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应尽之事,淡心头枷锁

 揣书自观 2023-04-08 发布于江苏

先来问好,万望皆安!

将近又沉淀了二十天,才敢执笔。一段时间的成长,恰逢一年之计的好时节,万物都在吐露自己对世界的热爱,我也是。

放长远来看,半个月在人生路上或许太短,但每一日每一时每一刻每一瞬,我们都在成长,身体的代谢,思维的扩展以及性情的柔和……如果时间常在,我愿意永远做一个思考者。

想要内心强大,就必须先让它感受碎裂。

《三国演义》中曹操讲:财富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改其志,生死不能阻其行。这样的人,天耐其何!

周易中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哲人说:我们感受到的痛苦,除了身体生病,大部分来自自己的认知。

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释怀和接受。很多事情无法执笔,因为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已经过去,现在只是无限的思考和惋惜,根本没有一点作用。

但是这些无法言语的片段却教会我思维的转变:把“这种事情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想法替换成“这种事情教会我什么”,然后很多事情都改变了。

请相信,一切事物的发生必将有利于我,利我温和,利我聪慧,利我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便是:行应尽之事,淡心头枷锁。

我之道为大毅力,不随那风漂流。

庄子说: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就是放下这本书中说: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的更远,谦卑地反省之后才能爬的更高。

人的此生长河里,在波粒二象性的人生里将会选择很多不同的道路和遇见不同的风景,但是不管怎样的路和风景,只有自己马不停蹄地去走去看,才能看见。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于我而言,道便是读书,把先贤书读下去,每天都要走出昨日的牢笼。将收获与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沉淀能力,方可驾驭野心。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我在想如果把人生代入第三视角,知命乘运,把阅历当做任务去完成,人生也就成了一场运营游戏,可惜情绪在外不能感同身受,在内却又无形代入,能够斩断情绪的人,又总是高处不胜寒。

世界本就均衡,你的水平取决于“真我”能成就什么事。核心清明,初心不悔,宛如不动明王抵挡世间锋利,方能立世。

行应尽之事,就是做你认为你应该做的一切,找到自己人生的信条,纯粹而又简单,剑锋直逼根源。

把时间和信念投入到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你就会让自己感受到人生的精彩。

唯有精神丰满,才能回归真我。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讲了一个“文化属性”的概念。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我理解里面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义,然后用这种定义指导自己的行为。

简单说,狼行千里吃肉。你将自己定义为狼,那么你就在狼的层面。于我而言,做一件事情,事无巨细,在合理的思考和在能力之内,一定想尽办法做成。

我写东西主张寻找自我,但是这是一个极度漫长的过程。况且如王阳明这样的圣人也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我们都是大道的尘埃,但是既然痛苦真实存在,便要寻找解脱,这是病重寻医的正常思维。

没有找寻到真我,何处又会有归宿感呢,在海上四处漂泊,没有方向,又该向何处扬帆,渴望结果,却无谨慎的过程,终究是空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都能找到真我。

头顶星空虽璨,但脚下泥土可触。

在此之前我遭遇了自我怀疑最深的时刻,那种感觉犹如剖心剜肺。萦绕在我心中的是两种想法:心智和心气。

在与自己极限拉扯后,我终于想通了:保持与众不同的强烈,改变不合理存在的愿望,让事件回归事件原本的模样。

通过不断的沟通以及矫正,我渐渐明白:一个人要有心气还要有心智。好强有心气不是坏事,但是没有足够的心智,自我安排和自我管理,就会被这些心气折磨。

一个人最可怜莫过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要是想破局,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心智,不能止于想象,不能止步不满足,而是要调动自己全部的能量,提升自己的心智。像有一个师长在自己的身体里,有人监督自己,自我调整和变革。

灵魂乐于独处,不喜喧嚣。

无论什么年纪,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精神世界才会充实丰盈,眼界才会愈加开阔,也才更有底气,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荆棘。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出现了各种声音。我渴望极度的宁静,沉默或许是成长的附赠。因为在这个自行其是的世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在每种独特性碰撞的时候产生了精彩。

但在每个孤独的时刻,我们才可能拥有足够强大的专注和平静,大脑里面才能产生足够高级的智慧。

我觉得大学之魅力所在便是足够独立。记得有人说,大学就是发现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于我而言,魅力就是,我可以尽情解决我的问题,把那些想不通的事情逐一击破。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在一件事情的完成上,过程极度重要。这正如我们在运动会上喊得口号一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学会享受过程。

人们长时间都把目光放在了结果之上,而非过程,这也导致很多人急于求成,本质上来讲这是错误的导向,结果是向外,而过程是向内,结果所在的意义无非是验证过程的质量,而非给谁看。过程的意义则是给自身的交代,是向内的精神满足,当自己已经享受过程的完美而忽略结果时,结局已经大差不差。

在大量闲暇的日子里,常常回到生命的本源。想生活应当怎么过,想生命应当是什么样的。身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这就是我生活的宗旨。

世间一切幸福,都来源于知足。

有句话叫: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还是没柴烧。

生活中经常有人说的一个词叫:见好就收。可能这段时间给我的加持就是学会知足,太好高骛远一昧追求极致我觉得反倒会毁了为数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相比于物欲的满足和横恣,我更享受家庭的欢乐。最近家中弟弟生病,我日日电话询问,在家人精心照料下慢慢恢复健康,我一直想,家人是我往前走的动力之一,家人安康便是我最好的定心丸。

原生家庭教会我的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节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物质方面,我需求极小。这就让我少了很多烦恼,也可以让我学会约束欲望,过简单但自在的生活。

修德为真,培善为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越往前走,我越理解身边万物,也越仰慕那些德行高的人。书中说:厚德载物。一个人只有德行到了才能得到。

天欲福人,必以微祸儆之。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有共鸣。现在得到了很多人的提携和帮助,也认识了太多厉害的人,于我,这就是最好的赏赐。

非常幸运的是:每天不用劳心劳力、风吹日晒,年纪尚青就有机会接触到关于心灵提升的智慧,同时又有学习的兴趣和反观内在的意识。

祝越来越好,一切顺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