惶恐,登基后马上派人收缴兵权,并将胤禵的所有书信和文件带走,似乎是在掩盖真相,后来还将他软禁起来,引起德妃的不满。

不过,事情过去300多年,很多证据都不是第一手,我们也只能通过种种推测,质疑雍正即位的合法性,没人能够打包票,说他就是篡位的皇帝。

毕竟,据《李朝实录》有记载: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天子。

此外,在《永宪录》中,也有一条有利于雍正继位说的记载:上大渐,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

因此,雍正即位到底怎么回事,也成了谜题。关于此事,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