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乔部分著作介绍

 张问骅 2023-04-08 发布于甘肃
短篇小说集《尖叫的河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2月
图片
一条为生命尖叫的大河,十一个随波而逝的故事。

我们总是一遍遍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

一面是残酷,一面是希望。

生活的双重面向是河的两岸,河的两岸是记忆里的故乡。

大河环抱的朱家湾,所有笑泪悲欢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滚烫的土地上。河流滋养着村庄,也从每个人的生命中流过。这条大河是村庄灵性的象征,泛滥着人性的欲望,也潜藏死亡与秘密。

在这片乡愁大地上,河流连缀起十一个不同的故事,铺展开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做着英雄梦的铁匠,渴望用打架来自我证明的窝囊汉,高宅大院里丧失自由的妻妾,一厢情愿为夫复仇的寡妇,听得见大河尖叫的少年……还有一个年幼无知、不谙世事的“我”。

“我”和所有孩子一样,目光天真,无知无畏。“我”注视着村庄里发生的一切可理解与不可理解的事,在不经意间,用诙谐、单纯的童言童语揭开了生活残酷的真实面。



图片

图片

军旅短篇小说集《走火
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1月

全书共收入18篇作品,《发射》《过河》《会说话的雪山》《火力》《立正 稍息》《瞄准》《木马不是马》《目标》《兵家常事》《伤疤》《石头在歌唱》《碎片》《通条》《午后的阳光》《阳光下的故事》《营门》《准星》《走火》。多年深厚的基层经历和真诚炽热的士兵情怀使作家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丰厚的精神资源和宝贵的写作立场。全书作品以普通营区的兵们为着力点,以兵们的生活为场景,以兵们的故事和情感为情节,兵味浓醇独特,笔锋直指很多军旅作家不屑或者不敢触及的领域。小说文字清新通透,质朴自然,绝无矫揉造作,亦少华丽词藻,在静谧的叙达中蕴藉着温婉的感伤,积聚着动人的情绪。小说叙述和描写也是沉静耐心、平实深刻,安静得十分质朴,孤独得有些悲壮。这部小说集的出版,无疑是新世纪军旅文学纷繁背景下最为纯粹独特的一道风景。



图片


图片

诗集《大故乡
中国言实出版社,2022年10月

本书共选入北乔新创诗歌162首,分山水之境、神秘之象、生命之味三辑。
此心安处即故乡。北乔这位当代行吟者怀着故乡般的情谊,用诗歌的笔触,写其家乡,更写其曾经抵达的地方,建构情感和文学双重场域的“大故乡诗学”。南国山水、内蒙草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厚土中原、烟雨江南、浓情黄淮……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自然之情、人性之美、精神之血脉、生活之坚韧力,读来如沐春风、如枕流水,让人温暖又踏实。因为有了诗,那些远方不再遥远;因为有了诗,那些远方成了故乡。
该书入选由《诗刊》社编辑、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 “新时代诗库”。



图片


图片

散文集《初心记
研究出版社,2022年8月


此书为北乔参加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2013年春季班学习日记,每天一篇,计60篇。以党校的授课和活动为基点,记录了学习的内容、活动以及心得。书中内容既有对学习内容的点评,也有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故事,更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文字灵动,思维跳跃,可读性强,既能感受到纤细的党校生活,又可从中获得一些思考。读起来有很强的代入感,引人入胜。



图片


图片

散文集《三生有幸
河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4月


《三生有幸》是作家北乔的散文集,“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之一。分为三辑,分别写出了文学、故乡、父母、亲情和理想,文笔冲淡厚实,看淡人生却掩饰不住文学中跳跃着的人生智慧。描摹有生活场景时不时总有那么一幕直击你记忆深处,鲜活到你咂品良久,会心一笑。如和老友重聚,三言两语激活往昔的共同记忆,再有滋有味地细品他那些你缺席的岁月。他写人尤为出色,如写李洱的《耍不耍花腔都是李洱》,写刘庆邦的《回到她们生活的现场》都极为生动有趣,认识独到而感悟充沛。



图片


图片

散文集《远道而来
太白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

本书以宏阔视野观照西部高原,以细腻笔法书写西部高原,以哲性诗意体味西部高原,点亮历史之光、纵情自然山水、状写人文情怀。既有对史料扎实细密的爬梳,也有荡开一笔对古代人事的遥想;既有对他人日常的描写叙事,也有对自我人生的回眸咀嚼。
这部散文集可视为以临潭为文化个案的大散文,极具哲学意味,在永恒与瞬间、遥远与当下、耸立与隐藏、鼓噪与沉默等诸多中国所特有的意象和意味中,探索或表达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类、大世界与小个人之间的关系。
《远道而来》的“道”,是指时空距离、历史风尘,更是指西部高原所特有的山水生态、生活情状和人文精神。因而,作者、高原和读者,形成了彼此的远道而来,又将建构另一种情感之道、审美之道和人文之道。



图片


图片

诗评集《诗山
中译出版社,2021年1月


66位当代诗人代表作各3首
66篇贴合度高的灵动诗评
66幅黑白摄影的现实意境
一位诗人自选三首诗,是代表作,或他们特别喜欢的作品,也可能暗含诗人的某种情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首诗,足可见一位诗人的质地,也是诗人创作世界里的一座山。
从50后到90后的他们,诗风各具个性,建构了当代新诗的中坚力量,《诗山》,成为当代诗歌一次代表性、集中性的体现。
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歌等多个领域跨界北乔,善于从文本入手,以细读式评论为支点,发现诗的秘密,言简意赅地呈现诗人的作品气质。点评文风朴素,重在读解,引导大家更好地走进诗歌,走近诗人心灵,让我们可以全面地感受当代诗坛的风貌。
北乔原创的69张黑白摄影作品,用光独特,构图讲究意境,注重用光影来表达品味和启示的力量。诗歌、点评与光影三者相得益彰,也是本书的又一大亮点。



图片


图片

长篇小说《新兵
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年1月


《新兵)是一部反映军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一群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普通新兵,他们在新兵连过起了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华丽转身的火热生活。小说浓郁的军营生活,新兵连这一特殊时期的摸爬滚打,体现了新兵成长“休克期”的多重画面。小说饶有兴趣地描写了新兵们由对军营的不适应、游离于社会青年与军人之间的多变角色到成熟的军人形象,碰撞出许多趣味强、颇有意味的生活细节,刻画了充满时代意识、敏感、细腻而又充满阳刚之气的新兵群体。小说内容丰满好读,故事情节摇曳生姿,字里行间兵味浓郁,是新时代军事题材创作领域里的新收获。



图片


图片

诗集《临潭的潭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7月

全书分“高原诗经”、“隐喻或辽阔”两辑,计220多首诗。
站在一处水潭边,世界和灵魂都会荡漾,那些体验之后的呼吸,那些自然与生命的对话,那些潜伏于灵魂深处的黑与白,在某个瞬间涌动为精神之潭。
一切是抽象、游离的,一切又是全真的具象。我们对高原,总是陌生而熟悉。高原独特的风光和隐秘,在我们的想象之外,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高原,充满人生寓言。我的人生,你的人生。我们走进高原,就是在走进我们自己。这里有熟悉的高原,陌生的日常生活,与你一同走上诗意与哲性相融的阅读旅程。
从古典的意味与现代的想象之间走过,进入高原内部,将神秘与隐喻引领到字里行间,临潭而立,自然的潭映出生命行走的心灵之潭,呈现不一样的阅读审美!



图片


图片
文学评论集《约会小说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7月


《约会小说》主要汇集了文学评论家北乔品读当代小说的数十篇评论文章,涉及铁凝、李洱、苏童、贾平凹、刘震云、曹文轩、迟子建等作家的长篇、中篇和短篇等小说作品。北乔有扎实的作品细读功夫,总能读出小说的新意和独特之处,并注重以感性的文笔拥抱小说的性感。本书是研究当代文学特别是了解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现状的窗口,也展示出北乔个性化的的小说立场和批判。同时,北乔对鲁迅、冰心、沈从文、萧红、丁玲等现代作家的小说也有着与众不同的解读和思考。



图片


图片

微型小说集《天要下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


北乔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发现生活的意味并将其转化成精致隽永的微型小说,具有点石成金的制胜法宝。独具慧眼,匠心独运,能够在流水帐式的平凡中,看取奇崛,发现真谛,从而构造自己的作品,实现从生活到艺术的点石成金。
北乔营构他的小小说,似乎很喜欢那种“曲终奏雅”的方式。那最后闪光,不仅是情节的前后顺序的置换所造成的悬念,更是对于某种人生哲理的进一步发掘,言有尽而意无穷,有限的文字造成悠远的意境,让人遐思,让人沉吟,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却又难以用言语充分表达出来。



图片


图片

文学评论集贴着地面的飞翔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

全书共分十六章,每章以“作家论”形式展开,辅之以他与作家的长篇对话,从而完成了对一位作家的整体认知。附录中既有从宏观角度考察武警文学整体创作风貌的篇章,又有对具体文本、文集、影视剧进行微观分析的篇目。
北乔在书中精当的艺术点评体现出的审美感悟力同样值得称道,文本的细读、印象式的点评,在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显得难能可贵。当下文学批评所弥漫的理论崇拜和理论焦虑,以及对作品细读的忽视,在很多程度上都远离了文学批评的最初旨归,而北乔的这些文章则最为接近文学批评的本质,以作品为中心,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细致呈现了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作家的创作特色。
《贴着地面的飞翔》从“点”到“面”呈现了武警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及时关注、研究了武警文学中各个门类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在目前的武警文学研究著作中,具有开风气之先。



图片


图片

散文集天下兵们
人民武警出版社,2007年5月

《天下兵们》以白描的手法写了军营里100个有代表性的兵,犹如一幅充满谐趣与生活气息全景式的军营浮世绘,兵味纯正,可读性强,令人大开眼界,可以另一种视角感知营区,接近士兵。军营总是令人着迷,有许多神秘之处。那些青春年少又威武十足的士兵,在齐整的步伐下有着怎样的生活与心灵世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好奇。《天下兵们》,足够让我们与兵们近距离接触,从文化的角度,从人生成长心理以及一个又一个鲜亮的生活细节中,深度了解营区大院的军中男儿,感觉神秘好奇而又无比真实的营区生活。



图片


图片

文学评论集刘庆邦的女儿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

本书以女性主义观点和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中国当今短篇小说之王”刘庆邦小说中的乡村女性进行全方位解读。52位乡村女性,年龄从幼年到老年,涵盖了女性的一生。作者进入她们不同于男性成长的文化、情感、选择、梦想、困惑,展现她们带有乡村和女性浓重色彩的精神之旅。作者以纤细的艺术感悟力和坚实的文化创作经验,将文学研究的学术性与文学创作的诗性有机整合,保证文化研究独到性和深入性的同时,以优美的叙述,还原了乡村的诗意和乡村女人的诗情。这是一部集独具匠心研究视野与个性化叙述手法的著作,既有浓重的学术含量,又具沁人心脾,扣人心弦的可读性。



图片



图片

长篇小说《当兵
人民武警出版社,2003年3月

《当兵》选材于武警部队连队官兵的生活,笔触细腻,细节生动,情节飘逸。作品格调高雅,青春气息浓郁,处处闪现着营区那鲜活的生活细节;语言充满营区文化所特有的质地,揉合了语言的传统古典美、军人的个性美和当下的时代美,韵味与美感俱佳;情节跌宕动人,可读性强,多侧面地勾勒出部队基层生活的多层面图景。作品讲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条件、不同政治环境里成长的青年,一旦参军到部队,就必须在军营文化的浸染下生活。从对故乡或社会文化的全部或部分断奶引发的文化休克,到主流上接受军营文化而又不时试图实现局部冲破,再到这种文化植入血脉无法舍弃,这是当兵的过程,更是生命一个又一个不可淡薄的状态。作者运用性格细节的才能十分突出,笔下人物性格鲜明,真实生动。尤其对余洋这个人物的描写,深入细微,通过这个心灵怀伤痛的青年从军之后经历的紧张的警营生活和惊险的战斗考验,描绘了一个当代青年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环境之内的心路历程。作品中纯正的“兵味”,真实、深刻,同时令人感到亲切的“味道”,是自20世纪80年代军事文学高峰时期以来久违了的“味道”。《当兵》将和平时代士兵的爱国主义情怀、英雄主义精神和甘于为国为民的奉献意识化在日常生活之中,艺术地提取了军人最为纯净而真实的生活层面,在日常中很好地表现崇高。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