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不平凡的完小生(三)

 后稷文苑 2023-04-09 发布于山西

2023年

4月9日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农历闰二月十九  星期日

不平凡的完小生活

(二)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不平凡的完小生(一)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不平凡的完小生(二)

我从西社完小毕业已六十多年,以后上学、参加工作,至今退休也十多年了。当时的老师们殚精竭虑,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培桃育李。他们耳提面命的教导,自己受用不尽,至今还会常常想起。

郑庭桂老师

郑老师乳名百柱,学名庭桂,韩家庄人。 

上完小前,就对郑老师有了一些印象。一是来源于平兰表姐,她那时在下柏完小上学,学校让学生练毛笔字,表姐来舅家让她大舅(我父亲)为他写了一个仿底,内容是:清明到、青蛙叫;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单衫。郑老师当时在下柏完小工作,见到表姐写仿的内容,问她这仿底是谁写的,她说是桐上大舅写的。经过交谈知道郑老师是父亲当年太杜高小的同学,和韩家庄我老舅家是本家。二是听高我两届在西社完小上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说,郑老师有两年犯头疼病,索性剃成光头,每天外出骑车子锻炼十几里,还承担了给食堂挑水的任务。当老师的还有这股子劲,未见其人,形象已在我头脑中立了起来。

1959年,送走了上届毕业班后,郑老师根据学校安排,又接手了刚升了六年级的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幸运。他教语文、历史,直到毕业。

历史课是完小新增加的课目。第一堂历史课首次见到郑老师,中等身材,胖瘦匀称,稍显瘦长的“国”字脸膛红润,背头,双目慈祥,穿一身那个年代工作人员颇具代表性的合体的银灰色中山装,显得端庄大气。他身板笔直,用近乎演讲的口气说:历史是记载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一门科学……它发“载”音与众不同,似乎从舌头顶着舌尖发声。写“国”字时,他的习惯笔顺是“「、」、玉”。每次讲课,带着课本,但很少看课本,想必备课下足了功夫。他讲课像讲故事,同学们听得入神,下课铃声响了,大家都像是没听够,盼着再上历史课。

郑老师讲课有时会来个小插曲,如讲王莽篡汉这段历史时,就唱几句眉户《走南阳》:“天下昏昏民不安,王莽贼夺取汉江山……” 讲抗金英雄岳飞时说,邪恶病痛都怕岳飞,要不人们烧了手,碰了脚都喊“岳飞”。讲鸦片战争时,告诉同学们,鸦片就是老百姓说的“洋烟”,是祸害人的毒品,有多少人吸毒败家,卖房、卖地,甚至卖老婆儿女,最后吸毒成瘾,人成为废人,悲惨死去。几乎每个村都有这样的事例。这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最阴险的损招。并满怀深情地赞扬林则徐抗英爱国的民族气节。下一堂课,便让同学们叙述上次讲的内容梗概,加深了解记忆。

他讲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眉飞色舞,并结合本地实际,讲述日本鬼子强征民工在高渠村北挖壕,企图抵御北山抗日军民进攻,沿山一带多个村庄被日本鬼子焚毁的邪恶行径。讲到日本鬼子侵占中国蓄谋已久,狼子野心。中秋节月饼图案是中国地图,问孩子们月饼甜吗?孩子们说甜。告诉孩子 们长大要去中国,中国富足丰饶,比月饼还甜。向孩子们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在讲游击队收复稷山县城,打开县城东门后,战士们用刺刀直插敌人心脏,他用教鞭当道具,在教台上表演起来。讲堂气氛热烈,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真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讲到抗战历史时,他讲了稷山地下工作者在吕梁山的一些活动情况,个别同学说郑老师胡吹自己。多年后,我在稷山政协编印的资料中看到,当年稷山牺盟会组织中确有郑老师的名字,他参加的工作主要是抗日宣传和歌咏活动,始知郑老师确曾有过这么一段光荣的历史。

为了巩固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记忆,有一年,在庆元旦活动时,郑老师让爱好美术的同学以壁报的形式,将夏、商、周、春秋、战国……各个朝代顺序用彩色标画出来,并配上与之相应的钱币、器物模型、人物画像。真是动足了脑筋,出尽了点子。

郑老师教语文除了认真备课、讲课外,还十分注重同学们的基础、基本功练习,让大家买了《新华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不会说话的“老师”常在身边。他还向同学们推荐《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山西作家青稞、霓裳合著的《同蒲风光》一书,对大家放飞梦想,扩大知识面,写景叙事有很大帮助。为了引导学生与时代同频共振,适应当年大办农业、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要求,组织我们给邢燕子、王桂芹写信,给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写信,表示以实际行动向英雄学习。通过和课本中的英雄人物联系互动,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郑老师点子多,班级学习氛围生动活泼。

郑老师深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备一桶水甚至一缸水。按说以他的老底子,教我们绰绰有余,但他不吃老本,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不断充电,自费订了《山西教育》《山西日报》和《人民文学》。凡有好文章、优美词句就写在教室门两侧的黑板上,“暮云叆叇”“鱼肚色的天空”等词语,我就是从教室门外的黑板上抄写记下的。他号召同学们抄书练字,告诉大家语文写作知识全靠平时积累吸收。“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注意观察,勤动手,如写日记随笔等记录所见所思所感,,时日渐长,定会循序渐进,产生飞跃。

当时我们班的教室和郑老师宿舍都设在高渠戏台前的关老爷庙里,胆小的人是不敢在这里住的。郑老师在院门上方写个“礼门义路”四个字,孜孜不倦,勤勉敬业,承担起授业解惑、教书育人铸魂的任务。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最咬牙、吃紧的时期,郑老师在教室墙上写了大兴延安之风、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励志名言警句,填补了物质生活的不足。他给我们讲毛主席少年时期的故事,毛主席博览群书,把当地乡里能借到的书都读遍了,还专门在繁华的车马喧嚣的城门下读书,锤炼心无旁骛、闹中取静的意志。他常用孔子的话,“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尽与议也。”激励同学们树雄心立大志,不计较物质生活的华糙丰欠。教导我们珍惜光阴,他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车轱辘不圆早些转。

在做人方面,教导我们“敬人者人恒敬之,恶人者人恒恶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以后长大在社会上办事,他都告诫同学们奉公守法,结合刘青山张子善案件,要求大家犯病的别吃,犯法的别干。他说:“不怕你现在跳的欢,就怕秋后拉清单”,不义之财“好吃难克化”。还告诫同学们任何时候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并张口用牙齿和舌头的例子,让大家不恃强欺弱。

六年级面临小升初,那时我们毕竟年少无知,郑老师对学生们的日后前途看得很重,点灯熬油刻腊版印复习资料,甚至晚自习拿起与自己无关的算术课本给同学们讲习题。面对频繁的考试,他考前给大家打气加油,告诫大家不打无准备之仗,粗心大意害死人,沉住气再检查一遍,坚决不交头卷……鼓励考得好的同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骄傲,大意轻敌失荆州;对考砸了的同学,则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哪儿绊倒哪儿爬起来,吸取教训,以利再战。

上了初中以后,我去相邻的母校看过郑老师几次,他都对我给予了慈父般的关怀鼓励。有一次,韩家庄老舅家万成表兄结婚,见了大门上郑老师写的对联:幸有良辰迎淑女,愧无旨酒宴嘉宾。我当时忽然想到,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功臣,郑老师谙熟历史,他给本家两个堂侄起了万成、万功的名字,是不是也寄托了对先贤的敬仰,对后人的殷殷期望?

以郑老师良好的心态,咋也能活个大年纪。后来向熟人打听郑老师的消息,说是突发病,诊病又不及时精准,就这样走了,才五十多岁,还不到退休年龄,真让人痛惜。 

张占魁,1949年1月11日出生于稷山县桐上村,1964年考入铁路中专,1968年参加铁路工作,2008年退休。退休后,热心参与关工委工作,参加老年人戏曲演唱,宣传歌颂共产党好丶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