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战争历次战役失败真相及其原因分析:武汉会战 4

 兰州家长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四、会战之三战役──大别山战役、会战之四战役──信罗战役

  大别山,地处武汉外围东北,群山连绵,地险山高,崎岖的公路弯弯曲曲地从险峰隘口之间穿过,是一个天然的阻敌进攻武汉的屏障。因此,国军统帅部在拟定作战指导方针时,将大别山和长江南岸的幕阜山确定为消灭日军的天然主战场。

  大别山以及北面的信罗地域属第五战区管辖。大别山脉中集结有国军的第71军宋希濂部,第30军田镇南部和第77军冯治安部,而在信阳、罗山附近集结有第59军张自忠部、第45军陈书农部和第17军团胡宗南部。

  日军第2军的四个师团负责向这二个地域作战。其中第10、第3师团由六安向固始-潢川-罗山-信阳方向进攻,第16师团、第13师团由六安附近向叶家集-商城-麻城方向进攻。

  这二路日军就好比大、小老虎钳子的右边的二只钳爪。其小钳爪的作战意图是从大别山中间穿过,以牵制国军对于第6师团的压力并策应第6师团从右侧包围汉口。大钳爪则从外线向信阳攻击,既保护内线的日军三个师团,又从外线对国军的主力形成威胁,并且还将从信阳处向汉口作大迂回,企图切断平汉线以东的国军主力退路而合围之。

  在会战之前,国军统帅部就预料到了日军将会从这二路发起攻击,便预先布防了相应的兵力,并将有力的兵力布防于信罗附近。尽管如此,这二路兵力仍然没有黄广一线的兵力多。显然,第五战区将重点放在了黄广一线和武汉市郊一带。

  战事于八月底开始。

  8月28日,日军第10师团矶谷廉介部攻占了六安。第3师团藤田进部跟在其后作后续支援。

  8月29日,日军第13师团荻州立兵部攻占霍山、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部攻击到霍山以北处。

  至此,日军就已经踏进了大别山的大门槛。

  国军在此处的具体布防是:由第71军防守于固始和商城的沙窝、富金山一线;第30军布防于第71军的附近;第77军布防于麻城一线;第59军布防于潢川一线;第45军布防于息县、罗山一线;第17军团布防于信阳一线。

  9月初,第71军的三个师在富金山一线与日军第13师团展开战斗。富金山附近地势险要,国军凭借地形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尽管日军动用了大炮和飞机,来势凶猛,可是第71军仍然坚守了十余天,军长宋希濂的指挥所设在山顶,可以看到山下日军的炮兵阵地和运输队。由于国军缺少炮兵,只能令宋希濂每天扼腕长叹,眼看日军在眼皮底下晃来晃去。日军见富金山阵地久攻不下且伤亡严重,便以第10师团猛攻固始。第61师钟松部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中顽强抵抗,杀伤许多日军,在四天内打退了五次冲锋。第五天,日军向守军打了500余发炮弹,杀伤不少国军官兵,紧接着,第六次冲锋开始了。危急之际,守军一个团突然从两侧冲杀过来,将日军打个措手不及而败退下去。此次反冲锋守军伤亡3000余人。在此不利情况下,固始失守,守军转移西去。

  固始一丢,第71军的富金山阵地便将侧翼露给日军。日军从固始向第71军攻击,第71军于9月11日穿越商城撤到沙窝、小界岭一线,构筑工事准备继续阻击日军。其右翼是第77军一个师防守。

  此时,日军进攻商城。在此处防守的是第30军。该军在徐州会战中坚守台儿庄出了名,此次防御战仍然很顽强,双方在此伤亡都很惨重。几天之后,第30军撤到沙窝、小界岭一线与第71军共同防守日军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战。由于守军凭借有利地形,使日军在阵地前伤亡累累仍不能前进一步。这段时间的挫折使日军大伤脑筋。在前线战斗力锐减的情况下,却又无兵可调给该处的日军,无奈,只得勉强从华北紧急抽调一个骑兵旅团增援受阻的日军。

  1O月16日,由于日军第10师团和第3师团攻占了信阳并穿越桐柏山脉占领了应山,企图以大迂回合围平汉线以东的国军,第五战区只得下令平汉线以东的国军全部西撤(留下几个师在大别山打游击。)。在这种情况下,第71军和第30军方才放弃阵地,在大别山中转了几天,后才于十几天之后折向北。从信阳-潢川之间的公路上突出去,回到了后方。

  大别山阻击战,第71军等部队共打死日军4506人,打伤17380人,同时,国军也伤亡很大。第30军第30师只剩下步兵137人,特种兵674人,而该师参加该战役之前为13536人,伤亡之大超过了台儿庄战役。

  国军第71军、第30军和第77军37师撤走之后,第16师团于10月25日占领了麻城,第13师团占领了宋埠。此时的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已经占领了汉口。此后,第16师团和第13师团继续向花园和孝感方向攻击并占领之。

  至此,日军进攻武汉的小老虎钳子的右钳爪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今天来看,国军在大别山一线的作战基本上完成了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只是因为信阳一线的国军失利才导致大别山地域的国军后撤。如果不是信阳的国军失利,日军的二个师团仍然在大别山中无法前进,从而,日军的小老虎钳子的右边钳爪就失去了作用。

  战役结束后,宋希濂军长荣获国民政府最高奖章。十一年之后,兵团司令宋希濂在大渡河兵败被俘,和黄维、杜聿明、廖耀湘、王陵基等昔日战友关押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后被第一批特赦。晚年移居美国,1994年去世。

  在大别山中激战的同时,中日双方在其北面,即罗山、信阳一线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9月初,日军第13师团在固始与国军第61师钟松部激战之后攻占了固始,第61师向西撤走。(师长钟松在十年之后在延安战役中被解放军打死)第10师团接替第13师团继续向潢川攻击,企图直取信阳以切断平汉线。

  国军第59军张自忠部在潢川一线布防,第45军陈书农部在息县、罗山一线布防,第17军团胡宗南部在信阳布防。这三个部队都与日军打过恶战,这次参加武汉会战是经过补充和休整之后重新走向战场的。为了确保信阳,统帅部特意给胡宗南部配备了一个重炮团和一支当时稀少的机械化部队。

  9月4日,第10师团猛烈炮轰潢川的第59师阵地。国军官兵顶着炮弹打退了日军多次凶猛的进攻。阵地上整天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双方伤亡都很大。激战十余天,日军没能突破国军阵地。

  与此同时,在潢川以北的息县,日军第3师团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猛烈攻击国军第45军125师阵地。双方血战十余天之后,第3师团攻占了息县,并继续向罗山攻击。第59军为了牵制日军西进,派第38师向息县日军作反冲击。第38师与日军打个碰头。双方互不退让恶战了三个昼夜,均表现了各自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倾洒了各自民族的年轻鲜血。

  9月11日,当第38师与第3师团血战的时候,第10师团又攻击第59军阵地。20余架飞机不停地轰炸,潢川一线笼罩了弥漫的炮火。恶战了二昼夜,伤亡严重的第10师团仍然没能突破第59师阵地。

  9月13日,日军攻占了罗山城。第59军与后方的联系被切断。第59军便奉命转移经过经扶县、京山、钟祥、襄河等地撤到后方。而该军第715团陈芳芝部和第540团的退路被日军封锁,这二个团便掉头向北,从日军的后方罗山、潢川处穿过回到了后方。(由此而见,日军的后方交通线非常空虚。因为主力部队都忙于向武汉攻击,后方又无兵可调,所以无法保障后方交通线。遗憾的是国军没能利这点打击日军后方)

  在罗山城下,双方也展开了一场恶战,防守第一线的是第45军二个师,防守第二线(信阳以东)是胡宗南一个师及第28师董钊部、第200师、还有炮兵第十一团和少量的机械化部队。

  10月3日,日军第3师团向罗山展开攻击。第124师官兵冒着炮火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几天之后,师长曾苏元怕日军迂回到部队右后方,经军长陈书农同意后,将部队撤出罗山城,并布防于罗山-宣化店公路的两侧以防止日军沿公路穿越大别山攻击平汉线。后来的几天,该师在公路上层层设卡,有力的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第125师在罗山东面的竹竿河处也与日军展开激战。9月16日,第10师团以坦克掩护攻击桥头。日军步兵几次涉水攻击被守军打退。日军坦克冲过来把守军击退。第125师和第1军第1旅陈鞠部以及炮兵十一团后撤到小罗山张湾之线阻击日军。

  几天之后。双方又在该地展开激烈的争夺战。飞机大炮的轰击使守军伤亡很大,就连湖中的鱼也被炮弹震死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守军仍然打退日军多次进攻。第1师阵地前的战斗尤为激烈。国军炮兵第十一团由于地形不利,害怕日军炮兵发现,不敢开炮轰击日军,致使国军步兵缺少炮兵支援,处境更加不利。

  激战中,日军飞机被第125师用轻武器打下了二架,被日军烧毁或抢走。

  争夺战最激烈的那天,双方互相冲锋,均伤亡很大。第125师705团陈仕俊部的一个排官兵据守一个村庄,被日军包围。拒不投降。日军用燃烧弹烧毁房子,全排官兵高喊口号壮烈牺牲。

  日军发现正面受阻,便同时从南、北两翼向信阳作大迂回攻击,至此,罗山、信阳以东的国军只得于10月10日撤退。由于公路泥泞,致使国军放弃了许多的车辆、辎重以及部份机械化武器。

  10月12日,由于日军的两翼攻击,胡宗南部放弃信阳。平汉线被日军切断。

  日军占领信阳之后,第3师团和第10师团兵分二路穿越桐柏山脉继续向平汉线两侧的应山、安陆及应城攻击。10月24日,应山陷落。

  应山失陷,国军全线震动。国军各部队深怕退路被切断陷于合围之中。于是。从此各部队战意皆无,谋思退路。

  此时,日军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已经攻到汉口城下。

  而在此前的10月22日,日军第21军古庄干郎部在海军协同下,从大亚湾登陆,打退了广东军队的抵抗攻占了广州。最高统帅蒋介石考虑到固守武汉已经失去了价值,(粤汉线被切断,海外援助的通路被堵死)并且北路日军已经迂回过来,颇有合围平汉线以东的国军之态势。因此,蒋介石遂决定放弃武汉,退走腹地。

  10月22日-10月25日,武汉的党政军机关及军队和无数老百姓纷纷撤出武汉。

  10月25日,日军第六师团和波田支队在没遇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中原最重要的城市──汉口。

  1O月26日,南浔路的日军第9师团攻占了贺胜桥及咸宁。

  10月25日,日军第16师团攻占麻城,10月26日第13师团攻占了宋埠。

  1O月26日,第10师团从应山攻占了德安。(安陆)

  稍后几天,日军各部队先后攻占了应城、孝感、通城、岳阳及修水河北岸。国军各部队也纷纷撤到平汉线以西、以及新墙河、修水以南。

  至此,武汉会战结束。

  (国军认为武汉会战从6月15日日军攻占安庆算起。日军认为武汉会战从8月22日攻击瑞昌、黄梅、六安、霍山等地算起。)

五、五十八年后的战役总结

  规模巨大的武汉会战已经过去五十八年了。今天,随着历史的远去以及各种史料的披露,我们也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对那场会战做一次全面的军事总结,以便从中汲取某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应该指出,武汉会战对于国军来说,是一场失败的会战,其对于今后的抗战影响极其深远。

  今天来看,国军统帅部在指挥武汉会战的具体战役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误。

  比如,尽管统帅部在会战之前的制定的作战指导方针上计划了要在外翼布置重兵以寻机聚歼日军,这本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可是在实际的作战时却并没有将这个决策真正落实到实处。虽然在第九战区南浔路一线布防了许多兵力,可是在后来的万家岭战役中还是没能全歼第106师团。如果在会战前在此处再多放几个军的兵力(武汉市郊始终摆放几个军的兵力没用到刀刃上。),可以想见,第106师团和第27师团很可能被全歼。

  很可惜,南浔路一线那么险要的地势没能很好的利用之。其结果是兵力分散、处处设防,被动防御,处处挨打、处处后退。

  这方面的失误,几十年之后,许多国军官兵也认识到了。

  今天来看,武汉会战正确的兵力部署应该是这样:首先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武汉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弃。(战争开始以来到武汉会战之前,拥有大量重炮、飞机、坦克的进攻型武器的日军陆军攻克了每一个国军的坚固城防和野战工事。)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该在防守的过程中积极寻求战机以灵活的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而不应该死抱着单纯防御战和阵地战的观念不放。事实上,国军在会战中基本上采用了死板的阵地战的作战方式。这样一来,从根本上来说,就失去了打破日军的某一路进攻,聚歼其主力的前提条件。而武汉会战之前的多项战例已经证明了在拥有大量进攻型武器的日军面前,单纯防御的阵地战是无法阻止日军的进攻的,而消灭日军的进攻部队就更谈不上了。

  具体的讲,国军统帅部应该将主要兵力(集中兵力)摆在南浔路方向。这里地势险要,山峰迭叠,日军的大炮,坦克和飞机在这里会失去应有的效力,而拥有众多步兵兵力的国军就会处于优势之中。这样,在阻击部队利用地势逐次消耗了日军进攻部队之后,设伏的生力军再突然出击,一举全歼已疲劳衰弱的日军。(当然,还应该以有力的部队在外围设防以阻击增援的日军。)

  比如,南浔路的日军第106师团就险遭全歼。如果在战前统帅部在此地多摆放五个师以上的兵力的话(当初就应该有此项作战计划。而聚歼第106师团只是在作战过程中临时决定的。)第106师团就要全军覆灭了。如果再多摆放十个师以上的兵力话,不仅第106师团,恐怕连第27师团、第101师团也会难逃灭顶之灾的。

  如果国军能在此地聚歼一至二个师团,那么,进攻三溪口的第9师团就会不战自退。而波田支队和长江北岸的第6师团也会颇有后顾之忧地在九江、黄梅一线缩头缩脑,裹足不动了。

  而北路大别山二处的日军也不会再以较大的代价去硬攻国军阵地了。这样的话,整个战局就会极大的有利于国军一方了。

  其实,今天来看,当初国军统帅部只是将稍为多一些的兵力摆放在南浔路方向,由此看来,(由各种史料得知)国军统帅部并没有下决心计划在此地以绝对优势兵力聚歼日军某一路主力。而是犹豫不定的有此想法并稍稍多摆了一些兵力。结果,当战机果真出现时,反而因为兵力不足导致了第106师团逃脱。

  南浔路兵力不足并不是无兵可调,武汉市区外围尚有五个军,在战役期间只是进行零打碎敲的作战,而且郑州方向尚有20万补充兵准备随时运调武汉前线。(武汉会战后期,蒋介石手令第13师方靖部北上打通平汉线,以调20万补充兵南下武汉前线,后来未打通平汉线而作罢。)所以,有兵而不调到南浔路,这只能说明统帅部战前指挥不当,缺乏远见。

  另外,从日军的方面来看,日军在会战中已经动用了最大限度的兵力,就是说,已经达到了作战能力的极限。如果国军能在南浔路方向打掉日军一、二个师团的话,整个会战,乃至整个战争恐怕就要是另一种结局了。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国军,从蒋介石到各军长师长,普遍缺少那种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的军事意识和军事素养。因此,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军不能采用正确的以运动战的方式去与日军作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军的失败是必然的事情了。

  设想一下,当年的武汉会战如果聘用共产党统帅部和它的将领指挥的话,其结局很可能会好得多。 [ 注:当然!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军的各部队不会服从共产党统帅部的指挥,而能指挥动的国民党集团又缺少正确的战略意识,这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

  十年之后,共产党统帅部正是运用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以劣势的装备打败了用美国武器装备的强大的国军并只用三年时间就接管了全国统治权。较轻易的就将日本人用八年的时间也没能办成的事给办成了。 [ 注:从这点来看,当初如果用共产党领导全国军队进行抗战的话,其结局很可能会是较好的。当然,连个假设是幼稚的、非逻辑的。但是,从十年之后的国共两党内战的结果来看,共产党的战略战术确实远远高于国民党。 ]

  今天来看,纵观全局,国军只是挡住了(基本上)日军大老虎钳子的左边钳爪和小老虎钳子的右边钳爪的进攻。如果当初不仅仅是挡住,而是彻底砸碎这两个钳爪中的任何一支的话(最可能的是南浔路方向的钳爪)那么,既使武汉失守了,对于国军来说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也是一个难得的胜利。因为国军只有利用武汉外围的复杂地势才能有力量阻止日军的进攻并寻机消灭之。(在中国东部及华北平原方向是无法阻挡拥有大量现代化武器的日军进攻。)

  遗憾的是,国军失去了这个极好的机会!

  武汉一失,中国的抗日战争遂进入了一个更加艰苦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