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六载,浅谈我对中医伤寒六经的认知

 中医知识圈 2023-04-09 发布于山东

原创 朱衷锐 衷医之路

察色按脉,先辨阴阳,阴阳不明,入手即错。中医按理说很简单,只要把阴阳辩证对了,就不会有大的方向错误,但是往往最头痛的就是辩证阴阳,因为都认为其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去理解他,就是能量和载体,阴阳是要协调的,我能站在这里和大家沟通交流,是阴阳的协调作用,(阳气)能量控制着我这个身体(载体)(阴),倘若没有这股能量,我就是个空壳。同时我拿这个笔在白板上写字,这个笔的功能是写字,但是能完成这个功能,是我手运动赋予了能量给这个笔。同时我的手发出动作也是我本身能量控制了我的手。所以能看到的是载体,看不到的是能量,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能量带动载体的一系列情况——这就是阴和阳的作用。好了,其实我想讲的已经讲完了。这就是最重要的,不要把阴阳想的多么复杂,要简单明了,阴阳是帮助我们来认知事物的,而不是迷惑我们的。所谓大道至简,应当清晰明了。

我最开始学的胡冯经方体系,我再用新的认知带入进去,我喜欢用这个图来解释说明,首先在这个体系里面,我们需要知道六经的生理和病理,知道病理自然知道生理,何为六经病,其实就是正气与邪气斗争,在三个不同位面表现出两种不同性质的一系列疾病的总和。这个六经体系是以八纲为基础,八纲里面的表里是位置,阴阳是性质,所以具备位置+性质,就可以确定六经病。


好了,我刚才一直讲能量,那么能量哪里来,载体哪里来?这是大学中基学的知识,人有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奠定能量是否强大,而后天之本体现在能量是否可以得到补充,很简单的一句话,能量从饭里来,人不吃饭不行,不吃饭没有力气。学过中基的都清楚,饭吃到胃里,需要转化为能量为人体所用,那么我们说吃进去的东西想要发挥他的作用,需要能量转化,这就是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你需要热量,需要火,才能把食物,水液变成人体需要的能量。所以会说在脾胃阳气的温煦消磨运化下,把食物和水液变成了水谷精微,然后在脾的能量作用下,把这些新的“能量”分散开来,为不同脏腑吸收利用。

图片

学到这个地方,我又发现能量的方向感,这时候升降体系就出现在了我的脑海,有运动的产生,就会有方向,不然人体就乱套了。这时候中基学的藏象知识就用上了,你不同阶段看这本书感觉是不同的。讲这个之前,有一个老前辈的书对我影响很大。就是李可老前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时候自己无形之间就陷入这个圆,觉得很是奇妙,为什么人与人会相遇,然后你相遇的那个人又认识你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朋友圈,朋友圈就是一个圆,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这个圈遇到越来越多的人,而那个人好像就在你身边,只是你们走圆的起点不同罢了。

万物的能量从哪里来,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太阳是我们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今天夏天太阳光很强大,那么照射到地面的热也多,这个热不能流失啊,那么要保存起来,保存到哪里呢,保存到土下的水中去,需要先经过秋天的收敛,秋天大气压骤降,把这股热量向土层下面压,但是还到达不了最终点,需要一股沉下去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水的力量,自然界,火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沉寂,那么这股下沉的能量,就可以把火沉到水中封存起来。热量不断下降,在水下达到极致后,这个时候锅里面的水开始沸腾了,慢慢的水蒸气开始向上蒸腾,一股新的能量开始诞生,冬天过完,春天来了,一股向上复苏的趋势把这股能量推到土上,这一步支沟,步入夏天,太阳光再次强烈起来,再次把热量照到大地,从地面上浮起来的能量和太阳的热量结合起来,再次到秋天重复着圆。这就是一年四季的能量运转方式,搞懂这个,藏象你就懂了。心的能量就像太阳,要向下行,收藏起来,需要秋天,也就是肺气的肃降,降到土里,向下走,就是胃气向下运行,下行到膀胱,行水之沉的特点,把这股热量沉到肾中去,在肾水中慢慢积攒热量,达到要沸腾的温度时,这股热量开始向上升发,肾水升腾,借助春天升发之力,也就是肝气的升发,那么这股热量要破土而出,脾的能量也是向上,帮了他一把。向上升起来,但是如果大家认为达到这一步就浮起来的,那是不对的,我们知道肺主一身之气,有宣发肃降,肃降说了,那宣发呢?自然是把人体之清气向上升到顶位,因为人体头面之上,唯有肺气宣发之力,可以达到。肝升到期门穴就到此为止了,需要借助肺气的宣发,这股能量才能向上继续升腾。所以再学中基的东西要会活用。这能指导我们治疗一些上焦的疾病,比如头晕,你辩证气血不足,明明用了补气血但是没用,想想我刚才讲的,你加的补药先入土,化作能量上行,那么想要到达高位,需要肺的宣发,所以加一位宣肺的药即可。

图片

今天就谈这么多,每次写都有一堆想写的,讲的时候感觉控制不了时间,写出来也是,控制不了字数,话永远也讲不完,文字也永远写不完,但是道理明白就行,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说清楚,因为就等于大家没有了思考。举一反三,学会推理,是一个合格的中医人应具备的。所以不要再说自己还在迷茫,不知道看啥书,我们没有迷茫的理由,出现迷茫是因为不努力,当我们闲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所事事,就会迷茫,所以永远保持着一颗不断学习进步的心,才能突破一个又一个人生关卡。我一个普通医学生能做到的事,大家都能做到。所有中医人共勉之。

我详细谈下我对六经的新理解。
       太阳病(正邪斗争在体表,抗争剧烈,正气不虚,邪气实,患者表现出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无汗,脉浮紧等阳性症状的一些列疾病的总称。)

      那与太阳相对的少阴病,就是(正邪斗争在体表,正气不足,患者表现出恶寒重,头痛身体痛,无汗或者有汗,但欲寐,精神疲倦,脉微细等阴性症状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图片

      我们把能量和载体带进去,能量多是阳气,载体多是血,津液,精。阳气带动着津液,血在体表运行,营养周身,抵御邪气,那么阳气是附着于血液,津液,从而发挥作用。阳气有向外走的趋势,要把血液中的垃圾以汗液的形式代谢出去。那么太阳病的发作往往就是邪气把这个途径给切断了,能量被阻滞住了,从而不得汗而发太阳病。这时候总体表现出一个“郁”字,三阳病皆是如此,少阳病就是正气(能量)被郁在了半表半里(胸腔,腹腔),而不能与诸多脏腑发生能量代谢,阳明病就是正气被阻滞在了胃肠消化系统,从而影响了能量把津液,血液的代谢产物以粪便的形式排泄出而发病。

       那么三阴病呢?无非就是能量不足呗,这时候我们再次去理解为啥伤寒论第20条,发汗多,导致太阳病转阴的情况,我们眼睛看到的是汗,但是汗只不过是能量(阳气)带动载体(津液,血液)外出的一种表现,就正好说明了,“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亡津液就亡阳。虽然出汗,但是能量随之而出,所以在体表的能量明显不足,能量不足,那么就符合少阴病能量不足的情况了,所以三阴病的性质,以能量不足为主。但是不懂大家发现没,汗吐下三大法,都是能量随着载体的外出而消耗,所以当不断有载体外泄,那么能量无法有附着点,就随之而泄。所以当我们看到有形的东西时,要想到无形的能量。

       那怎么治疗呢?顺应人体的大趋势治疗,在外的能量是要驱使人体把代谢产物以汗的形式排出来的,所以表证我们只要顺着这个思路走,给人体一个向外发散的能量,这就是麻黄汤,桂枝汤,其辛温之力帮助能量向外透达,汗出后,能量和载体又恢复了正常的运转。如果少阴病人,能量不足,我们可以给增加能量的药,比如附子,这时候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在保证能量向外祛邪的同时,又补充了能量。

      阳明病,首先确定了病位在里,(胃肠消化道),病邪实,正气不虚。正常情况下,人吃了东西,分为精微和糟粕,精微为人体所吸收,而糟粕要向下传导排出去。那么阳明整个气机是向下传导的,那么能量把这些糟粕向下逐层传递,然而阳明病的发作机理就是此传递过程被阻断,能量郁积在胃肠而发病,同时能量不行,糟粕亦不行,则形成积滞在里。这时候整个下行的能量不通,所以出现便秘,腹痛,能量郁积而发热,汗出,津液流失。患者表现出口干口渴,身热。这时候我们治疗也是顺应人体能量的行走趋势,就是下排,所以给承气汤类,苦寒之力,向下推动,则大便可通,能量得泻,病邪得解。所以通过这里我们知晓此阳明病也是阳气郁滞发病,用大黄在这里也是扶阳的思路。

      那太阴病呢,同理可推,能量不足,载体无法被运化,能量不能布散而得病。饮食水谷入土,土中有能量,才可以把这水谷化成精微,那阳明病是有能量,但是道路被阻断,而太阴病是能量就不足。可以看下太阴病的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亦甚,时腹自痛……,腹满是能量不足,载体停滞导致的,食不下,食有动词和名词,动词就是吃不下,吃不下说明脾胃之能量皆不足,这类患者就是胃口不好,容易胀满,常常是疾病后期,脾胃明显受损的表现,这时候很难治疗,因为能量的补充通道受阻了,都吃不下饭了。而作为名词时,是食物不能下的意思,这说明啥?这个人能吃,但是消化不好,这就是疾病初期,胃口不错,但是吃进去,能量不足转化,这类患者容易出现虚和郁同时出现的情况。慢慢的,也会到后面出现吃不下的情况。其实当名词和动词的治疗思路在于治疗虚和郁哪个为主而已,吃不下,能量明显不够,就算吃下,也会堵塞。所以以补能量为主,疏通能量为辅助。而吃得下,但是消化不好的,以疏通能量为主,补能量为辅。这就是太阴病的两种治疗思路。那我们谈谈太阴病里面的若干证型,太阴病的最典型证型是里虚寒证,就是阳的能量不够,火不足,火不足,就会有寒,火不够,饭就不能熟。还有一些不典型的证型:里气虚证,里阴虚证,里血虚证,如何区别阴虚有热属于阳明还是太阴,在虚实上着手即可,阳明的热是能量够,但是被阻滞。而阴虚的热,说到底还是因虚导致的热,还是以补为主,所以依然属于太阴范畴。

       少阳病,少阳病其实有个往来寒热是容易迷惑人的,到底往来寒热的机理是什么呢?我们看那个图,半表半里是介于表里之间,表的特点是什么?有一份表证,就有一份恶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太阳病以恶寒为主,而在里阳明病以发热,高热为主。那么少阳病,能量在半表半里受到阻滞,如果病邪突破屏障而入里,(这里你可以理解三阳是屏障的作用。)入了阳明,那患者就表现为发热为主,而如果能量通了,病邪就要退出去,退到太阳的表,那么就以太阳的恶寒为主,所以患者以来往太阳和阳明之间的恶寒发热交替发作,表现为往来寒热。所以小柴胡具有发汗,通便的效果,就是可以具有通达表里的作用。

       厥阴病,在半表半里的能量不足为主,但是同时夹有郁,为何会有郁,因为半表半里不像表和里一样,有和外界相通的道路。我们一样可以用能量和载体去理解,凡是能量不足,一来可以是能量的产生来源不足所致,二来可以是由载体不足所致,能量是无形的,需要依附于有形的载体而存在,当在半表半里发病时,误用伤津液之发,导致载体逐渐消耗,能量随之而消耗,病陷入能量不足的阴证,但因为半表半里没有与外界相连的通道,容易郁,气机不畅达,气机不畅到,那么阴阳相接的道路就会不通畅,太阳的热不能下达到土中,进而不能下降到水中,水中能量不足,自然也不会有新的能量上腾,上面火是火,下面水是水,寒热之像出来,春天之气得不到滋润,树木枯萎,土地得不到太阳的能量温煦,土下的水寒冷,没有温暖的水蒸气上腾,所以厥阴病以寒温并用为主,但是以温暖能量为主。

      

图片

       那么这里,谈一下血的问题,血属于阴,但是阴中有阳,学过中基,我们清楚血是由津液加营气构成,在肺宣发作用下,上达至心,然后在心火的温煦下,“化赤”而成血。我们看,血中的载体是津液,而能量是营气,所以血中也是有阴阳。有一句话,叫做“血不利则为水”,这咋理解?利,就是不够通利,因为血液要流动啊,流动起来才通利,那为啥血不利则为水了?因为血是由营气加津液构成,还需要心火给予宣通的能量,当这股能量不足的时候,载体就停下来了,津液一旦停下来,还叫津液吗?那就成水了,所以一些水湿病就出现了,夹杂着血虚,血瘀。为啥为血虚,因为构成血的基本物质和能量不够了,不就虚了呗。所以,心衰的患者,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后,就是这股火的能量不足后,血中的津液慢慢停滞,不能被人体利用就要成水(能利用的才是津液。)心衰患者会出现水肿的情况,所以西医治疗心衰的三大步,强心,扩血管,利尿对我们治疗心衰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强心是增加心脏能量,泵出阳气,扩张血管。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脏总会有强不了的那一刻。这时候我们需要剖析一下血的构成——津液加营气,营气从哪里来?来自脾胃,所以心脏的能量一部分也来自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这时候再回想那个圆运动图,春天之气接夏天之气,木气可以化火,我们讲夏天的热,一部分是太阳光照射的热,还有一部分是去年夏天的热下降到土下的水中积攒起来,向上蒸腾而形成的热。所以我们需要这股热,那就温肾水,调动能量上行,化做木气,结合中土的能量,一起向上供给心脏中的火。但是心衰又是很复杂的,心火不足,阳热的能量不够,为什么心能被称之为君主呢,因为心火在上,照亮寰宇,震纳诸多阴邪,一旦君主不在,那么诸多阴邪便上逆,这时候最怕肾中的那股能量,随着这邪阴邪而上逆,那人真的就危险了。所以破格救心汤里有补温能量的附子,也有震纳的龙骨牡蛎磁石,就是为了防止和挽救这一步。

        学习扶阳也有一年之久,虽差之甚远,但是在一年,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感悟。所谓扶阳,不应该有派别之分,更不应该把自己单独划分出来,中医是一个圆,而扶阳是这个圆的比较关键的一步,所谓各家各派,皆是在这一圆上的某点下功夫,而想要真正把圆转起来,是需要博采众长的。世人需要先把对扶阳的偏见抹去。听闻扶阳,便投以不善的目光,原因是因为用大剂量附子,你们扶阳派啥都用附子之类的,其实人若自己不去深入了解,仅仅是听他人一面之词就先入为主,其医路就会短。

          所谓扶阳,以扶助人体阳气,完成圆运动为本,就是要把人体处于春夏秋冬四季正常轮转为主,扶就是有帮助,扶助,疏通之意,自然就有疏通和补助之意,可见阳气发病,多以郁滞不通,虚损不足为主。那么临床所见疾病,不都以此为主吗,那扶阳何以让世人恐惧呢?那是因为看表不看里,知面不知心。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介绍了春夏秋冬能量的运转思路,对应人体脏腑之间的能量运转。那么扶阳的重点放在了把夏季太阳光的热,下沉到水中这一步,因为只有这一步,才能孕育出新的能量,才能进一步为第二年提供能量来源,钦安卢氏扶阳医学中有两大法,桂枝法和四逆法,听起来很抽象,是不是桂枝汤和四逆汤的化裁呢?并不是,此为法,并非方。所谓法,是在理的指导下而立。法下有会很多方,比如发汗法,就有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等等。桂枝法为开道路法,四逆法为纳下法,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好,太阳的热量想要入土下的水中,需要一条通畅的道路,水火要相遇,金木土不可忽略,首先秋天要有收敛之性,热量才能下行,土要有传导运化之性,热才能顺利下达,木要有条达升发之性,才能行疏泄之功,才能帮助土壤具有疏松之活性,具备这些,太阳光的热量才能正常下潜到水中,但是我认为桂枝法更重要提现在把这些因素都处理好这一步,而真正迎接太阳热量下行的是四逆法,也就是收工法,也就是封藏之法,封藏完之后,开始填精,所谓填精,就是在有能量的情况下,需要给能量以附着点,就是载体了。这样才能保证能量不会无缘无故耗散,等到能量达到极致时,开始孕育新的能量,开始向上升发,开启新的轮转,如果期间有道路不通,再转回桂枝法,继续疏通道路,这个道路可上行也可下行,是个很完美的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