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闓運詩《圓明園詞》

 元亨技术 2023-04-09 发布于贵州

​王闓(kǎi)運(一八三三至一九一六),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一八五二)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83岁高龄的王闿运在家乡无疾而终,自题挽联:

“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

 纵横计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

搜词条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TA说参考资料

8466播放  |  00:50

8466播放  |  00:50

一分钟了解《圆明园词》

圆明园词

清代王闿运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EQLWGRX 

《圆明园词》是清代诗人王闿运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是作者同友人一起游历圆明园遗址,目睹断垣残壁,追忆往事而作。诗人以深沉的笔调追记圆明园的建园经过、历史沿革和当年帝后游园的盛况,并由此剖析日后名园被毁、国家衰败的根源在于太平盛世时统治者穷奢极侈,以致国库日渐空虚,民不聊生。接着转回现实,描绘圆明园被焚毁后的破败景象,守园的董太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诗人从中得知了圆明园被毁的前后经过。经此大难,当朝统治者却仍不思中兴,继续骄奢淫逸,使得诗人感叹不遇良时。这首长诗一方面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愤怒斥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另一方面对统治者沉湎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表示无比愤慨和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全诗辞藻华美,多用典故,铺陈排比,跌宕起伏,写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同时诗人在写作中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把圆明园的遭际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大开大阖,错落有致,读后使人有回肠荡气之感。这首长诗在近代被赞为可与白居易《长恨歌》、元稹《连昌宫词》相媲美。[3][9]

作品名称

圆明园词

作者

王闿运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湘绮楼诗集》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TA说参考资料

作品原文

圆明园词1

宜春苑中萤火飞2,建章长乐柳十围3。

离宫从来奉游豫4,皇居那复在郊圻5。

旧池澄绿流燕蓟6,洗马高梁游牧地7。

北藩本镇故元都8,西山自拥兴王气9。

九衢尘起暗连天10,辰极星移北斗边11。

沟洫填淤成斥卤12,宫庭映带觅泉原13。

渟泓稍见丹棱沜14,陂陀先起畅春园15。

畅春风光秀南苑16,霓旌凤盖长游宴17。

地灵不惜瓮山湖18,天题更创圆明殿19。

圆明始赐在潜龙20,因回邸第作郊宫21。

十八篱门随曲涧22,七楹正殿倚乔松23。

轩堂四十皆依水24,山石参差尽亚风25。

甘泉避暑因留跸26,长杨扈从且弢弓27。

纯皇缵业当全盛28,江海无波待游幸29。

行所留连赏四园30,画师写放开双境31。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32。

当时只拟成灵囿33,小费何曾数露台34。

殷勤毋佚箴骄念35,岂意元皇失恭俭36。

秋狝俄闻罢木兰37,妖氛暗已传离坎38。

吏治陵迟民困痡39,长鲸跋浪海波枯40。

始惊计吏忧财赋41,欲卖行宫助转输42。

沉吟五十年前事43,厝火薪边然已至44。

揭竿敢欲犯阿房45,探丸早见诛文吏46。

此时先帝见忧危47,诏选三臣出视师48。

宣室无人侍前席49,郊坛有恨哭遗黎50。

年年辇路看春草51,处处伤心对花鸟。

玉女投壶强笑歌52,金杯掷酒连昏晓。

四时景物爱郊居,玄冬入内望春初53。

袅袅四春随凤辇54,沉沉五夜递铜鱼55。

内装颇学崔家髻56,讽谏频除姜后珥57。

玉路旋悲车毂鸣58,金銮莫问残灯事59。

鼎湖弓剑恨空还60,郊垒风烟一炬间61。

玉泉悲咽昆明塞62,惟有铜犀守荆棘63。

青芝岫里狐夜啼64,绣漪桥下鱼空泣65。

何人老监福园门66,曾缀朝班奉至尊67。

昔日暄阗厌朝贵68,于今寂寞喜游人。

游人朝贵殊喧寂,偶来无复金闺客69。

贤良门闭有残砖70,光明殿毁寻颓壁71。

文宗新构清辉堂72,为近前湖纳晓光73。

妖梦林神辞二品74,佛城舍卫散诸方75。

湖中蒲稗依依长76,阶前蒿艾萧萧响77。

枯树重抽盗作薪78,游鳞暂跃惊逢网79。

别有开云镂月台80,太平三圣昔同来81。

宁知乱竹侵苔出82,不见春风泣露开83。

平湖西去轩亭在84,题壁银钩连倒薤85。

金梯步步度莲花86,绿窗处处留蠃黛87。

当时仓卒动铃驼88,守宫上直余嫔娥89。

芦笳短吹随秋月90,豆粥长饥望热河91。

上东门开胡雏过92,正有王公班道左93。

敌兵未爇雍门萩94,牧童已见骊山火95。

应怜蓬岛一孤臣96,欲持高洁比灵均97。

丞相避兵生取节98,徒人拒寇死当门99。

即今福海冤如海100,谁信神州尚有神。

百年成毁何匆促101,四海荒残如在目102。

丹城紫禁犹可归103,岂闻江燕巢林木104。

废宇倾基君好看,艰危始识中兴难105。

已惩御史言修复106,休遣中官织锦纨107。

锦纨枉竭江南赋108,鸳文龙爪新还故109。

总饶结彩大宫门110,何如旧日西湖路111。

西湖地薄比郇瑕112,武清暂住已倾家113。

惟应鱼稻资民利114,莫教莺柳斗宫花115。

词臣讵解论都赋116,挽辂难移幸雒车117。

相如徒有上林颂118,不遇良时空自嗟119。[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圆明园:旧址在今北京市海淀区,为清代皇家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历代皇帝不断增修,至乾隆时基本形成,成为融中西园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历代皇帝多驻于此,至冬方回宫。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大肆劫掠园中珍宝后,举火焚烧,圆明园遂成废墟。

2.宜春苑: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秦代宫苑,秦二世胡亥后葬此。这里代指清皇室宫苑。

3.建章:即建章宫,汉宫名,汉武帝时建。长乐:即长乐宫,也是汉宫名。旧址均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建章、长乐均喻圆明园中的皇宫。

4.离宫:旧时皇帝于皇宫之外另建别墅一类的宫室。奉:供。游豫:游乐。

5.郊圻(qí):郊外。

6.旧池:指圆明园西湖,在今北京市海淀区附近。郦道元《水经注》:“漯水又东与洗马沟水合,水上承蓟水,西注大湖。源有二源,水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源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绿水澄淡,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这就是圆明园前身。燕蓟(yān jì):春秋战国时燕国建都于蓟,旧址在今北京市。这句是说圆明园建前,有“燕之旧池”,碧波绿水流经燕京、蓟城之地。

7.洗马、高梁:即洗马沟与高梁河,在北京西郊,西湖水东流入此。原为游牧之地。

8.北藩(fān):北方藩镇,指北京。故元都:旧时元朝在此建都,称大都。

9.西山:在北京西郊。拥:抱有,怀有。王气:振兴王业的祥瑞之气。

10.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这句是说北京城曾起战火,明末李自成进京。

11.辰极星:北极星,为帝王之星。此谓满清入主中原。

12.沟洫(xù):沟渠。斥卤:盐碱地。这句是说圆明园建园前,曾排沟疏水,填平淤泽成盐碱平地。

13.映带:景物相互关联衬托。泉原:即泉源。此句意为沿着宫廷建筑群的互相联带关系而寻觅源泉。

14.渟泓(tíng hóng):水深而平静。渟,水积不流。泓,水深。丹棱沜(pàn):水池名,在北京西郊。原为明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所在。一作“丹棱泮”(pàn)。沜,同“泮”,半圆形的水池。

15.陂陀(pō tuó):倾斜貌,意谓堆土成斜坡。畅春园:在圆明园南,原址是明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

16.南苑:宫苑名,明代修建,在今北京永定门外,是明清时专供皇帝游猎的场所。作者自注:“明时但有南苑,未作畅春园。时圣祖宴群臣,亦在南苑,今南西门外地也。自海淀兴修,稀复临幸矣。”

17.霓旌(ní jīng):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凤盖:绣凤车盖,指皇帝车驾。

18.地灵:地所体现的灵异。瓮山湖:即西湖,今称昆明湖。瓮山,北京玉泉山的支脉,西湖水源于此。

19.天题:皇帝的亲笔题名。

20.圆明始赐:指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得康熙皇帝赐地筑室为读书之所,并赐名“圆明”。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皇太子胤禛即位前,喻为“潜龙”。

21.回:改。邸(dǐ)第:指雍正为皇子时的府第。郊宫:即行宫。

22.十八篱门:指圆明园有十八座大门。篱门,晋宋时凡行宫门皆称篱门。

23.七楹(yíng)正殿:指出入贤良门内有正大光明殿,宽七楹,后倚假山,多松树。楹,本指柱子,后称一间房子为一楹,七楹就是七间。

24.轩堂四十:圆明园有景点四十处。作者自注:“园中四字题额者为一所,凡四十所,纯皇以为四十景。”轩堂,有窗的长廊和厅堂。

25.山石:园中多假山石头之类。参差(cēn cī):不齐貌。亚风:掩风。

26.甘泉:秦汉时宫名,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甘泉山上。这里借指圆明园。留跸(bì):指皇帝住宿、休息。跸,帝王车驾。作者自注:“初但避暑,后遂春秋皆居园中也。”

27.长杨:汉行宫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汉代帝王到此打猎,扬雄有《长杨赋》。扈(hù)从:皇帝出巡时的随从人员。弢(tāo)弓:在箭袋中藏着弓箭。弢,弓套。

28.纯皇:指乾隆皇帝弘历。缵(zuǎn)业:继承帝业。缵,继承。

29.江海无波:指太平盛世。游幸:指帝王出游。

30.行所:犹行在,帝王所在之地。留连:流连。四园:指海宁安澜园、南京瞻园、苏州狮子林、杭州小有天园四大园林,圆明园内有仿建。

31.写放(fǎng):模仿。放,同“仿”,仿效。开双境:指创造两种境界,即画境与实境。一说双境指园内模仿西式宫殿所建的西洋楼与仿佛教圣地所建的舍卫城。

32.移天缩地:指将江南风景照样缩小搬至圆明园中。

33.灵囿(yòu):养群兽以供狩猎的园林。周文王曾建灵囿。

34.数:计算。露台:凉台。汉文帝欲建露台,计费百金,为十家之产,乃辍。

35.殷勤:深厚勤恳。毋(wú):不要。佚(yì):忘记,失去。箴(zhēn):规劝。

36.岂意:哪里料到。元皇:即“玄皇”,指唐玄宗。康熙皇帝名玄烨,因避讳改玄为元,故称元皇。这里借指乾隆皇帝。

37.秋狝(xiǎn):秋猎。俄闻:最近听说。木兰:指木兰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清朝历代皇帝每年秋季率王公群臣至此围猎习武,道光以后,国势日危,始罢此举。

38.妖氛:不祥之气,这里指社会动乱。离坎:离和坎本是《易经》八卦的两个卦名。这里代指当时的八卦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八卦教首领林清率众在京起义,一度攻入皇宫,后被镇压。

39.吏治:地方官吏的治理方法。陵迟:衰落,衰败。困痡(pū):贫困痛苦。痡,过度疲困。

40.长鲸跋(bá)浪:比喻英国侵略者的入侵。语出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鲸鱼跋浪沧溟开”。跋浪,破浪,踏浪。

41.计吏:古代郡国掌握考核赋税的官吏,这里指朝廷财政。

42.欲卖行宫:指朝廷将江淮行宫斥卖,以救急需。转输:转运输送,这里指国家财物的周转。

43.沉吟:深思。五十年前:指从道光元年(1821)开始,至作此诗时,正好五十年。清王朝由盛而衰,危机四伏。

44.厝(cuò)火薪边:指火已燃起,而置火于积柴上,必然蔓延燃烧。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厝,安放。薪,干柴。然:同“燃”,燃烧。

45.揭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里指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于道光三十年(1850)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不久占领南京。咸丰三年(1853),洪秀全派兵北伐,攻天津,逼近北京。阿房(ē páng):即阿房宫,秦代宫殿,在陕西咸阳的秦王朝都城内,后被项羽焚毁。这里代指北京。

46.探丸:探取弹丸,指拿起武器。语出《汉书·尹赏传》:“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这里指太平军惩处贪官污吏。

47.先帝:指咸丰帝奕詝。因此诗作于同治时,故称先帝。

48.三臣:咸丰帝委任胜保、曾国藩、袁甲三三人统兵镇压太平军。视师:统率军队。

49.宣室:宫殿名,汉未央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前席:移坐向前。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这里指朝中没有得力的贤臣。

50.郊坛:郊外祭祀天地所筑的土坛。遗黎:劫后余生的百姓。咸丰九年(1859)冬,咸丰帝郊宿于斋宫,思及内外忧患,至夜痛哭失声。

51.辇(niǎn)路:帝王车驾所经之路。此句化用唐文宗李昂《宫中题》:“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唐文宗时被宦官幽禁,日坐愁城。这里比喻咸丰帝内外交困。

52.玉女:仙女。投壶:古代的一种游乐方式,将箭投入特制壶内,以投入多少决胜负。作者自注:“上既厌倦庸臣,罕所晋接,退朝之后,始寄情于诗酒,时召妃御,日夜行游也。”

53.玄冬:冬季。古人认为北方为黑色,主冬季,故称玄冬。内:指皇帝的正宫。

54.袅袅:体态柔美貌。四春:指咸丰帝在圆明园宠幸的四位宫女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凤辇:皇帝车驾。

55.五夜: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以计时,即五更。铜鱼:铜制鱼形符,皇帝征召接见入内时所用。

56.内装:宫女的装束。崔家髻:作者自注:“崔氏,汉妇,曾入宫为乳妪。”

57.讽谏:用委婉的言辞进谏。姜后珥(ěr):姜后是周宣王的王后,据《列女传》载,每当宣王有失,脱簪珥,待罪永巷,以规劝宣王。这里以姜后喻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她常规劝咸丰帝。珥,珠玉做的耳饰。

58.玉路:皇帝车驾经过的道路。车毂(gǔ)鸣:比喻战事发生。刘向《说苑》:“越师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曰:'昔王田于囿,左毂鸣……车右刎颈而死。今越甲至,其鸣吾君,岂左毂之下哉?遂刎颈币死。”车毂,本指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这里指车子。

59.金銮(luán):唐代宫殿名,后泛指皇帝受朝见的殿。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火。

60.鼎湖:代指咸丰帝死去。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升天而去,后世名其升天处为鼎湖。咸丰十年(1860)八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出逃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死于热河行宫。弓剑:黄帝升天时,小臣抱弓而号,弓堕。

61.“郊垒”句:指英法联军于咸丰十年(1860)十月十七日,在大肆抢掠后,一把火烧毁圆明园。郊垒,原指郊外的营垒,这里指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一炬(jù),一把火。

62.玉泉:在今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西玉泉山山下,水自池底上翻,如沸汤滚腾,故有“玉泉垂虹”的美称。昆明:即昆明湖,在今北京颐和园内。

63.铜犀:铜水牛。据徐树钧《诗序》所记:“暮从昆明湖归,桥上铜犀卧荆棘中,犀背御铭,朗然可诵。”

64.青芝岫(xiù):圆明园中胜景之一,系房山大石,乾隆修清漪园时移至园中,因其色清则润,故名“青芝岫”。今在颐和园乐寿堂庭院中。

65.绣漪桥:圆明园中桥名。

66.老监:年老太监,姓董,他已七十余岁,故称。福园门:圆明园东南门,当年董监曾居此。

67.缀(zhuì):随从。朝班:朝见皇帝的行列。至尊:指皇帝。

68.喧阗(tián):喧闹拥挤。朝贵:朝廷中的达官显贵。

69.金闺客:指朝廷显要人士;亦指宫廷中或显贵家的女子。金闺,金马门的别名,后用为朝廷代称;亦为闺阁的美称。

70.贤良门:圆明园宫殿区正中大门。

71.光明殿:圆明园中的正大光明殿,在贤良门北。

72.文宗:指咸丰帝。清辉堂:即清辉殿,地近园中前湖。

73.前湖:在正大光明殿北寿山后。晓光:早晨的阳光。

74.“妖梦”句:据徐树钧《诗序》所记:“园宫未焚前一岁,妖言传上坐寝殿,见白须老翁,自称园神,请辞而去,上梦中加神二品阶。明日至祠,谕祠之,未一稘而园毁,岂前定欤!”此言园神辞职,园林无有保护。

75.佛城舍卫:圆明园中的建筑群。舍卫,城名,全名室罗筏悉底,也称舍婆提,北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相传释迦牟尼曾居此二十五年。这里指圆明园中模仿舍卫城所造的建筑。因城中所供佛像被盗,故云“散诸方”。

76.蒲稗(bài):水生植物。蒲,香蒲。稗,田中杂草。依依:茂盛的样子。

77.蒿艾:一种野草。萧萧:风吹的声音。

78.枯树重抽:指烧焦的树木重新长出枝条。

79.游鳞:借指湖中的游鱼。

80.开云镂月台:即“镂月开云”,圆明园“九洲清宴”建筑群之一。

81.太平三圣:指康熙、雍正、乾隆。康熙在此台见皇子雍正时,当时身为皇孙的乾隆也陪侍相见,三天子聚于一堂。

82.宁(nìng)知:岂知,哪知。侵苔出:一作“侵苔落”。

83.春风泣露:指牡丹花开。

84.平湖:园中景点,名“平湖秋月”,是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而修建的湖水景观。

85.题壁:大臣所献的书法作品,镶嵌于窗壁。银钩:形容字的笔画秀美遒劲。倒薤(xiè):即倒薤书,篆书书体名称。

86.金梯:指建筑华丽的阶梯。步步度莲花:形容女子走在这里如步步踱莲花,也兼指室内装饰的华美。莲花,指女子的脚步。《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87.蠃(luó)黛:即螺黛,古代女子描眉所用的青黑色颜料。蠃,同“螺”。

88.当时:指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一事。仓卒(cù):匆忙急迫。铃驼:骆驼颈间时常悬挂一铃,发出铃声,故称。这里指车驾。

89.上直:上班,当值。嫔娥(pín é):宫中嫔妃、宫娥。

90.芦笳:以芦叶为管制作的乐器,清兵营巡哨多用之。

91.豆粥长饥:指咸丰帝逃往热河途中以豆乳麦粥为食充饥。豆粥,豆乳、麦粥。热河:指热河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

92.上东门:古代洛阳城门,这里指北京城门。胡雏:胡人,这里借指英法联军。

93.王公:指恭亲王奕䜣等一帮主和派贵族大臣。班道左:列于道路旁迎接外国侵略军。班,列。

94.爇(ruò):点燃,焚烧。雍门萩(qiū):京城城门旁的梓树。《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晋国联合鲁、莒等伐齐“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已亥焚雍门。”雍门,齐都西门,借指圆明园宫门。萩,梓树。

95.骊(lí)山火:《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又刘向《谏营昌陵疏》:“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攻其藏椁。”又《史记·周本纪》载,骊山上有烽火台,为周幽王举火戏诸侯处,后戎狄入侵,幽王举烽,兵莫至,遂被杀。此合用数事,以指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之事。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南。

96.蓬岛:圆明园福海中的蓬莱瑶台。一孤臣:指管园大臣文丰。他曾阻止外国侵略军进园,后来发现禁卫兵一个人也不在了,因而投福海自杀殉难。

97.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名正则,字灵均。他为国难投汨罗江自杀。

98.丞相:应指大学士桂良、三品卿恒祺等人,英法联军入北京时,他们开定安门迎降。生取节:指投降派为保住他们所谓的“气节”,极力主张谈判求和。这是讽刺的反语。节,气节,操守。

99.徒人:赤手空拳之人,指文丰。作者自注:“死者不得为忠,生者乃可无愧也。”

100.福海:圆明园中部湖泊。

101.成毁:建成而被毁坏。

102.荒残:荒凉残破。

103.丹城紫禁:即紫禁城,皇帝所居。

104.江燕巢林木:指流离的老百姓无处栖身。《资治通鉴》载,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北魏破宋六州,“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

105.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

106.“已惩”句:同治九年(1870),御史德泰上疏请复修圆明园,诏旨切责谪戍。未行,德泰忿悔自刭而死。

107.休遣中官:指同治八、九年,准备为同治帝大婚,宫廷张灯结彩,耗银十余万。休遣,停止派遣。中官,太监。锦纨(wán):织锦和纨素,泛指贵重的丝织品。

108.枉竭:白白耗尽。

109.鸳文龙爪:皇家婚礼服上的珠宝装饰与刺绣图案,鸳鸯花纹、探爪金龙等。作者自注:“制后宝衣,上含珠玉值十万金,已用十六万,成其半耳。”

110.总饶:纵然,任凭。大宫门:指皇宫内大门。同治婚礼,结彩宫门,用绉绸八十余万匹。

111.西湖路:西湖一带。西湖,指昆明湖,在京师西北万寿山麓。当年明代武清侯李伟所开辟侯府清华园,连同西湖都属侯府,繁华贵盛,不可一世。

112.薄(bó):贫瘠。郇瑕(xún xiá):春秋时古国名,郇、瑕均在今山西省临猗县,都以土地贫瘠而闻名。

113.武清:指明代武清侯李伟,明神宗母李太后之父,封武清侯,其侯府在西湖路。圆明园就是在李伟清华园基础上修建的。倾家:指家业衰败。

114.鱼稻:用作动词,养鱼种稻。资民利:帮助对百姓有利的事。资,助。

115.莺柳斗宫花:指声色歌舞的享乐游宴生活。

116.词臣:文学侍从之臣。此是作者自指。讵(jù)解:岂解。讵,岂,难道。论都赋:即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因赋中论述了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故称论都。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朝廷有一部分大臣提出迁都之论,王闿运时亦主张迁都西安。

117.挽辂(lù):拉车。辂,车前横木,此指车。幸雒(luò)车:皇帝游幸洛阳的车驾。雒,同“洛”,洛阳古名。

118.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徒有:空有。上林颂:即《上林赋》,因其赋颂上林苑囿之美盛,赞美皇帝游猎之宏壮,故以颂称之。实则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只不过“劝百讽一”罢了。上林,上林苑,汉代宫苑。

119.不遇良时:没有赶上太平盛世。这是对清王朝的不满和讽刺。嗟(jiē):感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