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洛克艺术】伦勃朗:是谁在黑暗中夜巡?

 襄子的箱子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420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100 篇文章

1581年,尼德兰共和国摆脱了宗主国西班牙独立建国,1606年7月15日,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伦勃朗出生,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似乎正如自己的祖国一样,在纸醉金迷中沉沦,也在无边黑暗中再次找到了自我。

▲ 伦勃朗

伦勃朗的父母只是中产家庭,在他出生的时候,家庭还算富裕,他有几个哥哥姐姐,但似乎自己是看起来最聪明的那一个,因此后来被送到大学去读书。父亲希望他学法律,将来也能有一个体面的职业,但伦勃朗却一心热爱绘画,去了意大利学习绘画,学成后回到了家乡莱顿。

1631年,伦勃朗移居阿姆斯特丹,一开始,他似乎碰了不少壁。他明白,刚刚获得独立自由的荷兰人无比骄傲,在为他们画肖像画时,尽可能美化他们的形象,让他们得意,这样自己就能赚到花不完的钱。

由于这个观念的转变,伦勃朗逐渐摸到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不久之后,他的画作《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一炮走红,为他带来了不少流量。在这幅画中,伦勃朗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当时,肖像画的需求水涨船高,而在这类画中,一般的形象都是比较死板的,就像上世纪拍集体照一样,总是严肃着脸。

▲ 解剖学课(荷兰莫瑞思泰皇家美术馆)

在《解剖学课》中,围在教授身边学习的学生们神态各异,有人惊讶、有人好奇、有人专注、还有人毫不在意,他们不但各个面容清晰,表情也不再是呆滞麻木的,充实的情感显然让画中的场景更加真实。

这幅画之后,伦勃朗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金币也源源不断进入了他的口袋。

大概在这个时候,伦勃朗恋爱了,女孩名叫萨斯奇亚,来自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只不过现在差不多没落了。女孩的家族有结核病史,在当时来讲,结核病就等于是死刑。

▲ 与萨斯奇亚一起的自画像(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

萨斯奇亚是一个好女孩,但她有很多不成器的兄弟姐妹,他们朝伦勃朗借钱,说是要创业投资,而这些钱多半是打了水漂。当时的荷兰物欲横流,伦勃朗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也渐渐迷失了自我。他没有理财头脑,经常剁手,大量购买精美的波斯地毯和瓷器,生活非常奢侈讲究排场。仿佛有了这些奢华的东西之后,他就能变成一个贵族一样。

▲ 萨斯奇亚的速写纸(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

1639年,他为当时最大的军火商的女儿玛利亚·特里普画了一副肖像画,获得了一次巨大的成功。我们看到这位小姐的周围是一片黑暗,而脸上似乎自带光芒,就像一盏光打在脸上一样。这样的明暗光线对比,让人物成了焦点。而小姐的姿态又显得端庄不失风雅,据说画的主人非常喜欢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制与虔诚。

▲ 玛利亚·特里普肖像(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

不过,伦勃朗在进入人生巅峰的时候,他的厄运也很快就到了。1642年,他接到了委托,为班宁·库克上尉和他的民兵队画一幅像,他没有采用17世纪常见的形式,让所有人物在宴席桌边围成一圈,而是将他们定格在正午时分离开军械库、准备上城墙巡逻的那一刻。他在这样的构图中得以充分展示控制光影的精湛技艺,让正午高悬的太阳充当聚光灯,明晃晃照在已经走到外面的军官身上,余下的人因为宽大的门洞遮挡,在阴暗处活动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这样的布局非常具有戏剧性。

然而,委托方却对此毫不满意,因为画中的每个人都出了钱,而画中的人物并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待遇,他们说:“我们付钱要的是肖像画,结果画家把我们都画成背景,黑漆漆的,连是谁都认不出来。”

委托人要的只是一张传统的集体照,但伦勃朗“自作主张”,为这幅画精心安排了一场戏,这似乎是伦勃朗一生的信念,他不仅是要当一个靠画画谋生的工匠,还想成为一名有着自己主张的艺术家。在他的很多画作中,他对光线的运用更是出类拔萃,以至于人们为此发明了一个新的名词“伦勃朗光”,这样的布光方式,让人物的面部更立体,至今还在人物摄影领域被频繁使用。尽管这幅画在问世初期,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嘲讽与质疑,这幅画的名字叫《夜巡》,如今是三大名画之一。

▲ 夜巡(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

▲ 夜巡中的细节-画家本人出现在两个士兵中间

之后,前来委托伦勃朗作画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他的赞助人之一的安德瑞斯·德·格雷夫,因为不满他的肖像画而拒绝支付报酬。曾经欣赏他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写了小诗嘲讽当时无能的画家,伦勃朗立刻画了一副《可笑的文艺批评》予以回击。

▲ 可笑的文艺批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就在这几年,伦勃朗的妻子萨斯奇亚去世,这位画家逐渐走入了人生的另一段时期。伦勃朗一改往日的消沉,创作了一副《戴红帽子的萨斯奇亚》,这是他的妻子唯一一副没有笑容的肖像画。

▲ 萨斯奇亚(卡塞尔国家美术馆)

十几年后,伦勃朗有了一个情人亨德瑞克耶·斯托法尔丝,后来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他似乎开始享受世俗的快乐。在一副描绘情人挽着裤裙小心翼翼地淌入河水中时,他一改往日的技法,试图表现出更强烈的肉欲感。尽管他之后也有委托作画,但少得可怜,微薄的报酬根本无力偿还之前的债务。

穷困潦倒的伦勃朗一天不如一天,17世纪60年代,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伦勃朗又接到了一个委托——为新落成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厅绘画壁画。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副杰作《克劳迪乌斯·西威利斯率领巴达维亚人谋反》,但也如《夜巡》一样,一开始并不被人们看好。

▲ 克劳迪乌斯·西威利斯率领巴达维亚人谋反(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伦勃朗借用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灵感,他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是一种突破桎梏的胆大妄为,亦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
达芬奇 绘

然而,委托方却无法忍受这样的画作出现在市政厅,因为它模糊,不合时宜,甚至有些丑陋。伦勃朗一生都没有得到阿姆斯特丹的谅解。毋宁说,尽管荷兰已经成为了共和国,但它依然倾向于政治寡头,而非民主本身。

1669年10月,伦勃朗去世,在他所有未出售的作品中,有一副未完成的《西缅殿中见主》。他虽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荷兰度过,但它熟知《圣经》的故事。他笔下的老人双眼紧闭,不知是因为虔诚还是已经双目失明,但画面中的光就像福音,照亮了这个老人的内心。

▲ 西缅殿中见主(疑似)


▲ 自画像,与萨斯奇亚一起(大英博物馆)

▲ 自画像(卢浮宫)

▲ 在阿姆斯特丹划船的男人(英格兰德比郡查特斯沃斯庄园)

▲ 犹太新娘

▲ 以马忤斯的晚餐(卢浮宫)

▲ 以马忤斯的晚餐

▲ 一个年轻女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耶稣受审

▲ 耶稣给人治病(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 亚里士多德凝视荷马头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献祭以撒(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 洗澡的拔示巴(卢浮宫)

▲ 圣母之死

▲ 神圣家族(卢浮宫)

▲ 尼古拉斯·鲁茨(纽约弗利克博物馆)

▲ 三棵树

▲ 三个十字架

▲ 呢绒工会理事们(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 沐浴中的拔示巴(卢浮宫)

▲ 磨坊(美国国家艺术馆)

▲ 两个教孩子走路的女人(大英博物馆)

▲ 老年伦勃朗自画像(英国国家艺术馆

▲ 浪子回头(铜版画)

▲ 浪子回头(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 基督宣讲对罪人的宽恕(铜版画)

▲ 基督和撒玛利亚女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画室中的画家(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亨德瑞克耶在河中洗浴(伦敦国家美术馆)

▲ 荷马(荷兰莫瑞斯泰皇家美术馆)

▲ 一个东方人

▲ 一个戴头盔的人

▲ 戴草帽的萨斯奇亚(柏林国立美术馆)

▲ 大卫和尤利娅(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 窗边的女孩(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 穿粉色衣服的女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城堡景观(卢浮宫)

▲ 参孙与大利拉(柏林国家美术馆)

▲ 伯沙撒王的筵席

▲ 1660年自画像(卢浮宫)

▲ 1658年自画像(纽约弗里克博物馆)

▲ 1634年自画像(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 1630年自画像(阿姆斯特丹伦勃朗博物馆)

▲ 83岁老人肖像(伦敦国家美术馆)

▲ 34岁自画像(伦敦国家美术馆)


▲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作品集(点击图片链接可查看)


-西方通史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