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287:家国天下情怀,匡正不了有童年阴影的吴末帝

 花言大帅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学习内容:
【原文】
吴主之游华里也,右丞相万彧与右大司马丁奉、左将军留平密谋曰:“若至华里不归,社稷事重,不得不自还。”吴主颇闻之,以彧等旧臣,隐忍不发。
是岁,吴主因会,以毒酒饮彧,传酒人私减之。又饮留平,平觉之,服他药以解,得不死。彧自杀;平忧懑,月余亦死。徙彧子弟于庐陵。
初,彧请选忠清之士以补近职,吴主以大司农楼玄为宫下镇,主殿中事。玄正身帅众,奉法而行,应对切直,吴主浸不悦。
中书令领太子太傅贺卲上疏谏曰:
“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忠良排坠,信臣被害。
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指,各希时趣。
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
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里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口,杯酒造次,死生不保,
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何定本仆隶小人,身无行能,而陛下爱其佞媚,假以威福。夫小人求入,必进奸利。定间者妄兴事役,发江边戍兵以驱麋鹿,老弱饥冻,大小怨叹。
《传》曰:'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今法禁转苛,赋调益繁,中官、近臣所在兴事,而长吏畏罪,苦民求办。
是以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嗟之声,感伤和气。
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而后宫之中坐食者万有余人。
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能守,一苇可杭也。
愿陛下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圣祖之祚隆矣!”
吴主深恨之。
于是左右共诬楼玄、贺卲相逢,驻共耳语大笑,谤讪政事,俱被诘责。送玄付广州,卲原复职。既而复徙玄于交趾,竟杀之。久之,何定奸秽发闻,亦伏诛。

【原文华译】
吴主孙皓去年在出兵华里要北伐时,右丞相万彧与右大司马丁奉、左将军留平密谋说:“如果到了华里还不回去,社稷之事为大,我们不得不自己回京。”孙皓也听到些消息,因为万彧等都是旧臣,隐忍不发。
这一年,孙皓乘着宴会,送毒酒给万彧。传酒的人私下减少分量,万彧得以无事。孙皓又送毒酒给留平,留平察觉喝了毒酒,服其他药得以解毒,也没死。万彧自杀,留平忧愤一个多月,也死了。
当初,万彧请求选拔忠清之士以补充皇帝身边近职,孙皓任命大司农楼玄为宫下镇,主殿中事(主掌宫殿中侍卫及诸事,是非常核心的官员)。楼玄一身正气,率先垂范,奉法而行,应对切直,孙皓渐渐对他不悦。
中书令兼太子太傅贺邵上疏进谏说:
“近年以来,朝中班列错乱,真伪不分,忠良被排挤,贤臣被陷害。
所以,正直之士也变得圆滑,庸劣之臣更加苟且谄媚,观察揣摩主上意图,然后事先迎合,竟成为时尚潮流!
百姓用歪理评论是非,朝士以诡道纵论时事,于是清流变为污浊,忠臣结舌不能说话。
陛下处于九天之上,居于深宫之中,说一句话,就风靡天下,下一个命令,人民就像影子跟随身体一样服从,每天围着陛下的都是宠媚之臣,听到的都是顺从陛下心意的话,自然就认为他们就是贤臣,天下已经太平。
臣听说,兴国之君最爱听到自己的过失,而荒乱之主最爱听对自己的赞誉。爱听自己过失的人,过失越来越少,福气越来越大;爱听对自己赞誉的人,名誉越来越糟,而大祸将至。
陛下严刑峻法以禁止直言,黜退善士以阻挡谏口,一杯酒的过错,生死就难保了。
当官的人都以能辞职为幸运,不能辞职的也以至少能离开京师、到地方上工作为福气。这些都实在不是弘扬祖先基业、推广圣人教化的做法。
“何定本来是一个仆役小人,并无才能,而陛下爱他的佞媚,给他权力,让他能够作威作福。小人要求进身之阶,一定会进献一些奸邪小利,之前何定妄兴事役,征发长江边境戍兵,驱猎麋鹿,以致老弱饥冻,大小怨叹。
《左传》说:'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如草芥。’如今法禁越来越严苛,赋税征调越来越频繁,宦官、近臣只管立项目搞事,而地方长官畏惧被治罪,不敢不办,就使百姓劳苦去满足他们的愿望。
所以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号之声,感伤天地和气。
如今国家没有一年的存粮,百姓家中则一个月积蓄都没有,而宫中白吃皇粮的有一万多人。北方的敌人虎视眈眈,就等着机会。
要想光靠长江天险,不可久恃,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守国守业,人家踩一根芦苇,就可以渡江攻击了。
希望陛下加强国家基本建设,强化根本,割舍自己的情欲,跟从大道,则成康之治重现,圣祖之国运绵长!”
孙皓读了,对贺邵切齿痛恨。
于是左右近臣一起进谗言,诬陷说楼玄、贺邵在路上遇到,停车耳语大笑,谤议讪笑朝政。二人都被诘责,楼玄被放逐到广州,贺邵被宽恕,恢复原职。既而又将楼玄流放交趾,再进而竟将他诛杀。
很久之后,何定的奸秽之事败露,也被诛杀。


【学以致用】
01,决策背后的根本都是情绪
看到“吴末帝”孙皓的行为,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
东汉最后的几位皇帝也是这样(童年阴影)
孙皓8岁时,他父亲(孙和)太子之位被废
11岁,父亲被杀,他和两个异母弟弟一起由母亲抚养长大,16岁封为乌程侯,23岁登基为帝
悲惨的童年,加上又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好的环境),所以现在的情况,都是他童年阴影的反弹
所谓的理性都是外来的,都是后天的教育
而情绪是自身的,是一种本能
所以,在孙皓的优先级排列当中,自己个人的体验舒服,个人情绪,意志的延伸,要优先于吴国,
孙皓为什么只沉湎于奸佞小人的包围圈中?因为这些人只忠诚服务于他个人。
因此,吴国这些忠臣讲的大道理,都是以国家角度为出发点的,他们想用这个来匡正孙皓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是两种价值观,也相当于两个世界,除非你进入对方世界,用对方舒服的方式来引导,但这一点大臣们又做不到。
我时常在想,我自己有没有童年阴影?
不断思考之后,发现其实也有的
我前对象的姐姐曾经与对象说我这个人不活泼,很沉重(一副老干部的气息,不运动。其实我比较喜欢中医站桩的那种“运”,不爱健身房那种“动”,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某一道价值观在支撑)
换句话说就是太成熟,思考的太深, 就像老年人的思想一样,喜欢易学,中医养生,历史,儒释道哲学、企业治理之类的
没办法,这也是环境造成的, 别人说父亲是一座山,是靠山,我从来没有山,就只能自己成为山
那么,山是什么符号呢?厚重,日积月累,立壁千仞,基座越长,高度越高,...天材地宝越多...可守护一方地域...
这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给自己洗脑的
因此,所有的生活、学习、工作、情感、际遇...等等经历,都只是在加持山的基座
过早成熟,思想沉重,包括现在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受这个影响,我觉得也挺好的
在深度思考下,为什么没有出现孙皓这种扭曲的反弹心里呢?
小的时候,我叔最担心我跟别人混成了“烂仔”,可是我并不没有
我想了想有两个因素,1是家里有爱(爷爷奶奶的善与慈)
2,我不记得在某个时间段听到过一位老师讲过泰戈尔的一句诗,原句是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我觉得有意思,于是改编了一下:我从地狱中来(不知道的过去),要到天堂里去(不知道的未来),然后路过人间一趟。我觉得这里面有一股“气”,并且让人感觉很潇洒,很飘逸...
然后不仅把这句话洗脑了,还洗心了,后面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所谓,有意思
我觉得这种现象的本质,还是因为家里有爱的环境
所以,作为长辈的,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经营一个有爱,有善,有慈的环境
这种环境下的小孩,最起码“心体”能量齐全,“心体”结构也是很完善的
当下有些人或许身体不缺,但“心体”能量有缺, 遇到负的能量不能排出去,也没有力量对抗,遇到好的人生际遇(朋友、对象、贵人、老师,老大.....)也把握不住。

02,这两段话有意思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传》曰:'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
位置越高,责任越重
员工越多,责任越重
就怕一不小心自己迷失了,企业下行了,这些人又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领导者,失败了再创业,还有机会成功,毕竟人脉,资源都在那里
但是这些人就不一定了,很少有机会的...
所以,容不得马虎。
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圣祖之祚隆矣!
看到这句话的前八个字,让我想到了今天看到的一则小视频,是《鸡毛飞上天》的原型角色楼仲平分享的,他只用一张卡绑定一张信用卡,钱归老婆管,自己没有夜生活.....企业不走上市薅钱的路径,只踏实稳步前进....
这很有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