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仰望夜空时,你是曾否惧怕过黑洞的吞噬?

 天文在线 2023-04-08 发布于云南

关于黑洞的研究让人们担心它会吞噬地球,但研究人员告诉我们真的不必担心!

             

这个关于银河系超大质量黑洞的信息来自于银河系中心,它在到达地球前传播了26000光年,它一降落到地球上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发现,在5月13日这一天,黑洞周围的亮度是以往亮度的两倍。UCLA的研究人员和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Tuan Do回忆说,他认为明亮闪光的来源是如此的不寻常,以至于他认为它是一颗恒星。

“那天晚上,我正在观察黑洞周围的恒星,而在黑洞中央有一个非常明亮的光源,”Do告诉Inverse。

“我们已经观察这个黑洞数年了,但这是我第一次观察到这种现象。”

爆发产生的不大光亮是由于恒星气体和尘埃进入黑洞所引起的光辐射,这次辐射的量可能比平常要大。研究小组怀疑,一颗被称为S0-2的恒星可能是造成亮度突然波动的原因。对这颗恒星的观测显示,2018年它的轨道离银河系中心有点太近,这可能扰乱了进入黑洞的气体流,并将更多气体推向其中心。

闪烁的光让人们心生疑问:这只是一次异常现象还是说明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正在逐渐变得活跃?

             

Do说:“现在还不清楚这是短暂的活动增加,还是黑洞行为长期变化的迹象。”

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它引发了一个类比,即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越来越饥饿”。

一想到银河系附近有一个饥饿的黑洞,人们就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狂热,还有一种错位的恐惧,担心地球会被这个新的贪婪的黑洞吞噬。人们对这项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促使研究团队制作了一个视频来回答他们在推特上收到的问题。

问题包括这对地球会有什么的影响?地球是否会被黑洞吞噬?以及这种亮度是否可能是由外星人造成的?

答案是什么也不会,不会,当然不会(按顺序回答)。

             

Do说,地球与黑洞有26000光年的安全距离,黑洞目前根本没有向我们移动。

“这个黑洞的质量非常大,如果你住在它旁边的话,它是非常危险的,”Do说。“人们没有很好的尺度感,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这项新研究的团队目前在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工作,他们计划使用多台望远镜来监测黑洞的行为,并寻找其他不寻常的行为。他们希望确定这是否是偶然事件,或者它是否真的意味着黑洞新时代的开始。

“每次我看银河中心的时候都让我大吃一惊!”Do说。

             

地球会很快被黑洞吞噬吗?

我们知道如果你靠得太近会发生什么…

未来地球会受到黑洞的影响吗?

- Rakovi, 12岁,印度迪马普尔。

正如我们所知,黑洞之所以被称为黑洞,是因为其中心的引力非常强大,它会吸收附近所有的光。谁也不能逃脱。这就是黑洞引力的强度。

黑洞创造了宇宙中最强的引力(就我们所知)。所以你不会想要接近它的。

如果你离得太近,来自黑洞的引力会非常强大,即使你以光速旅行,你也永远无法逃脱。这一不归点被称为“视界”。

             

你不想太接近黑洞的另一个原因是所谓的"意大利面化"。

注释:把恒星变成意大利面条。想象太空中有一个物体,比如一颗星星。当恒星靠近黑洞时,它的一边会受到比另一边更大的引力。这是因为恒星的一边比另一边离黑洞更近。离黑洞最近的一侧引力更强,离黑洞更远的一侧引力更弱。这种引力的差异(被称为“潮汐力”)会导致恒星被拉开。这有点像把一个面团拉成意大利面。

             

天文学家们有时候会在其他星系观测到这种现象。它的专业名称是“潮汐干扰事件”,但它的意思是恒星离黑洞太近而被拉开。

以下是艺术家对意大利面化的印象:

             

离我们最近的黑洞也非常遥远,对我们没有伤害。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不需要担心。没有足够接近地球的黑洞会影响到我们。据我们所知,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被命名为单Mocerotis V616。它也被称A0620-00。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6.6倍。(这意味着它有很大的质量,这意味着它有很强的引力——甚至比我们太阳的引力强得多。)

如果地球距离黑洞80万公里(3.7光秒)以内,它就会被拉开。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而且肯定不会发生在你的有生之年。因为V616 Monocerotis距离地球大约3300光年,那是非常非常遥远的距离。

作者: Janie Hoormann

FY: Freda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选文:天文志愿文章组-

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 Freda

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

终审:天文志愿文章组-

排版:天文志愿文章组-零度星系

美观:天文志愿文章组-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原文来自:https://www./article/58717-vaping-e-cigarettes-lung-condition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 Freda翻译自Janie Hoormann的作品,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运营者删除。

注意:所有信息数据庞大,难免出现错误,还请各位读者海涵以及欢迎斧正。

结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线(零度星系)

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浩瀚宇宙无限宽广 穹苍之美尽收眼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