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治水和三分钟热度

 咔咔同学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自律,自控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它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鲧(gun三声)治水时,采用的是修筑堤防的方法,哪儿发水就去堵哪儿,并随着水势的升高逐年加高加厚。

水患无处不在,鲧只能疲于奔命地修筑堤防,而且已有的堤防还会被水冲破,造成更大的破坏。

结果鲧治水九年也未见成效,只能负罪卸任,把治水的重担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禹。

禹治水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不再去堵住发水的地方,而是采用“疏导”的方法:疏通各地的水道,使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最后留下大禹治水的佳话。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刻意压制。我总是被评价为“三分钟热度”资深选手,在自律这件事上,也一直盲目追求绝对的自控力,像大禹他爸一样,想堵住自己的欲望。

我一直企图培养自己成为高自律的人:比如每天运动,每天看书,坚决不吃零食,坚决不吃甜品。

但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所以陷入了计划失败-->沮丧-->选择放弃-->过一阵子再订新计划-->继续失败的死循环。

这个企图的高墙越建越高,高到我现在已经想到这个事情就下意识的想:这次估计也不会成功。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减肥,规定自己一天只能吃苹果,结果吃了三天的苹果以后就是一顿暴食。反而得不偿失。

追求绝对的自控,就是对自己各种欲望的封堵,这种方法不仅对人的要求很严苛,而且还会堵得越狠,反作用力越大。

要学会接纳自己,不断给予正反馈。

哪怕因为某些行为导致某个计划未完成,也不要在心里责备自己,而是坦然接受这次的计划延误。

这种疏导而不是封堵的做法,在快速满足欲望之后,反而可以释放掉压抑的情绪,从而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工作。 

当然也要防止情绪化导向行为:比如因为难过就放弃,因为生气因为懒因为不开心就想着算了吧。

以疏代堵,不止是对自己,对外也可以:管理,沟通。有点以柔克刚的意思?

如何提高行动力?

1. 后续改善:以疏代堵、及时调节。

接纳自己,不强迫:比如我每天要求自己运动一小时很难实现,可以调整为从每天十五分钟开始。

将流程调整:计划失败-->骂自己一顿-->分析计划为啥失败-->针对性调整-->继续执行。

逐步的改善,远远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2. 长期坚持:想要长期坚持,还需要挖掘驱动力:从人的内核圈入手。

人的内在驱动力其实就两个:

欲望和恐惧。

欲望的动力来自于想去争取某些东西,而恐惧的动力则来源于害怕失去。

从动力的即时强度来说,绝大多数时候恐惧都是高于欲望的。

基于欲望和恐惧的不同特点,可以用欲望来提供长期的动力,用恐惧来提供即时的动力。

除了内部驱动力,还可以借助外部的动力。

利用天生的从众心理,加入一些圈子共同学习或打卡运动;利用外部的监督,找一个人定期督促自己等。

3. 终极目标:养成习惯。

我发现很多被媒体称赞自律的人,比如村上春树每天早上跑步写文章,比如科比的凌晨四点,都是来自于习惯。

这个行为已经被纳入舒适圈,所以对他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则是舒适圈之外的事。所以会被大家惊叹。

当然,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因此要认真选择需要养成的习惯,而且一个阶段尽量只投入在一个习惯的养成上。

自控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它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需要的不是严苛的自控力。而是知道如何在失控之后快速调节回来,如何合理挖掘各种动力来推动自己行动,以及如何靠习惯成自然来长期坚持一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