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之路》黄亚萍永远不知道,高加林两次拒绝她求婚的4种真相

 凉子聊剧 2023-04-08 发布于河南

黄亚萍跟随妈妈出国前,对高加林提出:我们结婚吧。

这是黄亚萍第二次向高加林求婚了,高加林的态度依旧是拒绝,理由是:你不是要出国吗?

黄亚萍感到不解:就因为我要出国,所以你就不考虑了?

是的,高加林的态度很坚决:暂时不考虑结婚的事情。

当真如此吗?当真是因为黄亚萍要出国,高加林才不愿意跟她结婚吗?

若真是这样,高加林第一次拒绝黄亚萍的求婚,又是为何呢?那时的黄亚萍还没说要出国。

01.高加林两次拒绝黄亚萍的求婚

高加林入职报社后,算是在上海站稳了脚跟,重新面对黄亚萍时也有了自信和底气。

黄亚萍跟高加林久别重逢,拒绝了父亲安排的所有相亲,非高加林不嫁,直接向他求婚。

高加林当时没有答应,后来在黄亚萍提出因为工作太忙得推迟婚事时,高加林才表态事业最重要,长篇大论说了好多自己的工作安排。

尽管高加林说了明年元旦结婚,但还是能感觉到他不是特别想结婚,他还没做好跟黄亚萍成为合法夫妻、共度余生的准备,谁知道到明年的这段时间还会发生什么变故呢?拖一天是一天。

其实黄亚萍第一次向高加林求婚,是真的认定他了。

而这一次,黄亚萍是因为要出国,才向高加林求婚,她怕距离会割裂他们的感情,她不想失去高加林,便想用婚姻“捆绑”住他。

高加林这次的拒绝很果断,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说他不想结婚,是为了黄亚萍的事业,为了让她没有束缚地、轻松地往前走,是因为爱她才放手。

其实高加林就是在找借口,真爱一个人,是不管千山万水都想要和她不分离,除非是对方不接受自己,是自己单恋无果,放手不纠缠才叫爱。

02.高加林拒绝黄亚萍求婚的真相

  1. 为了自己的事业

黄亚萍出国,是经过利益权衡的结果,因为她在国内已经看不到舞蹈事业的希望,在国外有妈妈为她铺好的路,她过去就可以直接在舞蹈学校工作了。

其实我有一点很不理解,黄亚萍的妈妈跟爸爸离婚多年,在国外从未回来过,从未照顾过女儿,黄亚萍为何还能做到“母慈女孝”呢?

难道只是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别说对她生而不养的母亲,就是让她“认贼做母”都愿意?

高加林拒绝求婚,是因为不愿意出国。而他宁愿跟黄亚萍分手,都要留在国内,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

高加林对陈方明说过,他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他来了上海、进了报社,他喜欢这里,他已经扎根在这片土壤了,在这片土壤他可以尽情地驰骋。

若是出国的话,他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因为他是搞故土纪实性文学的,只有在国内,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高加林历经“三起三落”,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事业才刚有起色,自尊心极强的他,又怎么可能放弃梦想和大好前程,跟着黄亚萍“寄人篱下”?

  1. 因为黄亚萍的自私和狠心

高加林第二次拒绝黄亚萍的求婚时,像发表获奖感言似的,长篇大论说得慷慨激昂:

“因为你是一个优秀的女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你从来都不会放弃你的追求。你会为了你想要的东西,一直不懈地努力,所以我理解你。你决定要出国,不仅仅是为了要更好地生活,也不仅仅是为了你们的母女关系,更是为了你心中的不甘,对于舞蹈事业的不甘,对于命运的不甘.....”

现在的高加林,已经彻底看清了黄亚萍的内在,他看清了黄亚萍的野心,看清了黄亚萍会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

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黄亚萍向来如此。

当年在陕北时,黄亚萍为了物质上的享乐,跟不喜欢的张克南在一起。

后来又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浪漫,把良心都丢掉了,知三当三,狠心甩了张克南,没完没了地引 诱高加林,用尽一切办法让他跟巧珍分手。

包括对事业的追求,黄亚萍也可以放弃一切。

黄亚萍曾经为了回上海,已经跟高加林分过一次。后来看到高加林有“出息”了,又跟他旧情复燃,多次提出结婚。

如今,黄亚萍为了更好的发展,更不会顾及高加林的感受,不会为了高加林留在国内,委屈自己一分一毫。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黄亚萍却事业和感情都想要,所以他“撺掇”着高加林辞职,去国外,完全没有考虑过高加林的后路。

可见黄亚萍有多自私,多狠心。

  1. 高加林和黄亚萍之间没有真爱

真爱一个人,不会计较对方的身份和境况,就像马栓爱巧珍,不在乎她没文化,不在乎她把自己给过高加林。

黄亚萍口口声声说她爱高加林,可是在高加林“落榜”后,她从没去找过高加林,也没利用父亲的资源帮高加林一把。

高加林那时想要复读,因为母亲受伤,因为钱的问题,他才放弃。

也不说让黄亚萍“走后门”给高加林谋福利,就是在经济上支持他一些,对高加林而言都是“久旱甘霖”了!

黄亚萍对高加林的爱,是在高加林当上通讯员后才产生的,因为能跟这时的他恋爱,会让黄亚萍很有面子,内心的空虚也能得到满足。

其实黄亚萍爱的只是一种特殊的、征服的“感觉”,并非是高加林本人。

对比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巧珍的爱屋及乌,帮他照顾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就能看出黄亚萍的爱只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华而不实的“欲望”。

不要说巧珍太粗俗,真爱就是要落实在穿衣吃饭,和彼此的生活上的,不像黄亚萍,从来没关心过高加林的父母,只知道跟高加林缠绵悱恻。

黄亚萍对高加林不是真爱,高加林对黄亚萍是根本就没有爱。

爱会让人变得主动,会让人规划自己和对方共同的未来,可是高加林从来没有主动示爱过黄亚萍,他也从没主动想过、提过结婚的事。

高加林第一次跟黄亚萍在一起时,更多的也只是出于对前途和利益的考量,当他有了自己稳定的事业,便不再想着利用黄亚萍的关系立足上海了。

黄亚萍对高加林而言,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能结婚是锦上添花,分手亦是对各自的成全,高加林也不会有后顾之忧,因为他早就意识到了黄亚萍不是真的爱他。

  1. 高加林对巧珍动心了

若不是因为高加林错失了教师转正的机会,后来在县里当通讯员被黄亚萍“俘获芳心”,他还真的想过和巧珍白头偕老,做一个农民作家也不错。

只是因为见识了更广袤的天地,品味了有韵味的黄亚萍,高加林那颗不安分的心就变得躁动不安了。

其实高加林在县里被开除后,重新回到了老家,看到了巧珍嫁给马栓,他就已经有些后悔和内疚了。

直到他们在上海重聚,再到马栓离世后,高加林想要补偿巧珍的心愈加强烈。

高加林先是帮着巧珍开面馆,后是帮她陪护莹莹,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她打赢官司,把付阿婆留的房产捐赠掉。

就连巧珍承包学校的食堂,高加林都没少出点子。

高加林对巧珍做的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待发小、老乡、前任应有的态度。

巧珍一人带着孩子,还要做生意,实属不易,高加林全都看在眼里,其实早已动了恻隐之心。

尤其是看到巧珍褪去了过去的粗鲁形象,言谈举止都显得很有文化,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女企业家的气质,高加林对巧珍真的动心了!

黄亚萍看得很真切,女人的第六感总没错,在高加林的心中,始终留有巧珍的一席之地。

所以黄亚萍才迫不及待想要赶在出国前结婚,也是因为怕她不在的日子里,高加林的心全都给了巧珍。

写在最后

黄亚萍出国前,最后一次向高加林求婚,其实也是在给高加林一个台阶下。

若是高加林同意,再好不过,婚姻和事业双丰收。

若是高加林不同意,也不至于让人觉得是黄亚萍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了高加林,而是高加林自己不愿意出国,才跟黄亚萍分了手。

其实他们两个是同一类人,都是有野心的事业型人士,并不适合结婚。

他们在工作中都十分好强、不服输,在感情中也不是会为对方低头的那种人,就算结婚了,也未必会过得顺心、幸福。

恋爱可以每天花前月下,追求浪漫,只要精神上有共鸣就可以了。

但是结婚不一样,黄亚萍和高加林在一起只会整天谈文学艺术,根本过不好日子。

而如今的刘巧珍,形象和思想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高加林总是对她赞不绝口。

高加林现在看向巧珍的眼神,都是光彩熠熠的,洋溢着一种活力和幸福感。

甚至可以说,巧珍在高加林心里的位置,已经胜过了黄亚萍。

巧珍和高加林知根知底,性格互补,最后若能在一起,还挺合适。

就是不知道巧珍是否还愿意再接受高加林?

点击下方卡片 一起品书评剧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