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为何不立出色的恭亲王奕訢为储君?而选平庸的咸丰,有何原因

 飞雪季 2023-04-08 发布于印尼

1831年,已50岁的道光皇帝,因儿子奕纬悖逆,道光愤怒飞起一脚,正中奕纬裆部,奕纬惨叫一声,结束了儿子年轻的生命。老二老三也早夭,此时年近半百的道光竟然膝下无子,龙脉断绝,真是不胜凄凉。

内容图片

幸好上天没有那么残忍,奕纬去世的同年,道光皇帝接连迎来了两个儿子的降生。总算天佑大清,龙脉不绝。之后道光也再接再厉又生四了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出生时道光已过60岁,这时候他认为是该考虑立储大事了,毕竟这关乎整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此时,道光帝有六个儿子,皇五子奕誴因赋性粗荒,早早就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没有了候选人资格。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都年幼,不适合立为储君。只有皇四子奕詝、皇六子奕訢符合当立储候选人。清朝立储讲究立贤不立长,而道光不选优秀健康的皇六子奕訢,却选又瘸又平庸的皇四子奕詝,这是怎么回事呢?

内容图片

奕詝、奕訢竞争:各优势和不足对比

清代从雍正皇帝开始,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秘密立储,全凭皇帝本人拿主意,其他人不能预知。于是道光皇帝就在奕詝、奕訢之间反复比对,举棋不定。而奕詝、奕訢之间竞争也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皇四子奕詝的优势有二:

第一,子以母贵,奕詝生母钴禄氏被册封为孝全成皇后。道光和钴禄氏皇后的感情如胶似漆。

1840年,仅33岁孝全成皇后病逝于圆明园寝宫。道光皇帝对孝全成皇后感情深笃,她病逝后,道光在世期间,再未册封皇后。

内容图片

第二,成了最年长的嫡子。皇长子亡故,皇次子、皇三子早殇。奕詝现在就是诸皇子中的老大,加之其生母为皇后,奕詝就成为实际上的嫡长子。按照清王朝的家法,凡是皇子,不分嫡出或庶出,均有入承大统的可能,只要够出色,但在宗法和礼教盛行时代,嫡长子的地位还是备受尊崇的,在竞争储位时,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权重。

奕詝的不足也很明显。

第一,奕詝腿脚不好。一次在南苑皇家猎场打猎时,他不慎落马,摔伤了骨头。虽然经过宫廷御医的治疗,但还是留下后遗症,走路无法如常人。皇帝是真龙之身,岂可身有残疾。这对奕詝竞争储位,明显是一个影响。

第二,奕詝的生母钮钴禄氏已经过世,虽然曾受过道光皇帝的荣宠,但现在统摄六宫事务的是皇六子奕訢的生母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虽然奕詝从小就被静皇贵妃收养,但生母和养母,毕竟不是一回事,其中的微妙不言自明。

内容图片

皇六子奕訢的优势也有二:

第一,奕訢天资聪慧,能文能武,深得道光皇帝欢心。在读书理政、骑马射猎各个方面,奕訢的表现都明显优于老四奕詝。道光皇帝也一直对老六奕訢十分赏识。

第二,奕訢的生母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正统御六宫事务,虽无皇后之名,但有皇后之实。这在竞争储位上优势就特别明显。

奕訢的不足第一是庶出,不是皇后之子。第二是为弟,前面还有个哥哥奕詝。但整体来说,奕訢聪慧过人,文武兼备,深得父皇欢心,又有母亲助力,似乎胜算更大些。

内容图片

但道光皇帝对嫡出庶出有很强的执念,就像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一样,康熙立嫡子胤礽为皇太子后,因不法废了又复,乾隆立第一个嫡子因早夭,伤心不已,第二出于对嫡子的执念还打算立,结果嫡次子也早夭。

道光帝也深受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在奕詝出生时,前面的哥哥都没了,这时候皇四子奕詝自然是道光最年长的儿子,也算是嫡子,就凭这个,道光对奕詝必然高看一眼。

内容图片

而皇六子奕訢出生时,道光已经没那么兴奋了,也占不到任何优势,因为他的前面已经有两个哥哥了,此时他这个儿子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所谓“母凭子贵,子以母贵”,皇六子奕訢输就输在身份差异,他生母氏总比奕詝生母慢一拍,她是静妃时,钮钴禄氏已是全贵妃,钮钴禄氏去世后,静贵妃才熬到皇贵妃,以为不久也会升为皇后,但这时候的道光帝突然念旧不再封皇后了。

奕訢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就差一步之遥成为皇后,谁料,道光对立皇后这件事不再上心,这也导致皇六子奕訢也输在了起跑线上。除了综上所说的这些差异,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奕詝有一个权谋心计的老师!

内容图片

真正决定胜负:权谋心计

在历代宫廷斗争中,嫡出庶出,有才无才等因素,并不能决定最后的结果,真正决定胜负的是权谋心计。皇四子奕詝本人虽资质平庸,但他的师傅杜受田是一个精通权谋之术的人。

杜受田是山东滨州人,道光三年进士,后被授编修。再后来晋升为中允、督山西学政。

道光十五年(1835年),杜受田被特召还京,进上书房教授皇四子奕詝读书。后来,他的的官职一路飙升,做到内阁学士、工部尚书。但道光皇帝让他只是挂名,不必去工部和内阁上班,一心教育奕詝。

内容图片

杜受田在上书房一待就是十几年,将奕詝从一个懵懂幼童,培养成饱读诗书的青年。杜师傅为奕詝的成长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学业上,使出浑身解数培养他成为一位好皇帝;生活上,奕詝自幼失去母亲,杜师傅在生活上也倾注了许多关怀和照顾,师生日日相处,感情也日渐深厚。

奕詝弓马娴熟,熟读经史,在众皇子中还算比较出色的,可是在六弟奕訢面前,总是差那么一截!

道光十七年(1837年),皇六子奕訢也入上书房读书,师从卓秉恬、贾桢等饱学官员。随着皇子们日渐长大,上书房的琅琅书声中,师父间的争斗也就在不动声色中进行着。

内容图片

老六奕訢是皇子当中的佼佼者,吟诗作对,骑射刀剑,无不精通,总之,聪明好学的奕訢逐渐成长为一位文武双全的英才少年了。

反观老四奕詝早年因坠马成跛子,骑射不行,文学也没有大造诣,因此文武,奕訢都要比奕詝优秀很多。

所以对立何人为储君,道光心里一直犹豫不决,难以决断。他曾赐四皇子奕詝锐捷宝刀,同时又赐六皇子奕訢白虹宝刀。从赐刀这件事上,奕詝和奕訢的师傅们,都品味出其中深长的意味。

宫廷争斗,都是鸭子洑水,表面不动,暗地里划拉个不停。这种暗斗,上不了台面,所以外人难以知晓。台面之上的较量,也就那么关键的几个回合,却决定胜负的走向。

内容图片

据野史笔记《清人逸事》中记载:道光皇帝晚年,某日道光召集诸皇子到南苑射猎。奕詝去之前,他的师傅杜受田特意叮嘱:今天射猎一定不要发一枪一箭,而且还要严令手下也不许猎杀任何动物。如果道光皇帝问起,就说时下是春季,正是鸟兽怀春孕育之时,不忍心猎杀它们以干天和。

而且,作为长兄,我也不愿意用弓马一日之长,和诸弟一争高低。杜受田还强调,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这样做,这样说,千万不可马虎大意。

奕詝牢记了师傅的叮嘱,在射猎时安然不动,未发一枪一箭。射猎结束后,诸皇子回来复命。皇六子奕訢猎获最多,而四皇子奕詝空手而归,道光十分好奇,就问奕詝为什么一无所获。奕詝按照师傅教的那套说辞应对。道光听后非常高兴,称赞他道:“你可真有仁君的风度啊!”

内容图片

要说野史的记载不一定靠谱的话,《清史稿·杜受田传》的记载就更进一步印证了此事的真实性,上面对此事也有简略记述: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奕詝未发一矢,宣宗问之,奕詝对曰:“方时是春季,鸟兽孳育时候,不忍心伤生。”

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道光对四皇子奕詝的回答很满意,决定立储遂密定。

杜受田深通权谋之道,他知道按照奕詝的文武才略,远不及六皇子奕訢。于是他就采取了“藏拙示仁”的办法,设法为皇四子奕詝打造“仁德”的形象。在儒家思想中,仁德是本,事功是其效,如果只重事功,则难免颠倒本末。

内容图片

春日射猎一事,六皇子奕訢猎获最多,沾沾自喜反而显得轻浮卖弄,而四皇子奕詝秀出了仁德的风采,道光皇帝摇摆不定的天平,开始向皇四子奕詝的方向倾斜了。但他仍然拿不定主意。于是,道光决定再来一次较量。

据《清人逸事》记载,还有一次决定立储结果的较量。这次杜受田又指导皇四子奕詝赢得道光皇帝的欢心,从而彻底奠定了争储斗争的胜利。

道光晚年积劳成疾,久治不愈。道光皇帝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储的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他就召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前来讨论时政,以最终决定大清国皇位继承人。两位皇子在觐见道光之前,都前先去觐见了他们的老师并问计。

内容图片

六皇子奕訢的师傅卓秉恬对自己学生的才识十分自信。他告诉奕訢,皇上如果垂询,你要坦率,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杜受田则对四皇子奕詝说: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唯有一策,就是皇上病重,阿哥要在床边伏地流涕,让皇上看到阿哥的诚恳,以自己的表仁孝之心。

奕詝听后,见到父皇后,依计行事,果然让道光皇帝龙心大悦。他认定皇四子是仁孝之君,能堪当大任,于是下定了立储的决心。

内容图片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皇帝写下立储密旨。立储一事,《清史稿》记载为:“道光二十六年,宣宗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

而在《清皇室四谱》中这样描写:“道光二十六年,道光皇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匣。”

道光三十年,道光病重,急召众大臣在床前,道光帝取出金匣授予众臣打开,立储密旨的内容是: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的封号,奕詝立为皇太子,奕訢封为亲王。

整个清朝,立储密旨中对另一个皇子做出安排,仅此一例。这足以说明道光皇帝对皇六子奕訢的偏爱,也可说明他在立储问题上的矛盾和徘徊。

内容图片

道光执政后期,洋人退到沿海,朝政大体平稳。地方官知道道光帝心情烦闷,无论任何事儿都只报喜不报忧,令道光帝的心情逐渐好转。五口通商以后,海关税收不但稳定,而且逐年上升,国库日渐充实。大清国似乎朝着再次强盛的方向发展。

但在这种平静的假象后面,大清其实已经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道光皇帝深居紫禁城内,享受着表面的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其实不知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发展一日千里。而道光还驾驭这大清这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按部就班地行驶在原先的航道之上,奉行着传统的治国方略。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他依然按照传统的仁德标准,将帝国权力的接力棒交给另一个守成者手中。大清的危殆,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从此就命中注定,不可改变了。

内容图片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逝世于圆明园慎德堂内,享年69岁。

鸦片战争失败,大清割地赔款,这使道光皇帝觉得自己上愧祖先,下无功德于子孙百姓。

于是,他留下遗嘱,其内容简单说就是:

一是,死后将其画像悬挂到寿皇殿和安佑宫。

二是,死后不要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

三是,死后陵寝名称写在明楼背面,正面镌刻的皇帝名字。

四是,死后将他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也让后人谨记。

内容图片

《清史稿》对道光的评价是“宽仁之量,恭俭之德,守成之君(贤明的帝王)也”,同时也指出他“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

《清史稿》的评价,应该说十分客观。道光宽厚仁慈,厉行勤俭节约,在传统来说,算个不错的皇帝。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的爆发,他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守成之功,赢得令名。但是,鸦片战争前后,世界局势已然发生变化。

他没有魄力匡救时弊,进行改革,而是继续抱着祖宗成法,延续着传统的治国方略,使大清错失了革故鼎新,进行近代化改革的大好时机。大清此后,国势日蹙;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难辞其咎。

内容图片

写到最后

其实,对于立储,道光也是很纠结的,道光偏爱和赏识老六奕訢的才识,他的优秀和才能都是明摆着的,但道光深受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他对立嫡子的执念应该不低于乾隆,他从开始内心就已经默认老四奕詝为继任者了。先从情感上,道光和孝全皇后感情深笃,爱屋及乌;从性格上,道光更喜欢老成稳重的奕詝;从仁孝方面,奕詝展现出至诚至孝的良好品德。最终道光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在选储上放弃出色奕訢而选择平庸奕詝。常言道,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人,身处危机的清朝需要的不是抱残守阙,蒙混度日的守成之君,而是有真正才能,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有为明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