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当年——民国时期豫北安阳冀南武安的复活节老照片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3-04-09 发布于河北

回眸当年——民国时期豫北安阳冀南武安的复活节老照片

一,民国时期豫北安阳教堂老客亭的复活节

安阳,河南省辖地级市,古称殷、彰德府等,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是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大名鼎鼎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被誉为“文字之都”。是甲骨文的故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早在1882年8月28日,天主教会在豫北成立北境代牧区,1924年12月3日,河南北境代牧区更名为卫辉府代牧区。

1946年4月11日,卫辉府代牧区升级为卫辉教区。1953年根据1924年确定的中国教区命名原则,卫辉教区更名为安阳教区。

卫辉教区第二批国籍司铎,于1931年6月29日在卫辉主教座堂由教区主教林栋臣祝圣。

这是卫辉教区大修院毕业的第二批修士。后排从左李华藩神父、郭好信神父、申希兆神父、路景尘神父,前排左崔振铎神父、林主教、姜付节神父

安阳教堂的老客厅,标准的罗马式建筑,是彰德府教堂的标记,当时教堂有什么重要活动都会聚集到老客厅前。

民国时期安阳天主堂的1937年复活节,林主教在安阳老客厅前为80位望教者付洗。上图,主教右手第二位为崔振铎神父,第五为史化林修士(1939年晋铎)

民国时期的安阳公教会虽然屡遭磨难,但教会发展很快,这次复活瞻礼一次80人领洗就是很好的证明。

安阳天主堂始建於上世纪初,一直是教区的一个重要堂口,解放以后这里逐渐成为新的教区中心。

二,现在属于河北省的武安市,民国年间的复活节

现在的武安市在解放前是属于河南省,历史上这里的公教会一直属于河南北境代牧区管理,所以在1946年教会建立圣统制时,划归河南教省卫辉教区。

武安老照片

现在邯郸教区高村堂口位于武安市西北大约五公里的地方,是刚刚去世的杨祥太主教的家乡,天主教会信仰的种子早在康熙末年就已经撒下。

武安历史古迹

高村位于北洺河的南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千年古村,《武安村典》记载,“高村建村时间,相传建村于明永乐年间。因坐落于北洺河之南,地势较高,故取村名为高村”。

高村历史早有有一仙阁、一教堂、三祠堂之说,三祠堂是指 杨姓、侯姓、陈姓三大姓氏的祠堂,均始建于1854年。

天主教清康熙年间,天主教传入武安。其后有在北京经商人教后回武安传教,入教者甚众。后在县城南关建总堂,教务日形发达。

1903年的高村教堂的侧门

民国时期的武安市高村,一直在当地天主教会占有重要地位,信仰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子经过了二百年的薪火相传,在十九世纪后期时候,教会已经扎下来相当不错的基础。

到了一八八二年八月天主教会将河南代牧区划分为南境代牧区和北境代牧区的时候,高村这个古老堂区就成了这个新教区的重要铎口。

河南北境代牧区第一任司德望主教

河南北境代牧区第一任司德望主教,上任伊始就来到高村寻访,当时村中还没有正式的教堂,接待过瞻礼神父都是在教友家中,1884年开始有正式本堂申芳华神父。

司德望主教看到高村教友热心,就派神父在1886年建成第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教堂,其后两年在教堂旁盖起了高大的钟楼及神父住所,一八八六年复活节,司德望主教亲自到武安祝圣高村教堂,并举行了圣主日的各种礼节。

1914年,梅占魁主教在武安高村天主堂过复活节,当时教会庆祝用的也是锣鼓事乐班,吹吹打打很是热闹。

民国初年在武安高村过瞻礼的男教友,可以看到当时的教友很多,教堂里已经挤不下了。

民国初年在武安高村过瞻礼的女教友,可以看到她们大部分都是小脚妇女,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她们安静、整齐、虔诚。

民国时期的武安高村,教会事业蒸蒸日上,中外神父们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在高村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不仅建造了收容无辜婴儿的育婴堂,还创办了教书育人的学校,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本文教会资料图片由安阳教区申四明神父提供特此鸣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