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阳许氏同一祖 人才辈出领风骚

 八面山人 2023-04-08 发布于浙江

东阳许氏同一祖  人才辈出领风骚

吴立梅

东阳的著姓大族,2018年底,户籍人口在万人以上姓氏有25个。姓氏内部各分支都认同始迁祖为同一人却不多,许氏为其中之一。市内近2万许姓户籍人口,源出一宗,同根共祖。不仅如此,许氏还是东阳住民中有史可稽的最早入迁姓氏之一。

许氏南迁始于汉魏之时。东阳许氏的祖先居会稽阳羡(今江苏宜兴),至许荆担任东汉桂阳(在湘南粤北,其时属荆州九郡之一)太守,才开始迁居吴宁。三国时,许荆的儿子许德担任吴国的征南将军,镇守白峰岭,于是落户虎峰山麓的兰硎(现虎鹿镇兰坑坞村)——说起这个,历史就有点渺远了。许德之子许孜及许孜之子许生都是著名孝子。许孜墓在虎鹿镇,是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峰关

许孜孝行留青史

  《晋书·许孜传》

许孜(246—326)少年时师从会稽硕儒孔冲,得其真传。后来孔冲应朝廷征召,任地方官,最后死在豫章(今南昌)太守任上。已经学业有成、居家东阳的许孜得知消息后,不计艰辛,千里迢迢赶赴江西奔丧,将恩师的灵柩迎回会稽安葬。并遵照当时学生服老师丧的礼制,蔬食守墓三年。俗言祸不单行。终孔冲丧不久,许孜自己的父母又相继去世。因为悲伤过度,勺水不食的许孜瘦得形销骨立,需要拐杖扶持才能起立。但他仍支撑虚弱的身体,上山挖土,亲自垒坟。鹿峰、虎峰的名称,都因许孜的孝行而起,现在虎鹿镇名称也由此而来。许孜在《晋书》中有传。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赞扬许孜:“嗟嗟许生,厉志不移。终身之慕,于子见之。”许孜之子许生(289—359),也是孝子。许孜父子的孝行感动朝野,后人特意将他们所居的东山里,改名为孝顺里。

开枝散叶在两宋

许孜的子孙后来辗转各地为官,至许孜后裔许志(904—986),于五代后唐时自钱塘回迁东场(那时的东阳县叫东场县)南街通儒坊(老城南街原上南巷巷口区域)。许志于北宋乾德二年(964)中进士,他是东阳许氏的回迁祖,其后裔在东阳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元代史官、义乌人黄溍(1277—1357)在许熊墓志铭中说:“东阳许氏,出晋孝子。孜,孝子,史有列传。其子孙至近世愈蕃衍。”在历时三百余年的两宋期间,南乡以现在的画水镇为中心,北乡则分布于现在的吴宁街道、六石街道和城东街道,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聚落。

许志后裔于宋末战乱之际分为两派,一号仰高,一称昭仁,人口相当。仰高许氏以许孜二十五世孙许志为内纪一世祖,昭仁许氏以许志之孙许保为内纪一世祖。市内许氏均为许志之裔。

仰高许氏派分南许、西许、紫金里支系,散居六石、华阳、一都许等村落。九世开始,衍为六石、和堂、西山、通儒、林塘、笠泽、西溪、绣洋、紫金、梅岘诸派。紫金许氏分衍许村、潭沿、一都许、塘西许宅、卜宅、白牛畈、前山、东湖、项店、塘下、托塘下等地。紫金一名的来历,因许氏子孙显贵,衣紫腰金(穿紫色衣服,腰横金带,为高官服饰),盘桓交映于溪涧,因名其经行之桥为“紫金桥”(紫金桥旧址在卢宅肃雍堂东侧),遂称紫金桥许氏,略称紫金许氏,始迁祖为许志五世孙许中烨。梅岘许氏分衍前许、山南、仪堂、陈塘、三景头、郑山头等地,怀德乡桐川(今属南市街道,高铁新城车站东南,旁有桐川桥为市文保单位)许烨之孙许琳(1072—1150)于北宋政和年间自桐川迁衍斯孝乡渌石口,即今六石。

昭仁许氏,许保第三子许吴(957—?)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迁怀德乡昭仁里,衍为巨族。许吴第三子许及,迁怀德乡上许宅,为昭仁许氏祖。后裔主要聚居于许宅为中心的画水镇旧厅、新厅、上宅、紫薇山、上山、下朱、上国、南门、王坑岭、许塘里、新屋、山南、殿下、柏墩、金钩、西山,南马镇绕川、里元,以及横店镇郭新宅、下朱和马宅镇梅枝塘里等地。

独树一帜说进士

进士为科举时代功名的最高层级,有人喜欢用现在的学位来比照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晋身阶梯:秀才——举人——进士。单就国学功底而言,当今的大学文科教授可能比不上从前的秀才,如果这样推论,进士就有点相当于社会科学院院士(其地位类于自然科学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目前尚未评选)了。当然,过去的功名和现在的学位,没有可比性。但中进士的难度,有得一说。自隋朝开设进士科至清末废科举,1300年间,平均4年多东阳才出一名进士。说万中挑一还是低估了其难度,即使现在的公务员招录难度,也难以望其项背。

封建时代,中进士的人数,大略可以反映一地的文化教育水平和人才的众寡。如果将视角投向某一宗族或某一姓氏,道理也一样。

  《昭仁许氏宗谱》上的东阳许氏宋代进士

两宋时期,东阳许氏中进士的盛况,可以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不妨看看按及第先后排列的如下名单——

许用和(940—1018),许志次子,城内通儒坊(老城南街上南巷口)人,端拱元年(988)进士,曾任国子助教。

许式,许洞,都是醴泉坊(老城南街镇圣巷口)人,在咸平三年(1000   )同年中进士。

许琳(1055—1135),许志曾孙,桐川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曾任桐庐县令,是六石许氏的始迁祖。

许直可,城北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曾任建康教授。其第三子许中应,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与朱熹有交,曾任光州定城令。许中应长子许彦知(  1174—1244),次子许彦能,兄弟同登嘉定四年(1211)进士。许彦知曾任石门知县,其第四子许墀景定三年(1262)武进士,曾任茶陵尉。一门四代,父子祖孙5人簪缨相继,兄弟同榜,也是科举史上不多见的现象。

许几仲 ,紫金里(今属卢宅社区)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曾任制置司机宜文字。

许诚之(1173—?),又名成之,是下文叙及之许琼的玄孙。嘉定四年(1211)武进士,曾任台州路兵马副都监。

许复道 (1162—1242),一名从道,文济坊(老城南街关岳巷)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曾任淮西总干,后迁居义乌。其子许堪(1189—1253),嘉定十年武进士,曾任淮西安抚使、枢密副都承旨知阁门事,封东阳郡开国侯。父子同登进士,一文一武,也是科场佳话。

许毅,东阳人,里居不详,嘉定十年(1217)与许堪同登武进士。

许舆,许宅人,也系许琼玄孙,宝庆二年(1226)武进士,曾任殿前司副都虞侯,其子迁绕川(今属南马镇)。

许子堮 ,紫金里人,淳祐七年(1247),以太学试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许觥,由东阳白云笠里迁居金华许村的许实玄孙,与许子堮一道于淳祐七年中进士。他的继子即大名鼎鼎的白云先生许谦。

许元沐(1238—1308),城内西溪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曾任扬州府推官。 

许子宏,许子堮二哥,咸淳元年(1265)进士,曾任书院山长。他是宋代东阳许氏的最后一名进士。

上述东阳许氏宋代进士有19人,加上下文的许子良,则有20人(其中13人《东阳县志》和《东阳市志》列名。其余许用和、许式、许洞、许琳、许几仲、许子堮、许觥7人根据宗谱记载列入)——如果再加上回迁祖许志,则为21人。千万别小看这些数字,要知道整个贵州省有史以来才出了700多名进士,该省在宋代中进士的人数仅有8人,屈指可数。比较之下,东阳许氏的科举成就就相当了不起了。而这21人,仅仅是两宋期间,不包括明清两代的进士。这里还必须一提,不是进士出身的东阳许氏,在两宋期间也仕宦众多,其中有举人许浦、许龟年、许遇、许自牧、许安国、许源、许适等。

末世战乱见忠贞

“忠”和“孝”,是古人扬名荣亲的立身之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有孝子方能有忠臣。忠臣孝子,历来为人们所敬仰。东阳许氏的孝子,其远祖许孜父子为世人楷模,名垂青史,后裔以祖先为楷模,也孝子众多,具体可参看县志及宗谱。如明代在江西巡抚任上的的许弘纲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不顾封疆大吏必须有皇帝诏令才能离任的规定,冒着丢官的风险,千里迢迢飞马回家奔父丧,尽孝子之职。

这里按下孝子不表,单说在社会动荡、国家危亡之际舍小家,为国家移孝作忠、舍生忘死、忠贞报国的许琼以及许子良、许伯继父子。

许琼(?—1121),许志六世孙,怀德乡人,刚毅有力,善于骑射。 北宋末年,怀德乡(今画水镇全部及南市街道大部)寇乱四起,许琼召集年轻力壮的当地百姓组织队伍,予以剿灭,地方得以安宁。奉令支援金华(那时称婺州)府城,因功补授秉义郎,受命暂时管理以金华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其后方腊起义军进攻金华,许琼兵源和粮食供应不上,力战阵亡。颇为神奇的是,谱载他在死后提着自己的头颅乘马而归——这和与他差不多同时殒身的申屠大防传说相差无几。虽近神话,但天下事无奇不有,有时竟不能以常理猜度。为了纪念许琼,乡人造了许府君庙,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柳贯作庙记,载于县志。谱载昭仁许氏均为许琼后裔。许琼玄孙许舆为武进士,七世孙许熹及其子许怡、许愉均学有所成,同为儒林四杰的黄溍在《黄文献集》卷九分别载有许熹、许熊兄弟墓志铭。

    《昭仁许氏宗谱·许琼世传》

许子良(1186—1260),南宋升苏乡紫金里人。嘉熙二年(1238)中进士,时已年过半百。子良嫉恶如仇,但极尚风义,扶危救急,不避艰险。历官监镇江西酒库、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知晋陵县、监安溪酒库、知都昌县、沿江制置司干办公事、江州通判、知岳州、知饶州、知台州等,任上稽查逃亡,考察隐漏,节制浮冗,抑制豪强,裁决冤滞,清理滞狱,都以廉能著称。自奉十分俭约,居处简陋如同贫寒的读书人,都昌人称其为“咬菜根知县”,台州人称其为“清白太守”。时当南宋末年,朝政废弛,吏治不振,许子良在世风倾颓之际,依然初心不改,坚守清操。这两个称号,是百姓对其清廉的极高评价。后卒于沔川(今河南新野)任上。  

  《仰高许氏宗谱·许伯继世传》

许子良长子许伯继(1235—1276),历任太湖县主簿、处州司理参军,咸淳末年兼任婺州通判。性刚介,为政廉仁。元兵下襄阳,都督李珏开府处州,因伯继有匡世济时之才,征召他处理机宜文字。不久,李珏把帅府迁移到永嘉(今温州)。元兵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丞相陈宜中奉益王赵昰(是年登基,即宋端宗)、卫王赵昺(即帝昺,南宋末帝)南逃永嘉。元兵追及,宋军力战数日,永嘉城破,李珏投降蒙元。许伯继被缚,拒绝蒙元的迫降,视死如归,英勇就义,年仅四十二。南宋灭亡之际,固然有文天祥、陆秀夫那样孤忠泣血、宁死不降的忠臣,但覥颜投敌如衢州留梦炎辈也如过江之鲫,以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不得让留梦炎的后人参加科举考试。直至清代,凡留姓子孙参加科举考试,均需预先声明非留梦炎后代,才有考试资格。相形之下,许伯继的凛然大义为东阳人文增光添彩,足以辉煌简册,炳耀千秋。

余音不绝响千秋

东阳许氏在两宋时期值得记述之处,当然不能凭上述三千文字囊括,只能举其大略而已。而东阳许氏的人才在此后的元明清三代络绎不绝,限于题材和篇幅,略举如下。

南宋末年生于东阳白云笠里的元代学者的许谦(1270—1337),与何基、王柏、金履祥被列为“金华四贤”和“北山四先生”,他们被认为是程朱理学的嫡派传人,历代入孔庙从祀浙江先贤6人,何王金许四先生均在列,金华因此有了“东南小邹鲁”的名号。许谦和舒元舆是惟二被《辞源》《辞海》这两部权威工具书同时收录的东阳人。许谦长子许元(1309—1381),曾继其父主持八华书院,曾担任朱元璋诸子的老师。许谦次子许亨(1318—1379),工文辞,曾任北平教授。二十四史列有本传(单独列传)的东阳人共18位,许孜和许谦荣登史籍,流芳百世。

  《元史·许谦传》

前文曾提及的明代紫薇山人许弘纲(1554—1638),为官刚正不阿,廉洁秉公,曾总督两广军务,巡抚广东,泰昌元年(1620)八月改任兵部尚书,后以南京兵部尚书告老还乡。其大弟弘纪,任朝鲜守备;幼弟弘纶,任贵州平越府同知。许弘纲长子嘉祐,历任延安、遵义知府。许宅人许达道(1569—1628),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福建按察使任上,亲率水师,日夜兼程,迎击荷兰侵略者,斩获甚众。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许宅新厅人许都(1612—1644),揭竿而起,所率白头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连破东阳、金华、汤溪、武义、永康、义乌县城,震动东南。

清代怀德乡梅岘(今画水镇华阳)人许时霖(1762—1829),国子监生,著述宏富。而且情钟桑梓,关爱公益。曾主持修葺金华郡名宦乡贤祠,恢复许谦坟莹,请求拨款重建仰高祠。其家本属小康,也因此变为赤贫。

据县志所载,明清两代,除了已经中进士的紫薇山人许弘纲、许宅旧厅人许达道和寄居福建的许珙,东阳许氏中举的有8人。文举人为紫薇山人许壎、昭仁人许瑞麟;武举人为许宅人许汝昌、三都人许占鳌、六石人许昌、梅岘人许文曜、紫薇山人许其调和许辂。

现代则科教文卫、工商财贸、党政军群,人才济济,后先逐浪,俊彦纷呈。如全国劳模许海珍、全国“三八”红旗手许湘君、中共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美国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许竺放、美国华孚新闻社董事长兼华盛顿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益民等等,难以一一枚举。


在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一个姓氏,一个宗族也不例外。人才的产生更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族风家风、个人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篇短文,难以详述东阳许氏人才的方方面面,而该族在两宋时期的辉煌也只能作冰山一角似的简述。时逢盛世,愿东阳许氏继承传统,忠孝传家,人才潮涌,续写光荣。

                                2022.10.23撰

原载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之《宋韵东阳》及2022年第3期《东阳史志》

《宋韵东阳》191页——本文首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