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船底星云高清图像面世,让我们从中一窥恒星的诞生,很是壮观!

 天文在线 2023-04-08 发布于云南

船底星云细节图像让人直呼惊奇

船底星云是厚厚的尘埃与气体团,恒星正在其中活跃地孕育成型。天文学家们获取了迄今为止船底星云分辨率最高的近红外线图像。

图解:船底星云最新图像。

这些图像最近由位于智利的双子座南望远镜观测获得,令观者惊叹。这些图像还能帮助理解恒星育婴室和恒星诞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向我们预告了当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最终升空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图像。

图解:位于智利的双子座南望远镜。图源 bingimage

美国莱斯大学的物理和天文学家帕特里克·哈蒂根称,“图像结果非常惊艳。”

图解:美国莱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教授帕特里克·哈蒂根。

“在星云边缘能看到大量以前从未观测到的细节,包括可能由磁场产生的一长串平行脊线,几乎接近平滑的正弦波和顶部碎片、好像正由强风从星云中剥出。”

恒星诞生的过程引人入胜,但并不是处处都在发生——需要有很厚的气体与尘埃团,氢分子丰富且密集,其中还有部分区域由于自重发生重力塌陷。

当这些结发生塌陷时,由于角动力守恒其旋转会增强,产生物质的旋转碟,形成原恒星(当恒星形成后,可能还会继续形成行星。)

图解:原恒星。

因此,最合适恒星形成的地方就是最致密、尘埃最多的地方。恒星之间的星云看起来是半透明的,在闪烁的恒星之中,其光波长就好像暗色的真空,使其成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极大缺陷。

哈蒂根说,“哈勃望远镜能观测到光学和紫外波长,而这些波长都被这种恒星形成区的尘埃挡住了。”

图解:哈勃太空望远镜。

但红外和近红外波长能穿过厚厚的星尘,使天文学家看到这些谜一样的星云,这也是双子星南这样的观测仪器优于哈勃望远镜之处。不过二者都有不足,哈勃望远镜位于太空,而双子座南在地球上、包裹在地球的大气层里。

大气湍流会使远处的光扭曲并分离,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抬头看向夜空时恒星似乎在闪烁。这对于地基天文而言是一项难题,许多年来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来校正。

过去,当观测完成后,在处理图像时要消除这种失真效应。然而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能够利用所谓的自适应光学,在观测的过程中校正大气湍流。

双子座南自适应光学成像仪包含五种激光,射向天空投出人工“引导星”,通过对引导星的测量来校正大气湍流效应。

图解:双子座南自适应光学成像仪。

哈蒂根及其团队利用这种技术获取到了最新的船底星云图像,其分辨率比未利用自适应光学捕捉到的图片高十倍,在这种波长下其清晰度是哈勃望远镜图像的2倍。这些图像显示出尘埃与气体之间进行互相作用的全新细节,还能看到附近一连串年轻的大型恒星。

星云的这一部分叫作“西墙”,炽热新星爆炸而来的辐射使氢离子化,使新星发出红外光。这些恒星的紫外辐射也使得氢的外层气化。

这支团队利用不同的滤镜,能够获得星云表面的氢以及蒸发氢的不同图像。

哈迪根表示,“这个区域大概是辐射界面天空的最好例子,新图像比我们以往见过的都清楚得多,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大型新星如何影响其表面以及恒星行星形成的最清晰的视图。”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大约一年后发射(祈祷好运),主要观测红外和近红外;因此研究者表示,船底星云的这些图像也有点像我们未来用詹姆斯韦伯望远镜能观测到的样子。

但这也揭示了自适应光学的力量,能补充和完善观测能力。

哈迪根说,“像西墙这样的结构将会成为未来韦伯望远镜和双子星南等配备自适应光学的地基望远镜的巨大狩猎场,这两种观测仪器都能穿透尘埃的包裹,展现关于恒星诞生的新的信息。”

作者:迈克尔·斯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