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县 三十年蝶变——写在高碑店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之际

 澗雲風子 2023-04-09 发布于河北
原创:李金辉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三十而立,风华正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千年沧桑,文脉延绵。她就是位于京南雄北的河北名城高碑店市。       

城邑变迁

高碑店市在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方城及督亢地,汉代在域内建有督亢亭,为督亢地治所。西汉时期,分属新昌侯国及临乡侯国。唐大历四年(769年)设立新昌县,其治所(城邑)在今辛桥镇堼上村村北。“堼”有“封土建国”之意,可知新昌县当为汉代新昌侯国之封地。
唐太和六年(832年)以故督亢地置新城县,治所在今新城镇。明万历四十五年《新城县志》:“古城在督亢亭南,唐太和六年改迁于南半里许”,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直隶新城县旧志》对“新城”之名的解释为“以别于古而名新”,说明在唐太和六年已有城池旧址存在(或为古代亭址、抑或为古侯国城邑旧址)。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废新昌县并入新城县,至此,奠定了新城县的境域,县城位置也一直延续一千余年。
据县志记载,新城县城墙最初为夯土筑成,至明崇祯年间,新城县城得以大规模扩充修建,由土城改为砖城,加高加宽,增建瞭望敌楼和垛口,南北门增设玲珑炮台、箭簾,城壕也增至两道。城墙周长一千三百六十八步,垛口一千有余,城高二丈五尺,宽八尺,城开南北两门,南门曰耀德,北门曰拱辰,四周有护城河,加固后的城池颇为壮观。

县域、村庄与人口

新城县最早的县志编修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和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可惜明万历十三年县志已无从得见,明万历四十五年县志也只能见到半部影印残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完整县志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新城县志》。因为清朝基本延续明制,故新城县的疆域从明清两代一直到民国三十九年(1940年5月),基本无大变化。因此,可以从清康熙十四年、道光十八年、民国二十四年的《新城县志》探究新城县的疆域面积。
康熙十四年《新城县志》对新城县“形胜”有如下描述:地势坦平,城临四野;远山雄峙,近水环萦;京师咽喉,东南门户。与四周县境的边界为(以县城新城镇为起点):东至霸州八十里汊河(村)交接;东南至保定县九十里三淇村交界;南至雄县三十里白沟河(南拒马河)交界;西南至容城县三十里张村交界;西至定兴县十里界河铺交界;西北至涞水县四十五里中王交界;北至涿州三十里三家店交界;东北至固安县四十里王村交界。县域广一百二十里(城东八十里,城西四十里),袤七十里(城南四十里,城北三十里)。
历史上新城县疆域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与霸州、雄县、保定县交界地带,其他边界只有有零星变动。据记载,新城县东南部的三淇村与保定县交界。保定县也是千年古县,成型于北宋与辽国对峙时期,县治所在今文安县的新镇镇,民国初改称新镇县,县域由文安县、大城县、雄县的部分村庄组成,1949年被撤销,大部分划归了文安县。而新城县的三淇村(先划归雄县)就是今天已隶属于霸州市的三奇村。
与新城县交集最多的是雄县。如今在雄县北部、东北部许多村庄现存或出土的碑文都是“新城县XXX”。康熙《新城县志》全县“三十社领190个村”,其中芦僧社6个村(部分村)、龙堂社5个村、小阳社7个村、大阳社3个村、孙村社6个村、柳林社7个村、上三淇社6个村、下三淇社5个村、汊河社7个村,这其中有9个社50多个村庄属新城县辖区。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直隶新城县旧志》记载,全县仍是三十社,分东、南、西、北四乡,村庄已增加到470个,县界变化不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新城县志》对新城县全境的描述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县境平面略作方形,惟西北、东南较长,狭短处计南北长六十里,东西五十里;以宽长处计东西八十里,南北八十里;其东北、西南斜长八十里,西北、东南斜长一百二十里。周围约二百五十里,面积约四千方里。城临四野,为七省之门户,三辅之咽喉。所说新城县周围约二百五十里,面积约四千方里。显然,当时的县域面积要比今天的高碑店市辖区大出三分之一左右。
关于新城县的人口数量,古代虽有记载,但并不详尽。明清以后人口增加相对较快。据清代新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新城县有3.65万户,16.65万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全县户数达到3.76万户,人口20余万。1935年《新城县志》记载,全县有4.06万户,人口25.63万人。
民国时期新城县划分为十三个区,村庄约470个。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40年5月,为抗战需要,将第二区(昝岗区,计26村,2480户,47749人)、第三区(双堂区,23村,2741户,15729人),第四区(板家窝区,31村,2698户,39484人)及泗庄区的茫茫口村划给了雄县。这样,原新城县的三个区80多个村约8000户10万人左右划归了雄县。
1949年,全县共分六个区,辖413个村,5.52万户,27.17万人。1993年撤县建市前,全县设23个乡镇,442个行政村,11.52万户,49.03万人。撤县建市以后,人口有了更快增长,2022年,全市辖5街道9镇409个行政村,总人口约53万人(不含白沟新城)。
民国时期新城县地图

如今的高碑店市地图

“三请”吴良镛,定位“卫星城”

1958年10月,涿县、新城、雄县、涞水(东部平原部分)合并为涿县(俗称“大涿县”),1961年12月四县分设),县城设在了高碑店,市政建设按现代城市格局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形成了城区的大致框架。1969年11月,新城县城从新城镇迁移到高碑店镇,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有人说,高碑店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1981年,新城县县城所在地高碑店镇被定为河北省首批县城规划试点镇。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三进北京求贤”,聘请了吴良镛、朱自煊、朱畅中等清华建筑系教授。1982年4月23日,吴良镛教授等一行专程到高碑店听取汇报、查看地质资料,研究讨论城市规划发展和定位。最后,吴良镛指着规划草图说:“高碑店离北京几十公里,地理位置、交通、经济基础、发展前景等,应该是北京首都卫星城最理想的位置。”
按照吴良镛等专家的城市规划指导意见,新城县委县政府、保定地区建委、河北省建委(建设厅)的领导与专家一起,组织开展了新城县城镇规划大会战。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先后拟定了水文地质勘查测量、城市功能定位、绘制蓝图等六个总体方案,之后在省地专家指导下筛选出两套方案。1983年1月10日,新城县领导带着两套方案与省、地有关专家再进北京清华大学汇报。吴先生、朱先生等清华大学建筑系专家教授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就规划方案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最后,根据专家的意见,两套方案综合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规划方案,朱自煊教授还亲手绘制了新城县城镇规划草图。
1983年5月25日至27日,河北省新城县城镇规划评审会在新城县招待所召开。省建委、省建设厅、保定地区行署、建委领导,清华大学建筑系吴良镛、朱自煊、郑光中等专家教授悉数到场,同时全省11个地区和各重点县主管领导也参加了会议,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县城规划最高规格的评审会议。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新城县城镇规划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省建委领导同志高度评价了新城县的规划,认为新城县开创了城镇规划的新路子,给保定地区乃至全省带了好头。评审会之后,全省及全国各地纷纷来新城县参观考察学习,接待多达300多个单位5000余人次。
从1982年到1993年的十年间,新城县城规划面积由不足4平方公里发展到8.46平方公里。
不同时期的高碑店城区规划图

撤县建市,掀开历史新篇章

撤县建市,是高碑店市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文撤销新城县设立高碑店市。由此,存续1160多年的新城县成为了历史,阔步迈入了高碑店市新时代。

撤县建市后,高碑店融入了环首都经济圈、迈向了京津冀、京雄保一体化、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新时代。高碑店市城市规划建设也一再提速,分别于1993年、2008年、2013年、2019年,聘请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先后编制完成了《高碑店市城乡总体规划》,城区发展规模由24.1平方公里、36.8平方公里、43.5平方公里,扩展到了71.8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规划的付诸实施,一座现代化的北方小城如同一颗明珠闪耀在壮美的燕赵大地上。
如今的高碑店市已建成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纵贯市域南北,京雄高铁、津保高铁在市域东侧和南侧经过;京石高速、京雄高速、荣乌高速以及周边的大广高速、京昆高速、廊涿高速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高碑店市的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区主次干道由30年前的8条21.56公里增加到如今的52条168.63公里。市区内建设了植物公园、燕赵公园、人民公园、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新的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场馆正在紧张建设中。徜徉于高碑店城区,一座现代化宜居城市映入眼帘:街道宽敞整洁,高楼鳞次栉比,绿树成荫,花草遍地……
高碑店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河北省文明城市、河北省园林城市、河北省县城建设示范标杆市,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双城联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
撤县建市后的30年,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财政收入从1993年的471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238254万元,30年平均增速14.5%。国内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71721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2368166万元,30年平均增速12.8%。
   目前,全市上下正满怀豪情,为全力打造京津冀、京雄保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品质高碑店,现代卫星城”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高碑店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高碑店市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高碑店市区鸟瞰图

撰       文:李金辉
摄       影:马凤山
责任编辑:景元平
编       辑:葛嘉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